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07日
抱团取暖发展产业 破解牲畜出栏“瓶颈”
●狠抓主体培育实现抱团发展
●狠抓基础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牧业效益
本网讯(本网记者)近年来,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牧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州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培育壮大集体牧场,破解牲畜出栏难的“瓶颈”制约,助推产业扶贫。
狠抓主体培育,实现抱团发展。集体牧场是整合“人、草、畜”资源要素,在政府引导、牧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股份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形式,是牧区脱贫奔康和破解当前牧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我州以基层组织领办,财政扶持为保障,专业合作社主体实施,牧户以草畜资源(资金)入股,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的发展思路,采取“基层组织+集体牧场+农业企业+营销组织”的经营模式,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集体牧场建设。2014年以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牧区改革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理塘、甘孜、石渠等县积极探索集体牧场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目前全州建成集体牧场59个,其中:理塘县13个、甘孜县41个、石渠县5个。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基层组织强化管理、合作社主体实施,牧民广泛参与的牧区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狠抓基础建设,增添发展后劲。针对牧区畜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在集体牧场建设中,州县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大力扶持,整合产业扶贫、现代畜牧业发展、草牧业试点、退牧还草等资金近5000万元,重点支持集体牧场开展牲畜暖棚、围栏割草地、贮草棚、敞圈、巷道圈、青贮窖、牧道等牧业基础设施和疫病防控设施,配套草业种、收、加工机具,不断改善牧业基础条件。结合各地实际,每个集体牧场饲养牦牛100-600头,建成500-1000亩的打贮草基地、500-5000平方米暖棚,有效提升了防灾抗灾能力,增添畜牧业发展后劲。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牧业效益。切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淘汰公杂畜和老弱畜,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加大出栏周转,优化畜群结构。大力推广牲畜良种,因地制宜,引进九龙牦牛、昌台牦牛、大通牦牛等优良品种,开展牦改牦;引进蜀宣花牛和娟珊牛等优良黄牛开展牦改犏;实施异地换公,开展本品种选育。推广冬季半舍饲养殖、种草贮草、冷季补饲,切实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如:甘孜县41个集体牧场饲养牦牛3310头、奶牛613头,2017年集体牧场出栏牦牛529头,出栏率达到16%,按每头牛盈利2000元计算,集体牧场预计盈利105.8万元。牧民以集体牧场的方式抱团取暖发展产业,有效破解牧区牲畜出栏 “瓶颈”,真正实现牧区依靠畜牧产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