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03月10日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
■张守帅
3月9日,北京阳光灿烂,碧空如洗。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何时好转?”
这是陈吉宁第三次成为全国两会记者会的“主角”。2015年3月7日“首秀”,赶上“雾霾天”;2016年3月11日,连日大风吹出久违的“北京蓝”;这一次,陈吉宁的心情似乎轻松许多。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我期盼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指责者,而要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
这是陈吉宁在记者会上的开场白。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心是坚定的、行动是坚决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谈雾霾治理
比发达国家更快解决问题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十条”。“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举措成效如何?陈吉宁用数据说话。
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3.0%、31.3%、31.9%。
“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除北京外,所有控制PM2.5的地区,PM2.5平均浓度都降低30%以上。陈吉宁说,优良天数比例在上升,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在降低,“变化实实在在,是显著的。”
“说成绩不是为了掩盖问题,我们恰恰要面对问题。”陈吉宁认为,“蓝天保卫战”最大的问题在于取暖季污染改善不明显,2016年京津冀在取暖季的PM2.5平均浓度仅比2013年下降了9.6%。
陈吉宁分析,造成这个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地区去年冬天经历了“大暖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是采取的措施力度还不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很多举措就是针对冬季供暖问题的。”
值得高兴的是,去年,中国工程院集合各方面专家对“大气十条”执行情况作出中期评估,“认为当前的治理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
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普遍用了20年到40年,有的甚至用了50年,中国要用多久?陈吉宁回答:“我们是在一个高污染排放量的情况下来改善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但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相同问题的时间更快。”
谈环保执法
中央环保督察今年全覆盖
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生效实施,社会各界对这部“有牙齿”的法律寄予厚望,这两年的执行“硬不硬”?“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是落实环保法的重中之重。”陈吉宁说,为明确地方和各部门责任,去年开展了中央环保督察,并带动各省级环保部门对205个市(区、县)政府开展综合督查。“我们对环境问题突出的33个市县政府进行公开约谈,对工作任务不落实、问题突出的5个市县实施了区域环评限批。”
在严查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2016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4万余份,罚款66.3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28%和56%。环保部挂牌督办27起重点环境违法案件,组织查处取缔“十小”企业2465家。此外,全国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064件,比2015年增长37%。
有媒体提出,当前还存在中央督察组前脚刚走,一些污染企业马上“死灰复燃”的现象。陈吉宁回应,“正是要通过反复严格地查处,持之以恒,法治的笼子才能在实践中越编越紧。”
陈吉宁介绍,中国正逐步构建以中央环保督察为主体,以对地市环保督政为基础,以专项督查和“回头看”为辅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督察工作体系,“中央环保督察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谈长江保护
严防高污染企业向上游转移
去年初,中央明确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经过一年时间,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质量有无改善?“沿江11省市劣V类水质断面下降了2.9个百分点,这是很不容易的进步。”陈吉宁介绍,环保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共同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2016-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优先把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去年,我们共完成规划环评审批22项,避让环境敏感目标72个,减少规划岸线210公里,缩减围填海面积380多平方公里,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4个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投资220亿元。”此外,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3.2万个禁养区,关闭搬迁16万个养殖场,排查了885条黑臭水体,督促281家省级以上的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在这些举措下,去年沿江11省市I到III类的水质断面比例是75.2%,提高了2.8个百分点。”陈吉宁表示,下一步要严格限制新建小水电和引水式水电项目,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内严禁新建重化工园区,中上游沿岸地区严控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严防高污染企业向上游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