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冲锋!甘孜打响脱贫奔康翻身仗

四川发布    2017年05月22日

冲锋!甘孜打响脱贫奔康翻身仗

折多山口

2017年4月25日,时值春夏之交,暴雪,蓦然从甘孜折多山飘落。

身处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发生率比全省高出10个百分点的甘孜州,面临着一系列常态化的艰难;幅员辽阔,农业用地占比却极低;群山秀美,但贫困覆盖面广程度深;雪域茫茫,每年无论基础设施建设,抑或耕种作业,最多只有半年时间;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低、观念普遍陈旧,偿还历史欠债尚需时日……

迎难而上、攻城拔寨,甘孜各级干部挑起了最重的扶贫担子,拼尽全力,在最短的攻坚时间里,撸起袖子加油干,下足“绣花”真功夫,带领全州百姓脱贫奔康。

首战,已然告捷!

2016年,甘孜州280个贫困村“退出”、33985人脱贫,分别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的31.46%和19.19%。

4月26日,折多山暴雪让过往游客望而生畏却阻挡不了甘孜人们向贫困发起冲锋的斗志。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活动中116万甘孜藏区儿女的工作激情已被点燃:今年,泸定县率先“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户48524名贫困人口脱贫。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掷地有声:“我们必须把脱贫奔康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最现实的发展难题和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拧成一股劲,汇聚一股气,打好翻身仗。”

现实之难

甘孜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耕地面积仅148.05万亩,全州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年均气温最低-1℃最高仅15.5℃,温差大、霜冻期长,绝大部分耕地只能一年种一季。甘孜贫困发生率为13.9%,截至去年底,全州还有1080个贫困村和13.3万多建档贫困人口。数据背后,是甘孜州脱贫攻坚的现实之难。

A 拔穷根 解放思想先行

农牧民尊重传统生产,习惯“靠天吃饭”,解放农牧民思想,拔除甘孜藏区穷根势在必行。

甘孜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寒牧区,既是全州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更是全州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哺育了牦牛、绵羊的天然草地牧草,其产量高低与质量优劣全靠“天”。即使是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藏药材,以及松茸、野生菌等畅销绿色食品,其产量高低、质量好坏与气温、降水密切相关:“今年喜出望外,明年可能就是愁眉苦脸。”甘孜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局长罗永红眉头深锁:“在甘孜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 欠帐多 需要“独门绝技”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是导致甘孜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极端天气、灾害性天气众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导致了农牧民基础建设欠账多、生态修复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同时,甘孜州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易发、多发。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难的现实也不同程度存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缩短了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施工期,很多县一年的实际施工期仅有半年,全州交通建设欠账还多,目前还有11个乡不通油路,占全州乡镇的3.4%;450个村不通公路,占贫困村总数的33%。

现实难题无法回避,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立下军令状:“我们必须采取超常举措,使出‘独门绝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破题之战

2016年,甘孜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破题之战,一手将风景变成钱,一手因地制宜以合作社带动农牧民脱贫奔康。

A 贫困村“变脸” 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国道318左侧,康定市新都桥镇俄达门巴村,已然从贫困村“变脸”幸福村。昔年的贫困户日泽乐开了花:“景区打造不到一年,我家就脱贫了,还成了景区的股东,以前哪晓得风景还可以卖钱哦”。去年8月5日,俄达门巴景区开门迎客,实现保底分红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上一年的2400元陡增至61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终决算达到了115万元。

2011年,甘孜州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除了俄达门巴村,曾经的省定贫困县稻城,也因景区开发,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个亿,城乡居民的收入达到17000元。更多的例子不胜枚举,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甘孜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B 对症开方 一村一品一户一策

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情况千差万别,贫困原因不尽相同,甘孜州反复摸底,对症开方,着力构建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户“一户一策”的产业格局。

4月中旬,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全国政协扶贫监督性调研组对白玉开展了扶贫监督性调研,肯定了全州和白玉县脱贫攻坚工作。指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落实政策到位,落实规划到位,落实资金到位,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一心一意谋发展,集智聚力脱贫攻坚,要加强阶段性工作成果总结宣传,动员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去年康定市扶贫攻坚工作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不久前,理塘县藏坝乡的村民降央曲批牵着1头牦牛,加入了藏青扎喇合作社——“牦牛银行”,签订了3年的放牧合同,如今每年可领到4万元工资。

石渠县色须镇的贫困户泽仁多登带着种得一手好牧草的弟弟,靠技术入股,加入了达龙合作社。一年下来,泽仁多登比往年多挣2万多元,弟弟也挣了5万元,比以前全家挖虫草还多挣2万元。达龙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实现经营收入18.57万元,户均收入10319元。

去年,甘孜州累计发展涉农企业96家、专合组织2064个、家庭农场178个、种养大户3497户;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已连续7年蝉联全省第一,去年达到了9451元;今年一季度,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攻坚之年

4月26日,召开甘孜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硬仗。机制建设保障、产业发展增收、基础设施补课,在擂鼓攻城拔寨之际,只以实绩论英雄。

A 机制建设保障 下足“绣花”真功夫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硬仗就在眼前,机制建设保障必须先行,会议重点一目了然,包括:

﹡整改重点:存在问题;

﹡当务之急:住房、道路、安全饮水、通讯、“三室一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要支撑:助农增收,以扶贫专项为重中之重;

﹡重要保障:资源整合;

﹡教育引导: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重要手段:督查督办。

从5月开始,将多方位开展工作,深层次进行“突围”,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以实绩论英雄。

B 产业发展增收 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初,甘孜州开始实施“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行动,以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是联接农牧户与市场的有效载体,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信心十足:“我州力争今年培育涉农企业突破100户、农民合作社达到2220个、家庭农场达到80个以上,种粮大户达到2500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达到400户、特色畜禽养殖大户达到1100户。

C 基础设施补课 要致富先修路

4月22日,康定市吉居乡各坝村,105岁的四郎泽仁已经不记得第几次看到汽车停在眼前,却依然激动得难以自持:“没想到,我活着的时候,还能看到汽车开进村里。”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始了,公路先通到乡,再通到村,最后居然修到了家门口,百岁老人四郎泽仁掩不住兴奋:“等我身体好点,就坐车去看下康定城。”

“农村富不富,基础在修路”,雅江县牛西公路连接四个乡镇的公路,是该县近年来修建的等级最高的乡村公路,让红龙、柯拉等四个乡镇告别了只有泥路土路的历史。如今,路通了,采购农牧产品的卡车开进了村,快递公司的网点牌挂在了村头,四个乡镇的农牧民群众开启脱贫奔康新征程。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是今年甘孜州八大重点工作之一。雀儿山隧道今年全面通车的消息,早已插上翅膀,飞遍了甘孜的崇山峻岭,也让向往美丽甘孜藏区的外来者充满期待。今年,甘孜将投资100亿元,大力实施新一轮“甘推”和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包括建成通乡油路800公里、通村硬化路5000公里;完成甘孜格萨尔机场主体工程,力争国内航线增至15条。


  • 上一篇: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举行
  • 下一篇: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