本网讯(尹勇 邹俊川)全国红色场馆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5月7日至8日,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发起的红色场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在绵阳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河北、吉林、四川、甘肃等省市3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全国30多家红色场馆的负责人纷纷支招。
地处北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截至目前,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已接待参观者超过1000万人次。根据自驾游车牌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参观者来自川内。
如何有效扩大红色场馆的传播范围?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少将颜晓峰建议,红色场馆在加强实体建设的基础上,可以从实景空间进入网络空间,从线下走进线上,放大红色场馆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激励力,更好地发挥红色场馆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的重要作用。四川大学教授高中伟认为,要让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场馆走进普通群众当中,必须用好新媒体,实施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功能。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认为,红色场馆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制作一些微电影、小动漫进入手机屏幕进行宣传,让馆藏资源说话,活起来、动起来,用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力量。“应让红色场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地图。”中央党校教授沈传亮建议,要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作用,成立一个红色场馆联盟,实现经验、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共通。
会议还发布了《纪念场馆教育功能·绵阳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