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藏区驻村300多天:四川住建干部眼中的扶贫片段

新华网    2016年11月04日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藏区驻村300多天,在刘浩瀚、安士龙、杨磊、李虓虓四名来自四川省住建厅的扶贫干部眼里,他们所帮扶的困难群众身上已看不到一丁点的忧伤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与奋斗的正能量。
  俄木学村,是工作组驻扎的地方,处于高山半高山地带,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南部215国道沿线,那里资源匮乏、山路崎岖。近一年前,受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的指派,刘浩瀚等同志组成工作组来到了俄木学村,负责带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
  “这里是真正的硬骨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刘浩瀚说,尽管驻村工作组规模很小,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巨轮中只是一颗小螺丝钉,但越是小,越是细节之处的较量,越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
  川西北藏区,是四川脱贫攻坚的“难中难”,贫困发生率高达30%以上。无一例外,俄木学村这种典型的藏区村落,其两块最大的发展短板来自于教育和医疗,而产业滞后制约着当地的“自我造血”能力,这也是工作组遇到和解决得最多的问题。
  300多天的驻村时间里,驻村工作组与困难群众水乳交融,在扶贫干部心中形成了许多难忘的片段。其中刘浩瀚印象最深的是他当了一回“就业指导”。俄木学村贫困户学巴校代洛布,一家有五口人,父亲年过六旬丧失劳力,其妻长期体弱多病,家有两子均在读书,家庭供养压力大,危房无钱维修加固。
  在当时得知巴校代洛布的长子彭措即将毕业后,刘浩瀚及工作组主动上门开展教育帮扶,经过多方咨询和研究,工作组鼓励并帮助彭措报考甘孜州事业编制教师考试。最终,彭措以高分通过,成为瓦卡镇小学的一名教师,每月收入稳定,不但消除了家里的供养压力,还为家人修起了新房子。
  在贫困地区,因病致贫是一个严重问题。安士龙掰着手指头向记者悉数地回忆道,贫困户四郎拥忠的女儿次仁志玛不幸患上了恶性腮腺炎,治疗花费了家里所有积蓄;普赤的丈夫生前患肝癌,让家里负债累累;次珠拉姆儿媳妇病逝,留下两个孩子生计毫无着落……
  安士龙说,当他们将这些情况向住建厅汇报后,厅机关党委书记刘恒、副巡视员文技军等厅领导积极组织广泛宣传,最终联系上川内多个志愿家庭对上述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爱心帮扶,助他们走出困境。安士龙还向记者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团体,将关爱和帮助延续。
  为改变俄木学村的发展环境,四川省住建厅会同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得荣县委县政府协调制订了俄木学村新村规划。2016年,俄木学村完成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共计711.219万的项目。
  提档升级了外部环境,俄木学村又如何形成自主产业,增加村民收入,重筑“自我造血”功能?据工作组介绍,今年8月初,住建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杨强带领村镇处及驻村干部一行四人,会同农业厅下派农技员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下派驻村干部分工协作,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食堂,计划对俄木学村的树椒和藏鸡进行定点收购。
  对接收购单位、制定收购计划、发动群众包装、联系运输车辆……在工作组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过后,满载着5040斤树椒和几十只藏鸡的货车顺利开往成都、德阳两地,完成产品交接,俄木学村迈开产业发展第一步。
  步履不停,发展不止。在工作组帮助下,紧接着,俄木学村专合社“太阳谷四宝”——树椒、核桃、蜂糖、松茸问世,并在省内外多个农业展会上亮相,有望成为俄木学村的标志性土特产,承载上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驻村工作300多个日夜,‘精准扶贫’已经从一项工作,变成了一种责任。”刘浩瀚说起自己的驻村心得时表示,“扶贫工作充满了挑战和艰辛,让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坚信,只要驻村干部与困难群众齐心协力,俄木学村明年必将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 上一篇:​加快完善藏传佛教三级学衔体系
  • 下一篇: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