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1月18日
——我州脱贫攻坚首战即将迎“大考”(上)幸福美丽新村入画来。
本网资料库图
■记者 田杰 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公敌;贫困,是人类社会一道醒目的伤疤。
富裕与贫穷,就像阳光与阴影那样紧紧相随映衬。致富者,满面春光,生辉灿烂;贫穷者,黯然吁嘘,愁眉不展。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牵肠挂肚的焦虑,也成了全州干部群众深植于心的痛。
“痛”中回首,我州扶贫开发可谓成绩斐然——“十二五”期间,伴随着38.5亿元扶贫资金的投入和“五大扶贫”工程的实施,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9.5万,已走出了一条体现藏区特色和甘孜特点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痛”中凝思,我州脱贫攻坚任务着实“压力山大”——全州依然还有1360个贫困村、4.84万贫困户和19.7万建档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8%。要实现到2020年我州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今年必须保质保量完成281个贫困村摘帽和7950户32275人脱贫。
意志比钢坚,行动更实在 脱贫奔康路,首战是关键。今年全州281个贫困村能否如期“摘帽”?7950户32275名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
州委书记刘成鸣坚定地表示:“消除贫穷,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福祉,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富,不是天生;穷,不会生根。作为全省四大连片特困地区的我州,脱贫攻坚之于全面小康,正如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之于解放战争。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当前和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采取超常举措,使出‘独门绝技’,拿出过硬办法,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舍我其谁的冲劲,崇严尚实、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合力攻坚,决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决不拖全国和全省后腿,决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用攻坚的担当作为、克难的务实行动和奔康的优异成绩,坚决确保首战旗开得胜、开局起步良好,为全州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脱贫攻坚怎么干?全省的目光都盯着我州。伴随着州委十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的相继召开,州委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一连串务实高效的行动之中。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从去年8月开始,我州先后组织6个调研组,集中1个月时间,通过座谈交流听、召开会议评、走访群众看、深入实地查等多种方式,对18个贫困县(市)和25个州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班子进行深度考核调研。在此基础上,及时从全州范围选配16名优秀人才充实到脱贫攻坚领域;及时对8名推进脱贫攻坚不在状态、12名脱贫攻坚能力明显缺乏的干部进行调整处理;及时清退州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300余名;及时对1360个贫困村,每村指派1名县级领导干部或县级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定点帮扶,每村安排1名机关干部脱产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及时分级举办精准脱贫专题培训班次48期,对全州脱贫领域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及时建立季度检查考核制度,凡当季度任务未完成的班子或干部,给予口头警告,连续两次考核均未完成任务的,调离扶贫岗位。 口头警告与调离岗位,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在两轮督查之后,12份纠正问题通知书,精准发出,限期整改;给予干部7人次的口头警告,击中要害,不留情面;处分两名干部,依规依纪,严格执行。这一系列的“狠动作”,很快在全州各级干部队伍中引发了一场“强震”。
落实就得抓到位,上场就当拼命干。今年以来,我州紧紧围绕“每年都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五年全面完成”的攻坚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精心编制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专项扶贫规划,精准制定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行动计划和17个专项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以基础扶贫为前提、以产业扶贫为关键、以智力扶贫为抓手、以新村扶贫为契机、以生态扶贫为平台、以健康扶贫为支撑、以文化惠民扶贫为依托、以社会保障扶贫为兜底、以财政金融扶贫为杠杆,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并施行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和扶贫政策和措施到村到人责任机制,出台并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了社会扶贫、行业扶贫、驻村帮扶、对口支援等全方位扶贫攻坚格局。一系列接地气的体制与机制的形成与高效运转,特别是层层签订的责任书、级级立下的“军令状”、月月通报的进度表、季季汇总的战果册,正向引领与倒逼激励、通报表扬与通报批评的相提并论,挂图作战与现场检查、明查与暗访的并驾齐驱、督查问责与整改落实的齐头并进,使得我州各级干部无一例外地戴上了脱贫攻坚“紧箍咒”。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省州领导蹲点调研大督导,这是一次一针见血的问题清单与责任清单大梳理。
8月11日至25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等18名省级领导和41名州级领导带领省、州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分赴18个县(市)和281个贫困村开展蹲点调研督导。如此密集程度,如此时间跨度,如此督导力度,这在我州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18名省级领导和41名州级领导实地蹲点调研督导,原来只为督导一件事,那就是脱贫攻坚。 这正如州委书记刘成鸣在8月31日召开的全州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汇报会上所说:“尽管我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存在的问题绝对不能熟视无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汇聚我州脱贫攻坚的正能量。”
康定市脱贫攻坚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干部素质不够高,工作组成员没有完全脱产驻村,部分扶贫干部执行能力不强;第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缺乏致富能力,“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第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比如,瓦泽乡鱼子西三村通村公路项目才刚启动…… “康定市,认不认账?”“认账。”刘成鸣一个一个地“喊醒”18县(市)党委书记,直面省级领导督导发现的8个共性问题、6个个性问题和州级领导发现的7个共性问题、5个个性问题。 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解要“发酵”。问题清单,就是责任清单;责任清单,就得“自己的孩子自己抱”
。 在当天会上,包括康定、丹巴、石渠等8个县市的州级蹲点调研督导组给出了整改建议和意见。“我觉得,省州督导组问题看得准,意见建议切实,下面几个月,我们要以目标和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表示。 省州督导发现了我州脱贫攻坚的种种问题,不仅让各县市认识到差距,找到着力点,也让州委、州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深感工作不实不力。8月30日,州委召开常委会,传达贯彻《关于学习贯彻王东明同志来州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的紧急通知》时再作部署,对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再作责任分工,实行挂图作战、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等14项脱贫工作分别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责任一经层层压实,压力一经级级传导,监督一经处处较真,落实一经事事逗硬,州、县(市)、乡镇、村(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四级干部,援藏干部人才以及州、县(市)各部门和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显著增强,并由此上演了一场场县(市)之间的大比拼、乡镇之间的大较量、村与村之间的大追赶、部门之间的大比赛、干群之间的大协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参与的连台好戏。截至10月底,全州已有2981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是否脱贫,绝对不是自己说了算。脱贫验收考核,更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算、经得起查、经得起评。为确保我州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考核圆满“交账”,11月13日,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在道孚县主持召开全州脱贫攻坚退出验收考核工作电视电话会。除主会场外,17个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及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州及各县(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州考核验收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长、州县攻坚办、扶贫移民部门全体人员以及今年度计划退出村‘第一书记’等上千人“远程”参会。 州委副书记李江在会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精准地部署了年度收尾的“刚性任务”,再次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铁的纪律”。 针对存在的重部署、轻落实,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教育等诸多问题,会议强调,脱贫攻坚是当前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最直接的责任,考核的是各级的决心、责任和担当,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如果这些问题再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全州年度任务的完成,就会拖全省工作的后腿。
会议要求,从即时开始,全州上下必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牢固树立“等不起”、“错不起”、“输不起”、“漏不起”的理念,及时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攻坚聚集,全力以赴打好以问题为导向的“歼灭战”和以考核为导向的“整体战”,围绕脱贫目标和退出标准,精确列出问题清单,并把清单到岗到人,因地制宜制定决战措施,迅速落实整改、迅速快干冲刺;要抢抓时间补“短板”,加班加点补齐问题的“软指标”,确保任何工作有“痕迹”;对标考核验收,决不漏掉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工程、每一项指标,确保经得起国家和省上的抽查核实和第三方评估。当务之急,就是要各级齐参与、上下协力抓、加油大冲刺,确保把退出的“战旗”遍布281个贫困村、脱贫的“红旗”插满7950户3.2275万贫困人口家中,真正做到脱贫到人、群众公认。 初冬的高原,天寒地冻。然而,一场“决战脱贫攻坚、迎接验收考核”的战斗正紧锣密鼓地在全州打响:如火如荼的征战镜头,感天动地的拼搏场景,务实创新的冲刺举措,含辛茹苦的干群雕像,让人为之动容。勤劳智慧、不甘落后的甘孜儿女,决心以更加出色的实干实效和实绩,激情书写出我州脱贫攻坚首战首胜的豪迈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