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1月25日
本网讯 (州委组织部)我州坚持把村(社区)换届与脱贫攻坚、反分维稳等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着力克服社会矛盾集中、基层情况复杂等困难,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操作,到2017年1月18日,全州2734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顺利完成,整个换届过程风平浪静、风清气正,取得了组织满意和党员群众满意的实效。
毫不放松党的领导,坚持“抓主动、压责任”。州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州、县、乡三级党委层层扛起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推动落实。一是“三项任务”并驾齐驱。州委把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战略举措,作为反分维稳的重要保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州委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组织部长直接抓直接推,以上率下推动各级党委以铁一般的担当把换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二是“摸排研判”明晰思路。州县乡层层组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州委召开3次常委会,4次党建领导小组例会,专题研究村(社区)换届工作,明确“先摸排、再研判,有问题、先整治,先试点、再铺开”的换届思路。三是“军令如山”压实责任。州、县两级先后召开常委会、全委(扩大)会、电视电话会259场次,严肃换届纪律、签订换届承诺、研究推进举措;推行县级领导包片、联系部门驻乡、乡镇干部包村,州县乡成立2931个换届工作指导组,制作藏汉“双语”换届选举PPT课件、《政策解答》、《工作流程图》4万余份,深入村(社区)开展工作指导2.3万余次,全州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抱团作战的总体格局。
毫不放松防范风险,坚持“先整治、再换届”。州委坚持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好集中整顿工作,确保成熟一个选举一个,选举一个成功一个。一是前期“把脉”摸实情。县(市)组建78个工作组,会同325个乡镇全覆盖对2734个村(社区)开展问题摸排,通过集中座谈、入户走访,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离任村干部、农牧民代表“五个必谈”,实现村基本情况、现任班子及成员履职情况、外出和流动党员情况、后备干部培养情况、群众思想状况以及有可能影响换届情况“六个清楚”。二是集体“会诊”明方向。各县(市)组织部牵头,召集纪委、统战、政法、公安、民政、宗教、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会同乡镇党委书记对摸排出的123个换届风险点进行综合分析,逐个乡镇形成分析研判报告,制定工作预案1098个,撤换村党支部委员1521名、支部书记434名。三是对症“下药”去弊病。坚持先整顿后换届,摸排确定问题村、重点村,一村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利用1个月集中攻坚。对摸排出的123个换届风险点,分别建立问题台账,落实防控措施339条;对发现的292个问题村、重点村,由联系的党员县领导“坐镇”,举办法制培训班274期,培训农牧民党员6345名,调整处理不合格党员和问题干部186名,诫勉、提醒谈话1137名,解决基层突出问题635个,转化升级村(社区)党支部292个。
毫不放松资格审查,坚持“严四问,重三审”。州委把政治绝对可靠、处事公道正派、尊法守法遵纪、脱贫致富突出、执行落实过硬、党员群众公认作为村(社区)党组织选人的“硬杠子”,确保人选质量。一是“四问”了解公信度。一问所辖区“三老”干部、离任村干部、普通党员,了解候选人基本情况;二问脱贫攻坚和项目工程部门负责人,了解候选人精准扶贫、工程建设现实表现;三问帮扶部门负责人、结对共建共创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第一书记,了解候选人工作状态;四问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对候选人作客观评价。二是“三审”严把政治关。乡镇党委对候选人进行政治审查,出具书面意见;联系点单位负责人、熟悉基层的老同志、结对共建共创机关支部书记和重点项目负责人对人选再次进行政治审查,并签字承诺;在此基础上由纪委、政法、公安、统战、宗教等部门联审,并经联系的乡镇县级党员领导签字确认。通过反复审核,13名初步候选人被“放下”。三是集体讨论审核准入性。县委常委会对经过“四问三审”的村(社区)党组书记初步候选人进行集中讨论,无异议后,确定为正式候选人。
毫不放松鲜明导向,坚持“抓班子、强队伍”。一是拓宽选任渠道。对选情复杂的村(社区),不降格以求、不滥竽充数,采取上级机关干部下派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启用一批、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引一批、第一书记兼任一批的办法,全州273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上级下派89名,大学生村官启用32名,第一书记兼任10名。二是鲜明用人导向。细化选任“六条标准”,喊响“四个必须调整”和“五个坚决不用”,即:现任班子中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必须调整;工作能力弱,不能胜任的人必须调整;口碑差、群众不满意的必须调整;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的必须调整。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态度暧昧的坚决不用;对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态度暧昧的坚决不用;对过分看重和追求个人利益的坚决不用;在干部群众中口碑不好的坚决不用;有不正常宗族、部落旧势力背景的坚决不用。换届后,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新任788名,继任1946名。三是优化班子结构。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统筹考虑老中青梯次分布和妇女干部配备,进一步做到搭配合理、结构优化。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实现“一降两增”,即平均年龄下降4.5岁,初中及以上学历比上届增加21%,女性正职和委员比上届增加46%。
毫不放松执纪监督,坚持“明责任,零容忍”。州委把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作为检验政治生态的“试金石”,强化监督管理。一是“七种情形”严追责。凡是出现换届选举推动乏力的,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候选人“带病”进入换届程序的,压缩程序、违规操作的,拉票贿选、从票箱“跳”出干部的,信访举报消极应付的,其他失职失误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先后对103名存在失职渎职的乡镇党委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组长进行组织处理。二是“严实督导”防风险。州、县59个换届风气巡回督导组,一月一交叉,重点查处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同时,加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全程纪实,做到每个环节步骤均有文字记录、照片佐证和影像资料,确保不压缩程序、不违规操作、不违反纪律。三是“预防在先”重教育。109个换届纪律监督检查组和2734名换届风气监督员强化换届纪律宣传,发送换届纪律信息1360余条,印制《换届纪律明白卡(藏汉“双语”)》2万余张,做到农牧民党员人手一份。农牧民党员、换届工作人员与乡镇党委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1.7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