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四川造”农产品走俏国内外餐桌

《四川日报》    2016年09月20日

    本网讯(记者 李淼)眼下,虽然玉米价格连连下挫,刚刚大丰收的洪雅县中保镇平乐村农民张洪群却很淡定。“我改种的是青贮玉米,当作饲草的,每亩多收入三四百,奶牛养殖场还抢着要。”9月19日,张洪群说,今年改种已尝到甜头,明年接着种。
    一粒玉米的变化,一头连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另一头连着“稳猪禽、兴牛羊”的畜牧业战略。其背后,是我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
    谋变因现实倒逼。近年,我省农业稳步发展,有效地保供给促发展。但短板也日益凸显。省委农工委调研报告显示,占全省粮食总产4成的1400万吨转化用粮靠外调;农业产业趋同,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农产品商品化率不足60%、加工率仅35%;叫得响的“川粮”“蜀味”还不算多……
    “农产品需求正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但供给侧没跟上,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来,我省着眼农产品消费从“吃饱”向“吃好”变化,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发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月,省农业厅会同9部门出台文件,3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000万元投向产地初加工、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1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剑指四川农业短板。“核心要义是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瞄准产业。我省年初即明确,以养定种发展青贮饲草玉米300万亩以上,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达1000万亩。在新津包地种粮的四川毛哥公司换了优质稻种,就多赚70多万元,越来越多农民加入优质米种植队伍。8月,时隔33年,我省再以省政府名义召开水产会,向基地、稻田和水库挖潜,解决吃鱼靠外调短板,筹划560亿元的渔业梦想。我省还首次认定授牌80家农业主题公园,不断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瞄准生产。我省明确今后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万亩。苍溪黎家村100多亩猕猴桃眼下即将采摘发往欧盟,靠的就是质量安全。蒲江探索的全省首个农业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正在6县试点,有望消纳沼肥逾60万方,助力增产超5%。省财政拿出4000万元在46个县试点的政府购买植保服务尝试,也让前7月全省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400余吨。
    瞄准经营。得益于补贴政策,我省种粮大户已增至15327户,种植面积逾195万亩,猛增44.2%,农业共营制、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创新不断,2.9万个家庭农场、6.4万个农民合作社、8807家龙头企业强势引领种田新方向。省财政拿出1亿元在66个县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田保姆”促进种地节本增效的成效不断显现。
  • 上一篇:我省将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
  • 下一篇:省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州民生工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