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05月25日
新龙县采伐地更新林木。
甘孜州委群众宣讲团在丹巴县开展宣讲活动。
国道318线雅江县境内的天路十八弯。
康定高原药材野生抚育基地药材繁育大棚。
泸定县羊肚菌丰产采收。
群众喜获丰收。
■登林(图片由甘孜州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5月4日,在甘孜州“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甘孜州委领导提出:“赶上全省发展快车,哪怕是坐在最后一节车厢,至少也能跟着快车跑,争取加入第一梯队、进入第一方阵。”
2015年12月召开甘孜州委十届八次全会以来,全州上下按照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把实施“六大战略”作为造福甘孜人民的最大事业,作为争取加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发力点。“六大战略”实施一年,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依法治州深入推进,产业富民成效明显,交通先行取得突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
2016年12月,甘孜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把实施“六大战略”作为做实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和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
发展:做实产业为根本,交通先行夯基础
“阿察镇生态帐篷城、巴巴沟旅游景点项目规划编制、河坡乡普马藏族文化旅游风情村建设、民族手工艺步行街打造等‘四个一’项目,都是结合自身实际、对标较为先进的做法后充分酝酿决定的。”5月13日,白玉县政府负责人说。
在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上,白玉县近年在“精细”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今年该县计划投入2165万元加强旅游相关规划和建设,具体包括:规划一个生态帐篷城,推出一个高品质景点,建设一个文化旅游风情村,打造一条民族手工艺体验街。
像白玉县一样,生态旅游业已成为甘孜州“产业富民”的重要抓手。去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21.79%。
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背后,是甘孜州旅游基础工作的强力推进:完成亚拉—中谷等景区开发规划。海螺沟国家5A级景区成功创建,稻城亚丁国家5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景观资源价值评定,泸定桥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道孚墨石公园景区成功实现国家4A级景区创建,九龙猎塔湖等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建设自驾车营地9个、旅游厕所93个、旅游标示牌311个。两家乡村五星级酒店通过省级评审,指导创建主题酒店8家,民宿达标户选评申报82户。
甘孜州“产业富民”的另一重要抓手是发展生态农牧产业。去年,甘孜州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79万亩,实现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3.47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13个,创建省级示范社5个,申报国家级示范社1个,新建幸福美丽新村359个。推广地膜覆盖栽培10万亩、配方施肥40万亩次。推广各类农机具1497台,完成机耕、机播、机收作业146.2万亩;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4.41万人次,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3%,农业科技入户率90%。实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成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特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6个。
产业富民和交通先行是甘孜州发展的“双引擎”,产业富民填内容,交通先行夯基础。甘孜州交通投资规模持续保持高位。2016年,该州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7.58亿元,完成州定年度目标任务80亿元的134.5%,完成省交通运输厅定年度目标100.7亿元的106.8%,在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固定资产投资年报中排名全省第一,实现连续4年完成投资过百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也为后续强力发展奠定基础。2016年,甘孜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行动纲领,全力推动森林保护、沙化治理、草原保护、牧区节水示范县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治、工程植被恢复、农网改造、水源地保护等15个工程项目、36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到2016年年底,36个子项目全面完成,并且超任务完成两项,路种花完成151%,草原鼠虫害防治完成117%。
发展上,甘孜州今年将按照“加入第一梯队、进入第一方阵”要求,狠抓项目拉动,强化产业支撑,改善基础条件,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高于全省水平,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从而不断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民生:过上“四好”日子,享受良好环境
“流转土地种青稞、种紫皮马铃薯,集体出资开超市,村里人就这么脱贫的。”5月11日,新龙县博美乡德麦巴村村支部书记白玛尼麦一边在田间堆肥一边介绍,有着96户613人的德麦巴村,是新龙县第一批脱贫的村。2016年,该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4824.75元,普通农户人均收入9000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这是甘孜州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成效的一个切片。
2016 年,甘孜州创新确定了“1564”脱贫攻坚思路和“358”示范工程。“1564”思路,即一个纲领、五大行动、六项工程、四重保障。具体而言,“一个纲领”指“4+12+N”的一套行动纲领;“五大行动”指高寒牧区解困、生态绿色扶贫、金融资本互动、定点单位帮扶、基层力量参与;“六项工程”指产业示范、创业明星、外出务工、希望助学、天使阳光、关爱温暖工程;“四重保障”指人才、机构、资金、纪律保障。“358”示范工程包括3个脱贫攻坚示范县、5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800户脱贫攻坚示范户。
依托自我加压,合力攻坚,去年甘孜州在省下达的2016年度213个退出贫困村、2.851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上,将退出贫困村调整为281个、脱贫人口调整为3.2275万人,高出省定任务10个百分点以上。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和艰辛付出,截至目前,甘孜州实际完成8212户33985人脱贫,完成省定任务的 119.2%、州定任务105.3%。实际完成280个贫困村退出,分别完成省定和州定目标任务的131.5%、99.64%。
脱贫攻坚战略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城乡提升”让群众领到环境福利包。
2016年,甘孜州围绕年度城乡提升战略目标绩效考核任务,强化督导,扎实推进。通过一年努力,做强县城261项目标任务,除20项未完成外,其余全部完成。各县(市)都建立了城市执法、城市园林养护、城市环卫3支队伍。九龙县、稻城县、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磨西镇已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乡镇检查评估,炉霍县已通过省级卫生县城评估。环境治理方面,甘孜州各县(市)深入开展“九子一线”乱象整治,全州累计整治违建2261处,面积约11.67万平方米。
甘孜州政府领导介绍,今年,甘孜州要聚焦同步奔康目标,继续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今年要确保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户48524名贫困人口脱贫。
稳定:建设法治政府,推动依法治理
去年,甘孜县城区专职网格员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在城区建立了网格化服务对象微信群22个,成员达2500人。
这是甘孜州在实施“依法治州”战略过程中推进社会依法治理的一个缩影。
甘孜州去年持续实施依法常态化治理,道孚、甘孜两县全力创建全省依法常态化治理示范县,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州划分网格2945个,设置监管平台776个,处理各类事件66917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攻坚破难行动”,成功调处4029件,调解成功率达93.9%。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方面,甘孜州举办“学习法律法规、提升法治素养”2016年甘孜州法律知识竞赛。
持续推进“法律七进”,去年甘孜州集中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进校园、进单位(企业)等活动达3600多场次。
去年,甘孜州加快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方面,全面推进“放管服”工作,完成州、县(市)两级行政权力、责任清单的编制、清理和对外公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落实依法决策机制方面,完成第四届州政府法律顾问聘任工作,修订了《甘孜州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执行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合法性审查和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法定程序,对40余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了合法性审查。
未来5年奋斗目标
路径:坚持抓发展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四川藏区实际、具有甘孜特色的发展路子。要以培育壮大产业为核心,增强加快发展的支撑力。要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创业。要坚持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导力。
愿景:建成“四个甘孜”
一个安全便捷、四通八达的“畅通甘孜”将逐步呈现;一个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甘孜”将更加多彩;一个法治昌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和谐甘孜”将持续巩固;一个惠及百万各族人民的“小康甘孜”将全面建成。
目标:同步奔康
未来5年,甘孜州地区生产总值力争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2%以上。18个县(市)脱贫“摘帽”,1360个贫困村退出,19.7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过去5年发展成就
经济总量突破“两百个亿”。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亿元,是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长8.1%。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两千个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67亿元,是前5年的2.39倍。
城乡消费实现“两位数增长”。2016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9亿元,是2011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1.6%。
财政收支实现“两个翻番”。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3亿元,是前5年的2.02倍,年均增长15.1%;累计完成公共财政支出1401.15亿元,是前5年的2.66倍,年均增长21.62%。
居民收入实现“两增一降”。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1元,是2011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7元,是2011年的2.25倍,年均增长17.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4降至2016年的2.9。
经济结构实现“两个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8:36:38.2,第三产业占比较2011年提高0.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9%,较2011年提高4.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持续优化。
存贷增长呈现“三个高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5.68亿元,年均增长13.8%;居民储蓄余额209.68亿元,年均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273.62亿元,年均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