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我州处处绿水青山。 (本网资料库 图)
甘孜,因绿色而美丽。
这一地处川滇青藏交界处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林地面积6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占到 33.48%,2016 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指数稳居全省21个市前三位。是全省“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站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释放出绿色发展的别样魅力!
■本网记者 陈杨
近年来,我州坚定不移地围绕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的方向,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以繁荣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态文化为抓手,切实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
生态甘孜,这一恢弘的目标愿景,正在化为前所未有的驱动力,让朴实的甘孜大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崭露和谐小康的现实模样——
有的放矢 甘孜“绿色”浓
从2014年开始,3月11日正式被确定为我州的生态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惠民富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我州走在全国前列。
如何让高原更生态?
2015年州委十届八次全会确立“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将生态文明战略放在更加醒目和重要的位置,以“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为抓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
4月下旬,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奔戈乡萨戈村农汝山上不时飘起雪花,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披碱草、白刺花等又开始新冒芽了。通过对沙化治理地三年以上巩固,理塘县82900亩流动沙丘已变成了固定草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鼠虫害的频频发生,理塘县草原面积急剧缩小。据2009年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沙化土地总面积568065亩,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的10个乡(镇)。
为了让草真正能生根发芽,理塘人打出了“组合拳”。理塘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技术员周天华说:“如就在沙地上撒草种,每亩撒15斤,14斤都有可能腐烂,即使当年长出草来,因‘根基不牢’第二年也不会发芽。同时,如不对沙地进行翻土,草种就无法生根或被鸟吃掉。”于是技术人员们将搬过干草皮剩余的土运到沙地进行回填,撒上适合高海拔地区生长的披碱草、黑麦草、燕麦草和白刺花,然后再将沙地翻一遍。通过不断摸索、学习、实践,草种终于深深地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片片绿草如雨后春笋般长了起来,流动沙地翠绿一片。
全州绿色底色更浓,百姓的收入也更多了。7月正是我州松茸大量上市的季节,雅江县牙衣河农牧民泽多小心翼翼地在林中穿行,背上的口袋被松茸撑得满满的,这些松茸卖到县城,可以为家中增收好几百元。泽多告诉记者,“生态环境更好,松茸也长得更多,我们老百姓的钱包也变得更鼓。”
“ 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走生态路,环境改善惠民生,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农牧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全州,一场绿色的战役正轰轰烈烈打响。今年,我州启动实施《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甘孜州生态保护条例》;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清理核查和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86万亩,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和退牧还草工程,兑现草原生态奖补资金4.97亿元、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4亿元;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大力实施沙化治理、鼠虫害草地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依法管理国有林 7127.3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完成国省干线绿化150公里。加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启动海子山国家级湿地保护工程。抓实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化治理工作。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我州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发展底色也绿意愈浓。甘孜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行走在甘孜,你会发现,这里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
全民动员 “绿色”扎根甘孜
生态建设,事关百姓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由于海拔和气候原因,我州的义务植树节相对内地要晚一段时间。今年4月中旬,康定市直机关、炉城镇、炉城街道办等单位的140余名志愿者来到阿里布果步游道开展了“我为康定添新绿、美化家园促和谐”为主题的义务种花活动,种植格桑花、海棠花等各类花卉11种,种植面积约1平方公里。时隔三个月,这些花卉争相怒放,已成为康定市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到来的游客无不啧啧称赞。
不仅普通群众,州领导更是率先垂范。4月14日,州委书记刘成鸣,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康,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州政协主席易凡等在康的“四套班子”领导来到海拔3800米的康定市瓦泽乡麦巴村植树点,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州领导们一到现场,就与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一同投入到植树活动中。挖坑、扶苗、填土、浇水……大家合力栽下杨柳、高山柳等一棵棵适合当地生长的树苗。
此次活动共种植杨柳、高山柳等20000多株,披碱草等花草种子1000多千克。在呷巴乡贡布卡村和瓦泽乡麦巴村约16公里的公路沿线,州(市)党群、政府部门,驻康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驻康部队4000余人参加植树活动。
全员上阵,让绿色甘孜扎根高原。
全员上阵,绿色这一底色更浓郁。
在我州的绿化年鉴上,写满了过往的成绩:2010-2015年,全州林地面积从644.38万公顷增加到652.2万公顷;活木蓄积从4.79亿立方米增加到4.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1.08%提高到33.48%。
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正成为我州最靓的名片。凭着这张名片,生态旅游产业成为甘孜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以保护促发展”的原则下,甘孜初步形成了以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湖泊、温泉等生态旅游为主导,民族文化风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产业如一家家“绿色银行”,帮助甘孜农牧民“借景生财”,不断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记者从旅游部门获悉,今年全州力争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
成果巩固 打响“绿色”保卫战
这样一份数据在面前:截至2015年底,全州森林面积465.32万公顷,约占全省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是高原最为壮阔、最为坚韧的景观。在极端的气候下,它们战风雪、斗酷寒,牢牢守护高原水土。但森林必须面对的是,当地生态极其脆弱,一旦遭遇破坏便难以恢复。
对于全州的绿化工作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森林火灾。从2014年起,我州开展史上最严厉、执行力度最大的森林草原防火专项整治行动。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森林火灾隐患整治、森林火灾应急避险常识等宣传教育;各县(市)党委、政府成立森林防火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定区域、定责任、定措施、定奖惩,将山头地块的巡护责任落实到人。专项行动雷霆万钧,成效显著。到2015年年底,全州先后整治各类火灾隐患682起,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70.6%、67.6%、68.8%。
森林防火必须探索长效机制。我州明确:在森林防火上“党政同责、责任到人”,保持防火高压态势。各地结合具体情况,层层分解任务,让各级党政、村两委、林区经营主体单位、农牧民群众的四级责任落实到点到人。
强化队伍、完善装备,提高反应能力。甘孜、石渠、色达、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亚丁景区管理局组建了不少于5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其他15个县组建了不少于10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并实行集中驻训。各乡镇、村组以村为单位,组建50至100人的森林消防群众义务扑火队伍。“‘十三五’期间,我们预计通过努力,实现‘雪域高原,生态吉祥’,为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尽最大的努力!”州林业局负责人信心满满。
前不久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成都召开,深入研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并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为我州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相信在省委、州政府的坚强带领下,确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绿色发展必将成为甘孜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