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攻坚拔寨擂战鼓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我州脱贫攻坚纪实

牧民通过加工藏装致富增收。本网记者 田杰 摄

    风景变“钱景”,大美甘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我州旅游人次达到1300万,实现旅游收入129.7亿元,拉动就业20.8万人,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土地流转、产业支撑,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一个个潜力巨大的致富项目产业,甘孜州擂响了脱贫奔康的战鼓。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脱贫支撑更有力

    康巴十分美,道孚有八美。

    71,湛蓝的天空下,满目苍翠,在道孚县八美墨石公园里,来自广东、重庆、浙江的游客漫步在公园内,兴奋地用手机拍照。“这里的石头居然是亮蓝色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广东的游客肖女士连连称奇。

    “八美土石林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变色,这是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奇观,也是其他石林无法比拟的地方,春季和冬季,土石林是浅灰色和蓝色,夏秋两季是亮蓝色,冬季整个石林都笼罩在神秘的蓝色面纱之中,并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胜似人间仙境。”正在墨石公园检查旅游工作的县文旅广新局工作人员听到游客的赞赏,情不自禁地为游客当起了免费导游。

    “过去,家里除了种庄稼,没有啥收入。生活很困难,我只好出去打零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一年的收入才5000元,现在,墨石公园就在家门口,县上将墨石公园打造成景点后,我就在景区上班,一年的工资收入就有20000元,而且年底还能拿分红。”高绒翁姆是八美镇中古村的村民,八美墨石公园建成后,她们一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记者了解到,中古村共有181723人,因地域面积大、贫困面广、人口少,在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612月,八美墨石公园被评定为4A级景区并引进四川众奥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景区,中古村这个贫困村以墨石公园自然资源成为四川众奥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高绒翁姆家是中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通过4月在县音乐广场举行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应聘到景区工作,今年6月正式上班。

    7月中旬,位于中古村的八美墨石公园就要正式开园。“景区开园就有门票收入,公司每年要拿出门票收入的10%返给我们村,村集体经济会越来越壮大。”中古村党支部书记科洛说,村上12户群众每户300平方米的民居统一出租给公司,按照每平方米15元收取租金,12户民居100平米院坝按每平米5元收取租金,景区游客越多,村民受益越大。

    “我们按照景区+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天然资源入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探索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之路。” 八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巴登彭措介绍,下一步,镇上将加快沿线的风貌改造,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邻近的卡玛村、雀儿村发展民居接待,努力打造一个高原风情特色小镇。

    八美镇墨石公园将于717正式营业,“资源与资本”相结合的扶贫新模式正式进入运行阶段。四川众奥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墨石公园总经理王艳介绍,预计公园今年的门票收入将达到60万元,中古村作为股东,通过景区带动,村里增加了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墨石公园景区,像高绒翁姆一样在景区打工的中古村贫困户共有4户,他们找到了就业岗位,工资加分红,家庭收入直线上升。高绒翁姆说:“到景区上班以来,家庭收入明显增加,还学到保洁方面的知识,再拼几年,相信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雅江县八角楼乡进宝乡村酒店,记者看到,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藏床,藏式茶几一字排开。在客厅一角,摆放着马鞍和牛皮口袋,宽大的客厅里,藏式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墙上挂满了雅江县历史图片和风光人文图片。酒店老板张金国告诉记者,这也是酒店吸引游客的要素之一,从细节做起,让游客感到耳目一新。乡村酒店的游客主要来自成都、重庆等地,大多是回头客。分淡季旺季,价格在80元到300元不等。随着我州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雅江县也不甘落后,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作为村支部书记,他在全力搞好乡村酒店经营的同时,带动了13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雅江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局长王永强告诉记者,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50万元。今年,雅江县将围绕旅游全域化,做优做活生态旅游,加大“全域旅游先行先试示范县”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心驿站。力争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0万元。

    六月的康巴高原,风景美如画。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我州农牧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捧上“金饭碗”,吃上“旅游饭”。

    “为了确保今年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万户、4.852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顺利完成,我们立足精准要求,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州脱贫攻坚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我州深化“旅游+扶贫”模式,围绕全域旅游“两环一带”布局,确立91 个旅游扶贫村,成立54个涉旅专业合作社,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和46个精品旅游村寨,开发20余个“名、特、精、优”系列旅游商品。

    “到2020年,我们要确保18个县(市)摘帽,1360个贫困村退出,4.8433万户、19.7464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旅游扶贫这一项, 88个贫困村,2571户、1.1565万贫困人口人直接受益。”州委书记刘成鸣说,按照旅游产业的辐射放大功能,我州瞄准去年退出的280个贫困村,创建1个旅游示范县和11个旅游示范村。据统计部门估算,有近10万非贫困人口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增收并逐步走上致富路。

    攻坚合力全面增强

    630,记者在乡城县采访时看到,该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高茂云正在为藏猪生态保种基地建设的事情忙碌。“今年,乡城县将投入2000万元在白依乡青打村发展藏猪生态保种基地建设。”高茂云介绍说,该项目硬件建设由政府支持和专项政策补贴,企业负责承担资源保护、养殖、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成本和风险。项目采取“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科技引路、借猪还猪”模式,即科研院所负责养殖配套技术研究、技术培训与指导,公司负责技术推广应用、种群保护与扩繁、向养殖户提供仔猪、防疫保健、商品猪回收、产品加工销售等,养殖户负责分散养殖、按要求提交商品猪。项目预计明年将达到出栏纯种仔猪1000头,优质商品藏猪1000头的规模。

    项目建成后,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一头藏猪市场价格在3000元左右,以每户5人标准计算,总共可带动1000人脱贫。按户均散养5头计算,每户保底增收在10000元以上,将大幅提高养猪群众的收入。

    据了解,乡城县藏猪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细、野味浓,适口性好、营养美味等优点,藏猪肉是典型的绿色生态食品,契合当下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高品质需求。2011年,白依乡藏猪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6个保护区之一,成为四川藏区首个藏猪品种保护区。

    629,记者走在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整洁的硬化道路上,道路两旁的蔬菜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这一大片田地被木栅栏分为了若干块大小相同的小地。“这是我们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华丘村支部书记李山自豪地说。记者发现,每一块被划分的田地都有相应的编号和对应的名字,而每一块地种植的蔬菜种类也不一样。呷尔镇党委书记沈忠科说,为了发挥示范作用,提升土地流转效益,华丘村以合作社为基础,吸引89户农户入股,初步流转了20亩土地,将其平整划分为180个地块,配套建设停车场、步行道和农业灌溉设施,按照每块地600元一年出租给县城居民,在提高土地流转效益的同时,加强村民对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认识,为后续签订数百亩土地流转的意向性协议打下了良好基础。

    看着红火的休闲农业体验示范园,呷尔镇镇长刘俊感慨道,“现在的华丘村真是热闹了不少,特别是周末,周边的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大伙儿在‘农场’收获自己辛劳种植的蔬菜的同时,也会带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新鲜蔬菜加工,这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现在我们的租地已经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将流转更多的土地,在满足市场的同时,先期向学校开发,我们计划一个班一块地,让学生们也体验下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示范园的建设,不仅促进了群众致富,更深化了群众文明生活的观念。据了解,目前专业合作社已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意向性协议1000亩,为后续引进特色种养企业,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在奋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中,我州深化“三加强一规范”措施,着力攻克高寒牧区这一“硬骨头”。加强生产组织,着力铺筑脱贫奔康路;加强生育管理,坚决遏制超生致贫;加强疫病防治,有效阻断因病致贫;依法规范宗教行为,切实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牧区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把藏区新居建设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提升牧民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善牧区生产生活现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水、电、路、通讯、住房”和“三室一园”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对贫困地区政策资金倾斜的机遇,充分运用金融机构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让贫困群众“走上硬化路、喝上干净水、用上稳定电、搭上互联网、住上安全房”,保证达到摘帽县“13有”、退出村“15有”和脱贫户“16有”的标准。

    按照“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抓好了,全盘都活了”的要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组建劳务开发公司,出台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有序开发公益岗位,推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办好农民“夜校”,深入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帮助农牧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切实推进“四好村”建设;加大“州、县、乡、村、户”五级“明白人”培训力度,让群众清楚“惠从何来、恩向谁报”,进一步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继续落实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广东省对口援藏,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我州紧紧抓住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深化‘旅游+’‘生态+’‘互联网+’‘产业带+’‘园区+’‘飞机+’产业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每个乡镇有12个主导产业,每个村有12个增收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实现农牧民稳定增收,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具有甘孜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话语铿锵,甘孜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攻城拔寨,砥砺前行。

    

    

 

  • 上一篇:7月起一批新规给你实惠
  • 下一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