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3年12月23日
美丽如画的乡城新农村。
站在七美仁真家的藏式“别墅”前,一眼望去,是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村道、花木相伴的幸福广场、宽敞别致的幼儿园和村级活动中心;一片片由侧柏、草坪等构成的绿化带在霜雪的作用下金黄耀眼;而在他家屋后,一幢幢极具特色且风格一致的藏式“别墅”群依山傍水,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
七美仁真居住在道孚县色卡乡勒孜麻牧民定居点。过去,这片开阔的草地无人建房居住。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后,农牧、亚日和扎瓦三个村242户牧民因为这里的光、热、水及交通条件好而集中搬迁到了这里。如今的勒孜麻牧民定居点,牧民们住的是藏式“别墅”,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过的是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冰箱、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家家必备,手机几乎每家人都有甚至人手一部,互联网也通了,太阳能街灯、精美的垃圾桶、规范的绿化带……,偌大的定居点,俨然就是一座小集镇,牧民们尽情地享受着舒适而又安定的生活,赞叹着定居的幸福与时代的美好。
从土坯房到小别墅,从黑帐篷到红瓦房,全州26万多牧民在告别了千年游牧、实现全面定居的同时,优雅的人居环境让他们对正在追逐的“小康梦”充满了期待。
面对面我州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的严峻现实,州委、州政府本着“民生为重、民生优先”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为抓手,以大力实施“幸福工程”为着力点,千方百计争取和整合资金,狠抓百姓安居、新村示范、交通便民、农村“甘露”、远村点亮、文化共享、劳务增收、全民保障、教育助学以及健康关爱等十大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州幸福工程已完成投资25.68亿元,完成农村C级危房改造1150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2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40户;建成新村示范点(聚居点)120个,新建及改造提升农房11302户;建成通乡油路163.6公里,开工建设通乡油路167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48.1公里,开工建设通村公路210公里,建成桥梁7座、乡村客运点22个,开工建设乡村客运点28个,开通乡镇、村客运班线86长;新建自流饮水工程422处、打井工程96处,解决了8794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35千伏线路295公里、10千伏线路1003公里、低压线路1064公里;建成34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5个牧民定居点体育设施建设,发放安装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3500套,配备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52套;……
伴随着一个个更加文明、和谐、富裕和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向我们走来,我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广大农牧区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和质的飞跃。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泸定县泸桥镇团结一村农民李其兵家。正在房前菜地里忙碌的他情不自禁地说:“现在,农村的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硬化道路、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蔬菜协会让我们一年四季有菜卖,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更是让我们得到了真金白银,环境变了,收入多了,生活好了,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了!”
从草原到城镇,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地窝子和简陋、低矮、寒冷、潮湿的简易房到崭新、明亮、宽敞、温馨的砖瓦房、楼房,成千上万的农牧民和七美仁真、李其兵等一样,津津有味地过上了和城里人生活。
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牛肥羊壮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以及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和谐怡人的田园风光和美丽醉人的草原风景。
记者从九龙县城出发,直奔呷尔镇华丘村。一路行来,可谓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灰色的墙体、白色的线条、别致的大门、黑色的瓦片,一个个崭新的村庄,坐落在如画的风景之中。
“以前的华丘村,一进来首先看到的是泥泞的道路、脏乱的环境、破旧的民房;而今的情形却完全两样,水泥路贯通全村,连户路直通家门,村里家家户户新盖的”别墅“式楼房屋顶上都安装了电视”锅盖“和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沼气池实现了全覆盖,98%的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呷尔镇华丘村三组村委会主任金跃顺信心满满地说,“华丘村离县城很近,特别适合发展现代农牧业,我们将采取种养一体、农林一体、林药一体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平种蔬菜和养殖牦牛、藏猪、野山鸡、黄牛等畜类,并成立了华丘富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长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1200亩的水蜜桃基地已初具规模,3000亩中藏药材基地已纳入扶贫规划项目,我们正着眼‘春来花开满园、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花果飘香、冬季满目苍翠和树在房前后、房在树林中、鸡犬百鸟共鸣、乡土气息浓郁’的规划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将华丘村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原碧水风情村、和谐发展示范村、文明幸福样板村和九龙县城后花园。到那时,乡村旅游将成为华丘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改善农村与农牧民群众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如今,“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愿景不仅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梦想,而且正在康巴大地变成实景。
位于营九路右侧的九龙县汤沽乡汤沽村群众休闲广场,可谓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用清石板铺设的地面美观大方且平坦整洁,富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格外引人注目,广场周围绿树环绕、花台相伴,正在这里健身锻炼的村民扎西汪登指着典雅的广场喜笑颜开:“看,有山、有水、有亭,大家都感觉到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在广场旁的71岁老人彭措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我每天都要到广场上转一转、健健身,体验一下新村建设给我们提供的新环境。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如今也覆盖到了我们农牧民,这样的日子的确很滋润!”
在记者最近采访的村寨中,凹凸不坪的土路已几乎见不到;云杉、柏杨等树木在视野中随处可见,怒放的鲜花和民房相映成趣,昔日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早已荡然无存,走到沟渠边几乎闻不到异味,有些村寨甚至还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景观……新农村的内涵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宽敞整洁的道路,色调一致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洋溢在村民们脸上的幸福微笑……高原昔日的旧村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农牧民,都在尽心尽力地用一砖一瓦构筑着特色鲜明的高原新村新景。
在“两江一河”沿岸,在金马草原,在“康巴江南”,在“太阳部落”,在“世界高城”,在丹巴“美人谷”,盖新房、修村道、架电线、铺水管、整村容、富脑袋、建广场、抓产业……如火如荼的“幸福工程”建设热潮正为我州新农村建设涂抹着最亮丽的色调。 本报记者 张永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