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成效斐然(上)

《甘孜日报》    2013年12月12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发出的感叹;“踏上康巴路,慨叹行路难”,这是百万甘孜儿女的内心独白。

  亿万年前,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强烈碰撞,诞生了世界上最年青的青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我州,因二郎山、贡嘎山、雀儿山等众多高耸入云山系的“严密封锁”,因为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及众多支流的“无情切割”,使得大美甘孜仿佛成了“世外桃园”。路,是世代甘孜人走出大山的梦想;路,是勤劳甘孜人改变命运的希望;路,是智慧甘孜人谋求同步小康的追求。

  从“茶马古道”到十八军将士修筑川藏公路;从全州每年7公里的油路建设到通县油路工程的如期竣工;从国、省道建设到通乡、通村、通畅工程实施;从路网构建到立体交通形成,我州交通建设随时代的步伐而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我州交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步变化带来的都是欣喜,每一步跨越带来的都是感慨。一个欣喜的串联,一个感慨的叠加,书写着一部气势磅礴的交通建设传奇。在这部令人惊叹的“传奇”之中,为期三年的交通大攻坚,同声共调地唱响了“再筑天路、畅通甘孜”的《同一首歌》。

  痛定思痛盼路通

 “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然而,建州63年来,茶马古道上的茶包客已然远去,可甘孜大地上的交通艰险依旧,“通康”之路一点也不平顺。交通“瓶颈”的严重制约,早已成为甘孜儿女挥之不去的记忆之“痛”和现实之“痛”。
   甘孜之“痛”,必然注定甘孜之“穷”。痛定思痛,“通”则不“痛”。交通有如人体的“血管”,“血管”堵塞必然导致生存危机和生命危险。尽管我们守着大自然赋予的壮美风景、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明、守着无处不在的丰富资源,却在无可奈何地承受着“出门难、行路难”的现实困扰。叹交通、怨交通,这是甘孜儿女的共同情绪;思交通、盼交通,更是全州人民深入骨髓的共同心愿。
   百姓的期盼,党政的关切,终于转化成了一种党委的意志和政府的行动。“甘孜州要集中力量打一场交通翻身仗”;“甘孜州要努力争取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从根本上改善藏区交通条件”,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州交通建设的重要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元2009年,一个关乎我州交通实现历史性变迁的方案--《2009-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推进方案》终于在获得了省政府的批准实施。
   振奋的消息,让人喜出望外;惊人的投入,更是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权威媒体的报道,验证的消息的准确与真实。2012年至2014年,国家将投入334亿元巨资,计划改造我州境内的国省道和重要出州通道、经济干线及旅游公路24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4500公里,实现全州现有国道公路和90%的现有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达三级及以上。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州委书记胡昌升可谓是感慨万端:“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落实意识,以‘打通出口、提高等级、完善网络、形成枢纽’为中心,集中三年时间打好全州交通建设‘翻身仗’,努力构建起‘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的综合交通大网络,为推进我州科学发展、长治久安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绿色通道”。

   面对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接连用了三个“前所未有”来形容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得到国家、省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前所未有,工程的投入规模和道路建设等级前所未有,面临的建设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采取超常规办法、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全力打好这场攻坚硬仗。”
   凝心聚力首战捷
   甘孜儿女的兴奋不言而喻,甘孜交通人的激动更是无以言表:“我们庆幸自己生逢其时!”一张张信心满满的面部表情,一声声斩钉截铁的坚定誓言,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惊喜场面,定格了甘孜交通人的豪迈与果敢。
   这是一份让人心旷神怡的报告,尽管报告中充满了一组组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然而,在这份报告中,枯燥的数据却变成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并演奏出了最美的乐章:在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的首战之年,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3.2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0.8%,相当于“十五”和“十一五”期全州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在推进方案中的“25+1”项目中,完工6个645.2公里、在建16个项目2058.98公里、新开工4个179.051公里;全州农村公路完成通乡沥青路357公里、通村公路1244公里。
   首战告捷,群情振奋。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汪洋仅用“科学管理”四个字便道出了其中奥妙。
   “科学管理”,绝非高谈阔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三年攻坚活动启动伊始,我州及时成立了精干的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雷厉风行,使得下设的综合协调组、质量进度组、造价监控组、安全监督组和廉政建设组运转高效。一份份工作计划的制定,一条条工作措施的出台,一张张工作任务的表格,一次次现场督导的开展,让整个攻坚活动生机盎然、秩序井然。
   “科学管理”,绝非信口开河,而是自上而下的务实。三年攻坚活动推进之中,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全州交通建设推进会,讲成绩寥寥数语,摆问题一针见血,讲措施深入浅出,鼓干劲催人奋进,顺推进度、质量、安全、廉政,倒排工期,倒查责任,一项项措施的落地生根,一项项制度的立竿见影,一项项考核的逗更兑现,一次次现场办公的难题化解,一次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现场视察,一份份意见建 议的采纳落实,让攻坚大战打得士气高涨、有声有色。
   “科学管理”,绝非人云亦云,而是创新实践的结晶。在我州每一个施工现场,几乎云集了全省交通建设一线的所有优秀力量,在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在省道216线、217线理塘至亚丁段,由四川兴蜀公司负责的现场建设管理有板有眼;在国道317线,由四川川高公司负责的现场建设管理同样也是有条不紊;我州因建设需要而组建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质的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则委托川高公司、兴蜀公司、四川交通咨询公司等省级管理优秀团队负责12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而应运而生的四川公路工程监理咨询甘孜分公司则全权负责全州交通工程监督管理。采访中,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冉义告诉记者,“这种管理模式,是针对我州交通建设战线长、人才缺、时间紧、任务重和困难多的实际而采取的一种管理体制的创新。
   “科学管理”,绝非徒有虚名,而是现场管理的真实写照。项目来之不易,攻坚任务繁重,建设时间紧迫。“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安全,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抓进度、质量、安全而忽视廉政,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施工环境和条件而影响工期,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与困难决斗、与难题抗争,突出现场管理,强化细节管理,向管理要时间,向管理要进度,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廉政。”州委书记胡昌升、州长益西达瓦在多次现场调研中始终重复着这样的话语。全方位的进度督查,让“5+2”、“白+黑”成为了一种攻坚克难的时尚;全方位的现场质量、安全督导,让试图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因为不折不扣的现场整改和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渐渐销声匿迹;“六亲不认”的现场监管,“铁石心肠”的现场整改,“残酷无情”的“逐客令”,让施工单位时刻紧绷着“进度弦、质量弦、安全弦和廉政弦”;环环相扣的问事、问德、问能、问勤、问廉、问责等严密的监管环节,为打造“样板路、生态路、安全路、文明路、廉洁路、幸福路”提供了“扫描仪”、“安全阀”和“防火墙”。
   “科学管理”,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含辛茹苦的付出。“施工不能影响车辆行驶”,这是州委、州政府作出的硬性要求。然而,面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辆的旅游、货运、客运、军需等巨大车流,如何真正做到“一边施工一边通行”,这对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和驾乘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考验当前,智者胜。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协调办公室根据施工时间、气候要求和车流量大小而及时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尽管理解、支持者为数众多,但强行闯关者也不乏其人。关键时刻,益西达瓦明确表示,“施工交通管制必须动真碰硬,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哪怕是我自己的车辆要经过施工路段,也必须停车等待施工。”
   铁面无私的临时交通管制,让储存在记者大脑里的画面即刻浮现眼前:烈日下、寒风中、雨雪里,交管人员含辛茹苦地指挥着一辆辆大小车有序停靠,轰鸣的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新铺筑的沥青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与路基紧紧相依。(本报记者田杰 /文 张涛/图)

  • 上一篇:陈忠义: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 下一篇:州督查组到丹巴检查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