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纪实
载歌载舞颂和谐。 本网记者 袁飞 摄
雪域甘孜多民族聚居,藏、汉、彝、回、羌等25个民族水乳交融,和谐共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千百年。
一个个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和衷共济、共生共荣的故事也在甘孜大地薪火相传,从远古传颂到今天。
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是州委、州政府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宏伟谋略,出务实之举,是升级版的创建蓝图。8月1日颁布实施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既是对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
我州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以来,全州上下缪力同心,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动人篇章。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民族团结故事多
雪域甘孜,民族团结源远流长。8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我州15个县,时间长达15个月,红军在藏区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波巴政府”,探索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为夺取长征胜利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甘孜藏区人民为支援红军,献出了自己最后一粒青稞,最后一点羊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邓小平同志曾说:“甘孜藏区人民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民族团结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2012年10月29 日,对于河南籍老人杨健来说,是他生命里的最后日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感到了无比温暖,他的藏族亲人向秋一家守护在他的病床前,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说不出太多感谢的话,一句谢谢,包含了10年来他和这个藏族家庭难以割舍的亲情。
1990年,杨健跟随同乡来到理塘县上木拉格中村打工为生。1995年,由于高原反应强烈、体弱多病,他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辗转千里回河南老家寻亲,他没有亲人,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不肯收留他,寻亲无果,杨健回到理塘乞讨为生。
2002年隆冬时节,杨健冒雪敲开了向秋家大门,向秋看到这个满面沧桑憔悴的老人,顿生怜悯之心。从此,杨健就成了向秋家的一员,吃住穿跟家里人一样,向秋就像对待自己的“阿爸”一样精心照顾他。
2006年8月,向秋的儿子泽仁土登患有脑脓肿,需要3万元治药费,向秋家境贫寒,只好放弃治疗。
“2009年5月,我爱人被清油烫伤了全身,在成都接受治疗,我们听说杨健生病了,家里只有孩子们,没有人照顾,我和老婆商量放弃治疗,赶回家照顾老人,到家的第二天我们把杨健送到县医院,老人患上了肺水肿和肺结核。”向秋回忆道,照料两个病人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一照顾就是3个多月。
“两个病人花费了3万多元,当时正是挖虫草和采松茸的大好季节,由于照顾两个病人,向秋无法去挖虫草和采松茸,开销了那么多医疗费用,向秋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但向秋却没让杨健饿着、冻着。”牧民昂汪说。
九龙县是一个藏汉彝族人口各占三分之一的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藏彝村寨。
九龙县子耳乡万年村彝族村民木古挖石今年50岁,因一场意外,他大腿骨折,走路十分艰难,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儿子今年21岁,身有残疾,父子俩依靠“低保”艰难度日。在他生活极度艰难的时候,乡村干部帮助木古挖石争取到新建房资金2.5万元。在建房过程中,藏族村民送来腊肉,汉族村民送来大米,彝族村民送来蔬菜,像对待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大家投工投劳,终于按照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帮他把新房建好。木古挖石告诉记者,在村里,农忙秋收,修房造屋,藏汉彝族群众相互帮忙,不分彼此。子耳乡万年村村民朱长命78岁了,是一个孤寡老人,生活穷困潦倒,村民们心里十分惦记他。“我们杀猪宰羊,做了好吃的,都要给他送过去。”万年村村主任朱长青告诉记者,老人去世后,藏汉彝族村民齐心协力掩埋了老人。“我们万年村藏汉彝族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虽然风俗习惯各异,但祖祖辈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胜过亲兄弟,有难大家帮,有福大家享。”朱长青说,三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弘扬真善美,摈弃陋习,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有的村民还会说藏汉彝话。 朱长青说,彝族村民邀请藏族、汉族村民参加他们的火把节;藏族村民邀请彝族和汉族村民过藏历年;汉族村民邀请彝族和藏族村民过春节。过节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充满了欢声笑语。三个民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跳彝族达体舞、跳藏族锅庄舞,唱彝族、藏族敬酒歌,歌声飞扬,情深意重,大家情同手足。
民族团结幸福多
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要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作为全州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突出美丽甘孜建设,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深化改革,让各族群众在示范州创建中增强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
8月25日,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牧民扎西和往常一样,把牦牛放到草场后,回到家里,悠闲地喝着酥油茶,兴致盎然地带着记者参观他正在装修的房屋。现代化的电器、卫生间一应俱全。扎西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把家里空置的房子租给木雅泽朵公司,他们花钱装修搞开发,我坐在家里领钱就是了,旱涝保收,收入有保障。”
土黄色的砖砌墙面,镶嵌着深红色的门框、窗户,蔚蓝的天色里,道孚县八美镇雀尔村传统藏式民居格外抢眼。
村民热科的房子有上下两层,一个收银台落在一楼楼梯处。热科告诉记者,自己家是发展旅游新村的示范户之一,从2013年开始就成规模的接待游客:除了住宿,游客们还能够尝到藏式小吃,包括酥油包子、酸奶、糌粑等,感受纯正的藏式风情。“今年的客人比去年多一点。”热科掰着指头回忆,今年截至到8月份已有收入1.5万元。而依据去年的经验,不久之后的“十一黄金周”也让他更加期待。去年的“十一黄金周”,雀尔村仅他们一家就收入了8000多元。
热科介绍:“发展旅游新村,按照2.6-3.6万元不等的标准,全村144户新建改建户收到了补贴。”村里209户中,目前有游客接待能力的农户达85户,建设床位900余张。据悉,去年雀尔村年接待量达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万元,带动从业人员人均增收5504元。
道孚县提出将雀尔村打造成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自然生态为一体,“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并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特色旅游城镇。期间,累计投入2679.51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包括锅庄文化广场、供排水,村道及旅游厕所等。据悉,雀尔村已被推荐进入全省首批精品旅游文化村寨评选行列。
“一年比一年好。”热科笑着感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民族团结,邻里和谐,村里每家每户都共同富起来。”
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指出,在创建活动中,全州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六个标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小康甘孜这一目标,顶层设计创建活动载体,狠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加力深化民族团结“共建对子”,把民族团结共建对子活动与精准脱贫户结合起来,全州5.7万名公职人员与所有贫困户结成民族团结“脱贫对子”,做到扶贫帮困全覆盖。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是民之所盼,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系,“全面同步奔康”,我州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6年,作为脱贫奔康“元年”,州、县(市)吹响了脱贫奔康集结号。
截止6月底,2016年度全州3.2275万脱贫人口中,实现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1.5561万人,完成生态扶贫和移民安置0.1193万人,纳入低保政策兜底0.6979万人,纳入医疗救助扶持0.2630万人,完成灾后重建帮扶17户。同时,2016年度281个退出贫困村中有118个村实现了有硬化路,190个村实现了有卫生室,230个村实现了有文化室,281个村实现了手机网络覆盖。目前,全州共有9087名贫困人口完成了脱贫任务,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共到位各类扶贫资金24.71亿元,为脱贫攻坚首战必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措施多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创建工作,首先要打好基础。
美好的蓝图,需要良好的机制来运行。
各县(市)、各部门高度重视,示范州创建活动推进有力有序。在创新宣传引导方式上。州委组织部借助远程教育点和雪域先锋网站,深入挖掘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题材,开发制作藏汉双语党建宣传和精品课件,开设藏语政策法规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州佛协在全州佛教界开展“五二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得到广大僧尼的一致认同,佛教界与党政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四川民族学院在各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观”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泸定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在国道318线、省道211线沿线显著位置设立了40条藏汉双语宣传标示牌。道孚县认真打造滨河路及鲜水镇前进一村民族团结宣传“一条街”。色达县在317国道处精心设置大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文化墙,认真组织各乡镇开展民族团结氛围营造工作。雅江、理塘、新龙等县为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良好氛围,组建专业性较强的律师、法律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民族团结先进模范组成宣讲小分队深入共建乡村、学校和寺院开展法制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在创新创建工作机制上。德格县在机构、经费、人员上给予充分保障;县辖区内的民族团结宣传文化墙及各乡镇、各部门民族团结展板均统一制作并解决了经费。巴塘县寺院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特色亮点多,落实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全县寺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并将按计划逐年递增,有力推动了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及和谐平安寺庙建设。在创新创建工作方式上。政协甘孜州委员会通过外出考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为我州创建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团州委积极争取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支持,选派我州64名特殊困难青少年赴北京、广州、绵阳等地参加“民族团结代代传”青少年万人交流主题实践活动。炉霍县、州民宗委以工作组形式深入到炉霍县宗塔乡组织全乡2000多名农牧民群众,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并拨出专项经费组织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为主题的山歌会、赛马会、文艺演出,开展了访贫问苦等活动。九龙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积极推进村级活动室、火把广场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甘孜县通过与成都市龙泉驿区、邛崃市不断强化交流合作,全年累计完成各类援建项目25个,完成投资4300万元,架起了三地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炉霍县重点打造虾拉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亚丁管理局在旅游景区步道建设中融入民族团结宣传文化氛围,宾馆等接待场所设立民族团结宣传口号,对参与旅游的企业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民族文化联谊会,在游客中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常识、意识。由于工作开展得力,被国家三部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示范引领和载体创新,使各项创建工作有了抓手,措施细化,从而助力先进区创建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从严格依法治理到强化思想引导,从夯实基层基础、改进寺院管理到狠抓窗口单位服务,我州集中解决了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从而为先进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甘孜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在寺庙,难点也在寺庙,寺庙已经成为我州民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牛鼻子,在寺庙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寺庙工作主动权。寺庙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民族宗教工作的实际,讲政策、讲管理、讲适应、讲自主,促进全州寺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我州掀起“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省委藏区工作会议、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州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全州文明和谐寺庙表彰暨寺庙达标升级工作”等会议精神宣讲高潮。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融入到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之中,融入到全州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之中,提高全州各族农牧民群众遵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意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切实提高全州农牧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州有2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8个单位荣获模范集体称号;100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56个单位荣获模范集体称号;300名同志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户),266个单位荣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州表彰命名州级共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15个。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我州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固则百业兴”,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各族人民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