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四川“法律七进”入脑入心

四川日报    2016年11月22日

丰富工作方法 完善工作机制 四川“法律七进”入脑入心

    ■吴忧

   “订婚有法律效力吗?”“出去打工时,公司让交保证金怎么办?”近日,雷波县小沟乡莫以村的“农民夜校”刚刚下课,当天的主讲人、雷波县司法局副局长李先华就被村民们围住,一口气回答了20多个问题。

    正在我省全面推广的“农民夜校”,让法律“进乡村”有了新的平台。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普法必须先行。近年来,我省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简称“法律七进”)工作持续深入,其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省的法治根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什么?

    注重法律需求“差异化”

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在李先华准备的讲义中,不仅有答案,还有相关的鲜活案例。通过“以案说法”,村民们很快就听明白了。“莫以村是贫困村,村民们关心的就是怎么脱贫,怎么致富。”李先华说,针对这样的情况,他讲解的重点放在了保障权益、维护稳定等方面,通过广泛宣传村(居)民自治、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村(居)民依法维护权利,理性表达诉求。

    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法律七进”中针对“进什么”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从不同地域、行业、人群的差异化法律需求出发,将与普法对象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制定了《四川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分门别类地列出了“菜单式”普法大纲。针对民族地区,还专门出台了藏区、彝区普法纲要。

    法律需求不同,“法律七进”自然各有侧重。如进机关,以培育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为重点;进学校,以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为重点;进寺庙,以增强政治认同和法治认同为重点;进企业、进单位以诚信、守法为重点等等。按照普法大纲,省级统一编发了法律进学校、进机关、进寺庙(双语)普法教材25万册,各地各部门编印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读物等1400余种、620万余册。“怎么进”也有讲究。各地注重采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比如阿坝州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鼓励唐卡、祥巴、藏羌绣、格萨尔说唱、南坪弹唱等民族民间艺术工作者参与创作,通过作品展示和传播法治文化。

    易懂的语言、实用的知识、悦目的形式——这样的普法,深受民族地区群众喜爱。

    谁来进?

    “谁执法、谁普法”成常态

    114,来自乐山市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走进了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亲身体验模拟庭审全过程。今年10月以来,乐山中级人民法院联合11个基层法院,启动了“百名法官进百校”活动。

    普法,仅司法行政部门“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大家齐声鼓掌才能形成“最美合音”。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丽华认为,法律的普及与推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部门从不同的行业入手,特别是执法者,除了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外,还有一种潜在功能,那就是法律的宣传推广。要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推广、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普及。

    2014年底,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这一工作机制将“谁执法、谁普法”作为“法律七进”活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明确43个省级部门的普法责任清单,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指导,在全省形成了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各部门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人才库1200多个、法律服务小分队4000多个、普法志愿者14万余人,做到每一“进”都有人送法、讲法、授法、释法。省卫生计生委开展的“法律进医院”、省国资委推出的“三学联动”、省总工会实施的“春风行动”、省住建厅组织的“法律进工地”等活动,都结合各部门各行业特点进行。

    以“法律七进”为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我省圆满完成了“六五”普法各项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为治蜀兴川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 上一篇: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下一篇:省政府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旅游业改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