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2月27日
“飞地经济”擎起一片艳阳天
■本网记者 袁飞 杨杰 肖宵
工业强则地方强,工业兴则地方兴。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科学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州内产业园区和甘眉、成甘等“飞地”园区建设,延伸州内产业发展链条,把生态工业作为转型跨越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工业经济效益的特色工业之路。
资源时代,地域辽阔的我州占据了有利高地:良好的生态、壮美的山河、厚重的文化聚集成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金银等十余种金属储量居全省第一,锂辉矿储量居亚洲第一。这意味着甘孜州经济发展具备了顺势而为的强大动力,具备持续发展的强劲潜力。
如何将巨大的资源转化为有效的资本?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省内区域合作发展,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飞地’园区”的重大举措,这是促进资源优势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甘孜州在四处寻求合作伙伴。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一个看重资源,一个看重市场,我州与眉山市一拍即合,2012年5月20日,我州政府与眉山市政府正式签订《共建工业园区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眉山市铝硅产业园区为基础,依托眉山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甘孜州丰富的资源和国家、省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支撑,有效整合存量资源,创新发展增量资源,携手打造四川最具活力和竞争优势的“飞地”工业园区。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体制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几年过去了,甘眉工业园区建设得怎样?园区成效到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州委中心学习组成员走进了甘眉工业园区。
现场 精心打造“聚宝盆”
2月14日,当州委中心学习组成员走进甘眉工业园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林立的厂房、轰鸣的机器声、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无不让人感受到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气息。
甘眉工业园区地处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成都经济区核心节点,眉山市区西南面8公里处。园区内有成昆铁路鲜滩火车站和三条铁路专线,遂资眉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穿园而过。园区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距成乐高速公路2.5公里;距省道103线1.3公里;距省道106线5公里;距成都港大件码头52公里;距城际铁路眉山站10公里。随着四川推进成德绵眉同城化、启动天府新区建设和眉山现代工业新城建设,园区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据了解,甘眉工业园区按照产业新城模式,实行独立管理、独立核算和封闭运行、按股投资、按约分利的共享机制;产业定位上,重点以有色金属、光伏产业为主,配套发展轻工、化工、机械、信息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着力打造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发展基地,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承接甘孜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园区建成区5.23平方公里,甘眉首期合作区规划14.99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11.2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7.02平方公里。甘眉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主导产业以新能源和金属新材料为主,配套发展精细化工、机械、再生资源回收利、轻工、生产性服务业。
如今,甘眉工业园区被确定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四川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也是眉山市第一个“百亿园区”,正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园区已形成铝、硅两大优势主导产业,正在发展锂产业。截止2016年底,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培育规上企业3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3亿元,入库税金4568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亿元,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99亿元,使用留存电量98.33亿千瓦时。
通过市、州联动招商,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初步构建了“原料在藏区,产品在园区”“生产在园区,应用在藏区”的共赢产业发展格局,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藏区群众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有10名甘孜籍人员在园区企业就业。
甘眉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倪刚告诉记者,园区建立以来,在两市州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规划引领,绘制发展蓝图。坚持大规划引领大合作,对甘眉合作区域38.5平方公里进行了全域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进行编制,明确以新能源、金属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完成了《甘眉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甘眉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甘眉工业园区区域环评报告》等“两规划四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了《甘眉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二是坚持基础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坚持大基础承载大项目,投资6亿元实施甘眉大道、康定大道、园区安置小区等16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坚持招强引优,实现跨越发展。坚持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先后引进了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9个,已建成投产4个,协议引资达13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179亿元、年税收11亿元,解决就业3000人以上。
一边看,一边听,学习组成员真切感受到发展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甘眉工业园以新能源和金属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精细化工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给州委中心学习组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日下午,学习组成员又来到邛崃市羊安镇成甘工业园区学习考察。
成甘工业园区是成都市、甘孜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和藏区发展战略,集成都、甘孜两地之力,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全面深化“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破题之举。涵盖邛崃市羊安、高埂、牟礼3个乡镇,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实施2平方公里。该工业园区将首先启动起步区的建设,利用2年时间建成,园区初具规模;利用5年时间,即到2021年,将成甘工业园区打造成300亿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飞地园区的样板和典范。
成甘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思路,成甘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能源消耗少、价值链长、节约高效用地的工业项目。其中:优先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发展轻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紧抓广东省对口帮扶甘孜州契机,积极承接沿海先进地区优势产业转移,紧抓广东省对口帮扶甘孜州契机,瞄准广东省日用家电、机械制造等行业,会同甘孜州赴广东省实施靶向招商,促进企业落地。
据了解,2015年12月,成都市与甘孜州签署对口帮扶、区域合作和共建成甘工业园区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5年内,落户邛崃市的成甘工业园区将建成300亿产业园区。
园区学习考察结束后,州委中心学习组考察团与成都市领导进行了座谈。州委书记刘成鸣对园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省委决定甘孜州和成都市共建成甘工业园区,一年多时间,双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甘工业园区是甘孜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甘孜州将自身资源优势与成都市场优势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我州将在解决当前存在的建设用地指标、留州电量使用等问题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成甘工业园区良性发展、滚动发展。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也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中央、省系列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共同积极争取更多土地、金融以及要素保障政策;以项目为中心,突出两地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范围,为推进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启示 冲破蕃篱天地宽
转变旧的观念,启发新的思路,较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向先进学习。此次州委中心学习组考察团的四市(州)之行,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旅程。
“飞地经济”的实践,让学习组成员眼前一亮,大家围绕“跳出甘孜看甘孜、跳出甘孜发展甘孜”展开激烈讨论。
“一路走来,感受深刻。观念零散、项目零散、产业零散,这是我们的软肋。我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做到‘三个结合’,即:高与低结合,用高端思维与接地气的现实相结合,立足实际谋求发展;长与短结合,‘十三五’远景与当前发展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接着干,一年一年往上加,才能形成规模的态势;大与小结合,打破区域限制,围绕大产业、大项目,将小村寨、小产业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打捆项目和资金,把规划和项目作为抓手,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方能见效。”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直截了当。
“跳出甘孜看甘孜,我们差距确实很大,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我们的执行能力上,结合雅江实际,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的再研究,吃透、吃准政策,强化执行,抓实抓好见到成效。”雅江县委书记刘宗建说道。
“差距来自哪里?就全州整体而言,差距来自观念,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从我州自身来看,机制体制仍然照抄照搬,不敢突破,政策把握上墨守成规,不敢突破,干事上思想保守,不敢突破,存在不准出事、不敢出事的思想,缺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建议:在今后发展中一是要解决投入与融资问题,二要解决市场主体问题,按照区域性、连片性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树立叫得响的甘孜品牌。”白玉县委副书记、县长阿央邓珠更是直言不讳。
“飞地经济发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只有冲破蕃篱,跳出甘孜看甘孜,才能解放思想。建议:实行区域统一发展规划,避免各自为政的恶性循环,同时,加强政策研究,建立良好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干部群众抓发展、思发展、谋发展、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感言。
进入21世纪,“资源为王”的字眼被深深刻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规划之上。资源时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发展机遇围绕资源而生。谁拥有资源,就拥有发展的根基、抢得发展的先机;谁拥有资源,就拥有市场经济的话语权、加快发展的自主权。
“飞地经济”让我州摆脱了“一亩三分地”的束缚,打开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发展空间,并成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使双方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效地带动当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第三产业发展,为两地经济增添活力,这正是“飞地经济”带来的“多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