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健康甘孜大手笔

《甘孜日报》    2016年11月09日

——我州大力实施卫生惠民工程纪实   
   
我州医务人员向牧民讲解健康知识。(本网资料库图)
    ■记者 马建华
    卫生惠民 百姓健康奔小康
    “卡卓,卡卓,党和政府太好了,我的巨额医疗费报销后,自己才负担3000多元。”11月4日,当色达县洛若镇甲修村低保户双村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里拿到最后一笔医疗救助款3023元时,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双村今年53岁,因肝脏占位,今年8月,他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共计花费71741元。从今年开始,低保户的医疗保费由政府买单,有了社保卡,双村办理了转院手续和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出院时及时结算,他只需付自费部分,最终他自费了20000多元。本来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又因病丧失了劳动力,家人护理他也耗费了不少精力。回家后,村组干部主动帮助他出主意、写申请,争取民政大病救助,很快民政救助的14105元领到手。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县红十字会还可以救助,于是,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他领到了3023元救助金,最终他个人只开销了3023元。
    色柯镇姑咱村村民牛麦角卡患严重结核病,因家里是低保户,十分贫穷,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口援助色达县,援藏医生告诉他,政府为低保户买了医疗保险不用担心费用问题,色达县人民医院负责帮助他开好转院证并办理好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牛麦角卡今年22岁,患上结核病后,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家人十分担心。“援藏医生和县医院的医生把我当自己家人一样对待,帮我忙前忙后,我很感动。今年9月,我到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医,援藏医生还特别打招呼,医院对我也格外关照。”牛麦角卡说,他的医疗费总计83144元,医疗报销了66898元,民政救助10898元,还有5348元,红十字会救助了2674元,实际他个人负担了2674元。
    “过去,村民有了病不敢去医院,怕给不起医疗费用。小病扛,大病拖,拖到最后见了阎王。”色达县医保局局长李兵告诉记者,2008年起,色达县相继铺开医疗保险政策,全县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可以就地参加医疗保险,起初,因农牧民意识不到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推进工作不理想,农牧民住院结算医疗费用时,看到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后,通过他们口口相传,农牧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高涨。今年,政府为全县14000多名建卡贫困人口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目前,全县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9%,色达县与全省大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了联网结算,与云南、重庆市等外省10多家医疗机构也实现了联网结算,农牧民到联网结算医院看病,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
    11月4日,记者走进色达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章乡产妇古呷刚刚生了一名健康可爱的女婴。“5斤4两,母女平安。”产妇丈夫桑珠高兴得合不拢嘴。11月3日,他们来到医院贫困住院患者专用窗口,递交了户口本和贫困卡,签订了协议书,没有交一分钱通过绿色通道入院。
    “县卫计局政策宣传很到位,让我们生病了就到医院来,现在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在医院住院生小孩不用花一分钱,全部由医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医药爱心基金解决。”桑珠说,过去,牧民都习惯在家里生孩子,产妇出现了险情才找医生,一些产妇因难产,大人和胎儿都没有保住,现在通过宣传后,产妇都愿意到医院来生产。医院条件好,医生态度好,又不花一分钱,我们牧民高兴得很。
    临近午饭时分,记者看到桑珠正在医院专门开设的厨房里为妻子古呷炖鸡肉。“医院想得太周到了,这里和家里没有什么分别,可以使用电炉,干净又卫生,如果买牛粪的话,又贵又不方便。”医院开设了8间家属用厨房,最大限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色达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明确提出让贫困农牧民看上病、看好病,不让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成立了医药扶贫资金,省上划拨了50万元,县上配套50万元,成立医药爱心基金,省上划拨7万元,色达县自筹50万元,共计157万元。规定全县建卡贫困农牧民9月12日以前在州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的,超过总医疗费10%的部分由医药爱心基金支付,9月12日以后住院的,实现零支付。”色达县卫计局副局长安德银告诉记者,到目前,已对全县境内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的244名建卡贫困人口兑现医药爱心基金救助34000余元。
    “把病人留下来,光靠热情服务还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要让患者相信你,最终是要把病看好。”色达县人民医院院长更登泽郎深有感触地说,3年来,色达县医院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110万元,政府补贴438246元,医院减免661754元。去年,该院门诊病人达36364人次,住院病人1468人次,医院业务收入达到了1000多万元。
    近4年来,色达县投资7425万元,新建17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015年至2016年共投资3505万元,开工新建五明佛学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及大则、甲学等9个标准化卫生院。今年开工续建旭日等6个乡镇卫生院,计划新开工总投资670万元的妇保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医生,麻烦你帮我看一下,我这两天肚子疼得非常厉害。”10月30日,理塘县甲洼镇俄曲村村民甲它面色蜡黄,疼痛难忍地走进甲洼镇医院,请院长吉称帮他诊治。
    经过检查,甲它患有胃炎和胆囊炎,吉称给他开了5天的藏药,他自己才花费12元。
    吉称告诉记者,村民前来就医,他们一般采取藏医和西医结合的方式,先输液消炎,再口服藏药,一般病症在镇卫生院就能够看好,村民报销比例高,输液和口服藏药花费才几十元。
    “以前我们镇卫生院仅有80平方米,州委主要领导看到后,立即要求新建卫生院,现在达到了1200平方米。过去每年门诊量才500人次,现在达到了2800人次。村民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对我们医院的信任度很高。医生也由两名增加到了6名。”吉称高兴地说,现在村民生病了,都会到镇卫生院来,没有了“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对国家实行的卫生惠民政策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理塘县牢固树立大卫生观念,逐步完善了覆盖各乡镇、村的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千人拥有医务人员4.38人。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基药和零差率销售, 24个乡镇卫生院基药全部网上采购共计500余万元。目前,城乡居民建档人数为64257人,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1.66%;开展健康教育宣传118余次,受益人群达127000余人次。截止2015年,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62.5%。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28个,覆盖率59.8%。县区域医疗中心、县妇幼保健院项目总投资1969万元。
    “十二五”以来,我州累计投入资金近27亿元,实施了2500多个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投入近3亿元使州人民医院从“二甲”创建“三甲”获成功,实现历史跨越。18个县(市)人民医院和18个县(市)中藏医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投入11.93亿元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已投入使用114个,在全国民族地区开创先河。完成2100个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州藏医院等6家医院创“二甲”和雅江县妇幼保健院等6家医疗机构创“二乙”的目标。
    决战“虫癌”,患者万般谢党恩
    “我恢复得很好,现在已经可以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农活了。”近日,石渠县虾扎乡二村58岁的包虫病患者泽绒走进乡卫生院复查。
    “今年5月,泽绒经检查确诊染上了包虫病;7月,我们把她送到州医院做了手术,手术费用通过包虫病防治专项资金和医疗保险报销,她自己只承担了100多元。”虾扎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已经康复出院的石渠县瓦须乡五村牧民娜姆正在照料家里的牦牛。
    当记者再次见到她时,她往日满脸的愁容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喜悦:“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哪有钱到州医院做包虫病病灶清除手术。前后10多天的治疗,我自己花费的钱才几十元,就连往返车费都是政府出的。”
    娜姆是两年前被查出患有包虫病的。她当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家有7口人,3个孩子在读书,靠我挖虫草补贴家用。我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现在医院免费做了手术,我又过上正常生活了。”
    “石渠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高海拔地区人的免疫力不强,这里的气候又适宜虫卵生长,成为包虫病发生的温床。”采访中,石渠县分管副县长告诉记者:“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源以地表水为主,无任何净化、消毒、杀菌措施,加之牧区草原地形平缓、水流较慢,牲畜携带的虫卵进入水体以后容易聚积,使地表水受到污染。因而,这一病症的发病率长期高居国内。与此同时,我州色达、德格、白玉、甘孜、炉霍、新龙、理塘、雅江等县的干部群众也深受包虫病威胁。”
    据专家介绍:一旦染上包虫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5年存活率仅为48%,10年病死率可达90%。正因死亡率高,因而包虫病被称为“虫癌”或“第二癌症”。
    石渠县格孟乡格贡二村村民恰托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不幸的是全家8口人中就有6人患上了包虫病,大儿子因包虫病死亡;格贡一村村民叶噶早年家境殷实,但前些年为了给妻子、大女儿治病,他不仅卖光了全部家畜和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而且还欠下了6万元的债……
    我州包虫病呈现出的高发态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工作座谈会,对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扎实措施,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2015年4月中下旬,全国政协组成调研组走进石渠县格孟乡。在一处场院看到地上或坐或躺着好几十人,他们都是包虫病患者,听说北京来人调研,就自发地聚集在这里。有一位肝包虫病患者撩开衣服让调研组看,因手术失败导致包虫扩散,创伤处还流着脓液。
    2015年10月,俞正声主席再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石渠县包虫病防治问题。
    从省到县分别制定了《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0)》,计划5年内投入6.4亿元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并确定了到2017年实现全州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基本控制住包虫病的阶段性目标和远期目标。
    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力到我州视察工作时,更是将包虫病防治工作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5年11月10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启动会在成都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强调,《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防治工作的远期目标和阶段目标,要充分发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省委、省政府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甘孜州、石渠县要切实担当起主体责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一抓到底,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尹力指出,四川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主动务实作为,全力抓好试点,积极拓展延伸,注重实践创新,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努力走出综合防治的新路子。
    州委书记刘成鸣强调,中央和省委已明确了我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力争到2017年全州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基本控制住包虫病”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防治工作方针,切实将包虫病防治工作与群众工作、精准扶贫、寺庙达标升级结合起来,切实将包虫病防治工作与凝聚人心、促进稳定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控制源头、普查疫情、强化宣传、管住水源、集中治疗、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和争取支持等八项工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集中力量坚决打赢我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
    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始终抓住犬只管理这个关键,始终抓住病人诊疗这个根本,始终抓住宣传教育这个前提,始终抓住改善环境这个基础,始终抓住寺庙僧尼这个核心,统筹抓好试点工作,切实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努力走出一条包虫病综合防治新路子,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绝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
    当前,我州已筛查包虫病覆盖目标人群82143人,筛查率达92.27%,确诊患者6444人,底数基本摸清;州医院派出专项小组积极动员有手术指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已完成手术315例;登记家犬18368只,家犬登记管理率达98%,捕获染疫犬、疑似染疫犬22825只;包虫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到75.71%,群众支持率达94.33%;6个综合防治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十三五”期,我州将着力推进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硬件与软件兼顾,按照增投入、补短板、兜网底的思路,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进一步彰显州级医疗机构“龙头”作用,完善州人民医院体系建设,提升“三甲”医院规范服务能力,打造民族地区一流医院;投入近1亿元,建设藏区一流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4千万建设标准化州妇幼保健院,投入5千万元建设标准化州藏医院;夯实县级医疗机构“中心”作用,完善提升县人民医院和县中藏医院;筑牢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和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作用,全面完成334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乡乡有标准化卫生院和村村有卫生室,提升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州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巩固提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创建成果,推动“医、教、研”整合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技术的管理能力,争取达到民族地区先进水平。加快推进18个县级综合医院、甘孜卫校附院和19个州、县中藏医院规范化建设,打造特色专科,提升诊疗水平,降低县域外就诊的前5位疾病的域外就诊率。到2020年,建成1个三级甲等、1个三级乙等、12个二级甲等医院。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州村村有卫生室,人口聚集区有标准化卫生室,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村医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实现村村有合格村医的目标。以建立纵向医联体为抓手,强基层,建机制,着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确保90%的患者在州内就医。
  • 上一篇:刘成鸣:纪律规矩挺在前 表率引领抓落实
  • 下一篇:嘱托记心间 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