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州委中心学习组赴雅安眉山成都阿坝学习考察启示录(二)

甘孜日报    2017年02月23日

产业富民  脱贫奔康天地宽

     

    图为州委中心组在阿坝州学习考察。

      ■本网记者 袁飞 杨杰 肖宵 /

    初春时节,无论是漫步在鲜花烂漫的成都平原,还是行走在乍暖还寒的阿坝高原,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发展加速、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大好形势,让大家耳目一新,无一不触动着大家的神经,无一不震撼着大家的心灵。

    州委十届八次全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两个关键,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确保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考察学习中大家紧紧围绕我州实施“六大战略”发展,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学,一路探求、一路对照、一路反思,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现场一:支部引领 党员带头 乡村嬗变

    213下午,州委中心学习组一行来到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国家级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西来镇两河村学习考察。

    穿行于蒲江县的田野乡村间,人们可以感受到这里潜心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在西来镇两河村人们看到,绿树成荫的西坡果岭,一片片柑橘林茂密地卧于山间步道两侧。从山顶观景台俯瞰,红墙灰瓦的独栋联排的小别墅尽收眼底,不时有居民到小区广场活动健身,用“人在绿中,屋在林中,村在画中”来描述两河村是最恰当不过了。

    当地干部介绍说,目前这里已经建成10万亩国家级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23万亩的柑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万亩的茶叶生产基地,三大产业让两河村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

    学习组成员在全国劳模、两河村支部书记姚庆英的陪同下边走边聊,边看边学,真切感受到了产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产生的巨大效益,也感受到通过规模化积聚效应让农民土中掘金的巨大变化。从果园基地到整洁的院落;从村委会到村里农产品互联网体验销售基地;从面对面对话到观看展板……

    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的两河村,道路泥泞不堪,垃圾随意乱扔,村民不能随时洗上热水澡……怎样既能让村貌焕然一新,又能让村民增收致富?在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号召下,决定按村民自治方式建新村。2011年,两河村启动新村建设,采取成立村民自治小组方式,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

    新村建设后,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这是两河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思考的首要问题。“当时我们实地考察过,两河村气温相对暖和。结合土壤、地形等特点,发现这里非常适宜种植柑橘。”姚庆英回忆道。

    说起今天的变化,姚庆英深有感触地说道:“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党员要有‘五心’:公心、真心、爱心、良心、责任心;上至80岁老党员,下至年轻新党员,都要在全村群众面前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接受群众监督。”

    “我承诺绝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我承诺服务一家村民,带动增收致富”;“我承诺自己种的果树绝不使用有毒农药”……在果园深处的道路旁,随处可见两河村党员的承诺牌,这些承诺没有高大的豪言壮语,只有服务群众、贴近实际的小事,庄重而可行。一个个承诺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党员的朴实、基层支部的务实,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在他们身上鲜活起来。

    承诺重于山,践诺暖人心。如今在两河村,党支部就是村民坚强的靠山,村民也是党支部最有力的依靠。有了这样的靠山和依靠,两河村群众的幸福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潘斌告诉记者,以三大产业为全覆盖,引入工业理念办农业,组织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依托品牌提升效益……蒲江县走出了一条农业高效优质的新路。

    两河村的变化只是蒲江县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切变化,是因为蒲江从未满足只单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而是将眼光瞄准,如何依托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业观光三产服务业发展。农民形成了多元化收入渠道,建立了可持续的增收模式,同时构筑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并促使产业良性互动,催生出更多衍生产业链,放大产业效益,富民强县的蒲江实践正在一天天成为现实。

    现场二:智能化监控 标准化养殖

    一曲“凤求凰”,佳话传千古。西汉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经典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成都邛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高山耸立、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其气候千变万化、生物种类繁多,这其中有一个物种更是珍稀宝贵,它就是“邛崃黑猪”(也称:雅南猪)。

    雅南猪,产于邛崃山脉,有18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地方黑色猪种,被首批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专家称之为祖国西南熊猫级国宝。

    位于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的微牧农庄里,就住着一群雅南猪,它们吃着有机果蔬、喝着酸奶,住着碳纤维恒温地暖的房间,玩着玩具听着轻音乐,日子过得十分悠然。

    据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宁介绍,因生产性能稍低、养殖周期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邛崃黑猪逐渐被养殖户们“抛弃”。2008年,微牧农庄依托四川农大开始抢救性保种工作,使邛崃黑猪离开了濒临灭绝的边缘。现在,微牧农庄拥有繁殖邛崃黑猪种猪1000头,年可出栏种猪及有机商品猪苗20000头。

    微牧农庄遵循国际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标准运营,空气、土壤、水源、植被等大环境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有机标准,可媲美澳洲、新西兰的有机农场。

    微牧农庄的工作人员24小时对各个猪舍、饲料生产环节、粪便处理环节、有机育肥室等50多个点位实施智能监控,并将这套系统毫无密码保护的搬到了互联网上,任何人无论在家里或办公室,只要登录“微牧”官网,就可远程观看全部生产环节有机种植和养殖实况,从而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

    2015年,邛崃黑猪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微牧农庄的邛崃黑猪肉已经取得了有机认证,产品已经进入上海、北京、重庆、西安等地的30余家一流超市。在成都,邛崃黑猪肉也已成功进入麦德龙、华润、欧尚、伊藤等知名商场。

    从去年4月底开始,微牧农庄的每一头商品猪都将佩戴穿戴式“电子医生”,今后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掌握每头猪的健康信息,包括体温等情况,实现对早期疫病的及时预警和防控。同时,微牧农庄将逐步打造邛崃黑猪文化主题公园,将邛崃黑猪保种开发利用和农业体验、观光、科普教育结合起来。

    在这片占地500亩的核心示范区,学习组成员实地考察了农庄极致猪肉全产业链研发打造的情况,全面了解从有机农场到餐桌的全封闭循环农业产业链。详细了解情况后,刘成鸣对该农庄通过“标准化管理产业链和第三方监督”做大做强现代农牧种养殖产业,推进生态有机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先进做法大加赞赏,并希望“微牧农庄”能将生物科技养殖技术带进甘孜,提升藏香猪养殖产业水平,引领推动我州现代农牧业高效推进。

    现场三 茶旅融合 茶山变“金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位于雅安市境内的蒙顶山,是我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世人誉为“仙茶的故乡”。

    坐落于蒙顶山之下的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现代茶业科技中心,是“4·20”攀枝花市对口援建灾后产业重建项目,是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特色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该中心辐射带动周边5.1万亩茶园,3.6万人,人均增收2300元。

    走进该中心“高大上”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名山灾后重建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的代表和缩影,也是集基地、科创、生产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据雅安市委常委、名山区委书记吴宏介绍,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名山区注重将茶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旅游业相融合,以蒙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着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依托这里良好的茶产业基础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加快推进以“茶”为基础的茶旅综合体打造,建成了茶园骑游道、游步道以及儿童游乐场所,完善了观光亭廊、茶楼、茶庄等配套服务设施,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探索出一条“茶+科技”“茶+旅游”“茶+互联网”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产业提升、茶旅融合、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考察中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这次考察学习后,大家要向内地学习,学习他们变资源为资本的意识,学习他们以小钱撬动大资本的能力。”

    启示:产业富民任重道远

    不看热闹看门道,不重形式抓关键。紧凑的考察行程,丝毫没有妨碍学习组成员们的深入思考,反而激发出更多思想火花。

    学习组一些成员坦言,我州许多地方在产业发展上不结合实际,不研究市场,人云亦云、好大喜功,头脑发热、心血来潮,结果劳民伤财,把产业搞成了“惨业”,既造成资金浪费,又损失了群众利益。农牧业发展之所以“小散乱”,就是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缺乏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他们表示,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科学做法,在发展产业特别是规模化生产中必须研究好政策、利用好政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学会经营管理,学会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创新市场,克服小农经济意识,打破各自为政的区域制约,打破条条框框,攥指成拳、抱团发展,并建议:按照我州东、南、北路的区域特色和板块实际,建设新型产业经济发展园区,从而形成规模化发展,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抗风险能力。

    九龙县县长宋晓军感受良多,“这次学习考察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们在发展中的大思路、大规划、大手笔、大气魄令人震撼和敬佩。回去后要结合九龙实际,加快特色农牧业、优势资源、工业经济‘三个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牦牛、茶叶、核桃、花椒、魔芋‘五朵金花’品牌,把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

    不看表面看背后,不学“皮毛”学“真经”。听、看之余,学习组成员更感兴趣的是其理念的可学、经验的可用,随着相互交流的深入,实践路径逐渐清晰。

    “雅安市之所以能够以茶产业为一盘棋,走出一条‘产城相融、茶旅结合’的发展道路,蒲江县之所以能够建成三大万亩生产示范基地,关键就在于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和抱团发展的气魄。从我州来看,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东部、南部气候和条件好,发展环境好,但为什么在产业发展上仍然举步维艰,其根源就在于思想僵化、观念狭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抱团共进意识,缺乏区域发展的统一规划。”州发改委主任陈天康直抒己见。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产业支撑,要形成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没有产业的支撑就不能长远发展。所谓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是指在区域性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下,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以产业化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组织新模式为纽带,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和提升竞争优势为目标,形成具有某种特色空间上连片且具有相当生产经营规模的主导产业区域。

    就我州而言,早在20159月,州委书记刘成鸣就提出,要围绕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的目标,打造“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康北生态农业产业带,康南特色农业走廊”。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产村乡融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适应发展旅游的需求,有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知耻而后勇!”刘成鸣在考察中反复强调,学习先进经验,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成也干部、败也干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作风是关键,能力是基础,落实是核心。

    建设美丽乡村,加快生态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不进则退。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深感不虚此行、学有所获。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和“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活动的部署要求,认真消化、吸收兄弟市(州)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和前列意识,以“想干敢干、会干能干”的良好精神状态,拧成一股绳、汇聚一股气、打好翻身仗。

    

    

 

  • 上一篇:赵波在州发改委调研
  • 下一篇:州委党建领导小组2017年第一次例会在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