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等艰巨繁重任务,
省委总揽全局带领全省阔步迈进“十三五”
■张立东
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西博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008个,总投资额7876.85亿元。我省签约投资合作项目836个,投资金额6572.53亿元。从春天一路走来,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等一系列艰巨繁重任务,四川攻坚克难,紧抓发展机遇,满载收获的喜悦。“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作答。年末将至,一份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已沉甸甸,彰显蓬勃发展的四川力量。
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专注发展定力,顶层设计引领,谋定而后动
10月31日,成都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四川省2016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这是我省组织集中开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仅单个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就达1654个,计划总投资747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60亿元。
半个月过去,建设工地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晓东说:“前沿科学研究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经济效益,能让我们在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块整体搬迁入驻,靠的是当地党委政府专注发展的定力和长远眼光。”
这样的定力在年初已笃定。巴蜀大地,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我省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完成项目年各项部署注入强劲的动力,为我省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重大项目之于四川,如打开制约瓶颈发展的钥匙。2016年被确定为“项目年”,第四季度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在年初就已进入省委的决策视野。631个全省重点项目和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被锁定,成贵高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李家岩水库工程等开工建设,投资123亿元的神龙汽车第四工厂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成都6代线等项目签约落地,1-9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凸显。
坚持顶层设计引领,省委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重大问题,治蜀兴川总体布局进一步丰富完善。
7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我省迅速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筑牢,绿色成为四川发展的鲜明底色。
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顶层设计思路成为治蜀兴川的重要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的“两个跨越”目标,到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确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再到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部署,从纵向到横向,从内涵到外延,四川发展目标一次次被拓宽、丰富。
谋定而后动,一系列重大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全省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始终保持以上率下狠抓落实的魄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有治的办公室里,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证书放在显眼位置,“拿过不少奖,但这个奖分量不一样。”王有治说,这是省委省政府给坚持科技创新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极大鼓励。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大、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怎么破题?我省从抓细抓实部署入手。
王有治从事的新材料研究,是我省确立的加快培育壮大的重点产业之一。今年以来,我省重点培育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信息与安全、新材料等14个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建立省领导牵头联系推进机制。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省委坚持领导带头,全面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等制度。
上半年,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专项督导刚刚结束,一场剑指稳定经济增长的专项督导又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全省全面展开。40位省级领导牵头开展稳定经济增长专项督导,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实现全省183个县(市、区)和2016年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56个重大产业项目、139个省重点工业及技改项目,以及2015年度亏损额前100位规上企业全覆盖。9月上旬,我省又集中开展五大经济区稳增长工作调研督导,省领导带队的5个调研督导组,分赴五大经济区,调研各地项目推进情况、投资促进情况、工业稳增长情况、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服务业发展情况、旅游业发展情况、“三农”工作情况、全面创新改革情况、金融业发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在市州,德阳打响狠抓落实战役:围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成德同城化两个“一号工程”,将具体任务明确到每个部门和每个负责人,细化每月目标,挂图作战,按月督导;领导必须亲力亲为确保干部人人有项目,项目事事有人抓,对层层往下推的行为进行严厉问责。全面部署狠抓落实,覆盖21市州。
在项目工地,第四季度开始,在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西成客专控制性工程之一——小安特长隧道工程现场,数百名工程技术员加紧施工,这条隧道全长超过13公里,是目前省内在建的最长铁路隧道,也是西成铁路客专全段仅剩的一座尚未贯通的隧道。“不在既定时间完成,就是给公司抹黑!”重压之下,项目负责人撂下狠话,项目进度安排被精确到每个小时。
压力层层传导,各地各部门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大事难事上,领导带头产生良好示范效应,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好干部频出,“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图作战”“回头看”等有效方式被不断总结提炼推广。
数据证明成效,在去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实现7.5%的增长,高于年初预期目标;前9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始终保持对民生的关切力度,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确保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11月12日,我省召开全省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考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除省上主会场外,21个市(州)、有脱贫任务的160个县(市、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2016年度计划退出村第一书记等共1.5万人“远程”参会。
这场会议,与远在凉山州西昌市黄水乡书夫村的丰子跑关系密切。
以前说起脱贫,丰子跑有个比方:比把家门口的螺髻山搬走还难。丰子跑一家是村里建档立卡的80户贫困户之一。今年,这件比搬螺髻山还难的事即将变为现实。在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年初丰子跑种植14亩烤烟,养殖40只绵羊、20只山羊、9头猪、35只鸡和150只鹅。“种烤烟挣了钱,养殖也都很顺利,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尽管还在供弟弟妹妹上学,丰子跑很有信心。他是全省今年计划脱贫的105万贫困群众之一。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这是一块硬骨头。我省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面积逾全省三分之二,剩下的380万贫困老乡,大都处于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怎么干,全国的目光都在盯着四川。今年8月,川报观察客户端刊发《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蹲守4天,原来只为督导一件事!》,引发广泛关注,当天阅读量突破20万次。新闻背后,是我省开展的一场省领导带队、市州同步跟进的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重点对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蹲点调研督导,同时在全省面上开展一次脱贫攻坚调研督导,确保全省160个有脱贫任务县(市、区)和今年退出的2350个贫困村督导全覆盖。今年以来,省领导累计带队开展6轮贫困县全覆盖调研督导。
力度彰显信心和决心。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我省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继续实施“3+10”组合拳,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针对住房、教育、医疗、产业、社保等逐项制定特殊政策,建立产业扶持、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三个基金”,全面覆盖开展藏区彝区对口帮扶,扎实抓好“四好村”创建。
同时,年初的民生承诺力度不减,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坚决办好20件民生大事,今年规划改造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27万套,已开工26.2万套,计划实施农村住房建设35万户,已开工32.3万户。前9月,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9.9%,百姓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