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06日
稻城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见闻
一栋栋美丽的藏房被一条条蜿蜒的联户路相互串连,宛如一串串洒落草原花海的项链;藏房四周,一排排新栽的杉树和一片片盛开的油菜,恰如项链上镶嵌的宝石与黄金;每一栋藏房的院坝内,都有独立的太阳能卫生间、美丽的换台、整齐堆放的木柴和晾晒着的衣物;在藏房聚集的地方,小孩们正在草地上嬉笑追赶,老人们正在阳光下聊着家常,一些刚从旅游大巴上走下来的游客高兴得手舞足蹈……。日前,记者来到稻城县色拉乡八美村了解该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刚到村口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 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
在色拉乡党委书记布初的介绍下,记者来到了该乡泥塑务工队队长西绕土登家里,西绕土登的儿子呷玛丁真爽快地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呷玛丁真告诉记者,前几年八美村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里人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解决温饱上,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很不关心。以前村里是牛粪遍地、柴草乱堆,每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扬尘四起;村民家里也是人畜混居、杂物乱放,家里的餐具更是几乎不洗、反复使用,洗澡、洗手、洗脸、刷牙等个人卫生行为对大家而言更是无比陌生。正是因为环境太差,八美村虽然风光优美却无人问津,村民长期守着资源受穷。
随着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八美村修好了硬化路,安好了太阳能路灯,实施了植树种草工程,今年村里又完成了“五改三建”。外部条件变好后,大家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乡党委政府的反复宣传和制度引导之下,村里人逐渐养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习惯。环境改善后的八美村,逐渐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睐,西绕土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把自家的房屋租给一家旅行社用作接待场所。呷玛丁真告诉记者,今年高考以后他就从内地回到家中帮着接待各地来的游客,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虽然辛苦但快乐。现在他的梦想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带领村里人一起创业致富。
格绕德西十分支持儿子呷玛丁真的梦想。她说:“以前我们的追求是吃饱就行,现在条件好了,年轻人就该去创业致富,不然就对不起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农民夜校上都讲了‘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
从西绕土登家里出来,记者询问布初,呷玛丁真一家的情况在色拉乡是共性还是个例,布初语气坚定地说,“是共性,他们家的变化就是我们全乡的缩影!”
群众思想改变 富民产业飞速发展
据布初介绍,色拉乡临近稻城县城,位于通往亚丁景区的干道之旁,境内有风光优美的色拉大草原,出产青稞、土豆和雪菊。但是由于村民长期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且“等靠要”思想严重,全乡346户、1862人中,86户、375人成为了贫困户,全乡9个行政村中有4个是贫困村。
“又穷又乱还不思进取”是布初2016年轮岗到色拉乡任职时,对该乡及其群众的第一印象。他告诉记者,过去色拉乡群众大都靠有限的土地和政策性补助勉强过日,长期穷困的生活让大家养成了得过且过、心胸狭隘的风气。村里人大多不讲卫生,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完全处于脏乱差的状态,大多数家庭没有及时洗碗筷或者整理床铺的习惯,大多数群众几天才洗一次手,几月才洗一次澡;对于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帮扶举措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多多益善”,“如果你不懒,政府不会管;要就懒到住,政府有照顾”的消极思想在村民之间一度流行,更有甚者习惯以钻政策空子为荣;邻里之间更是锱铢必较、处处争利,因边界争议、口角之争发生的打闹事件时有发生,就算兄弟、婆媳之间也经常互不相容。
物质基础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影响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和当地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色拉乡的硬件基础和经济条件得到了飞速改善,2017年全乡的人均收入已突破了万元大关,比2015年增加了4000余元。为了全面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筑牢全乡继续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加强对全乡干部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色拉乡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恰好色拉乡的这一需求也与稻城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不谋而合。
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后,我州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实施“润育工程”,稻城县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农牧区的发展活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经过反复研究探索,今年3月,稻城县提炼形成了“135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即在农村大力实施“润育工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农村工作和农民群众提出脱贫成效好、卫生习惯好、遵纪守法好、公益服务好、尊老爱幼好的要求,面向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开展政策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自尊教育。
色拉乡因为发展基础好、发展任务重,成为了全县推广践行“1356”工作法的试点乡镇。半年以来,该乡通过广泛开展宣讲宣传,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治理考核制度,逗硬落实家庭(个人)卫生评比奖惩制度,大力开展植树种花工作,认真落实结对帮扶举措,大量发放生活卫生用品等方式,“软硬齐施”不断推进“1356”工作法落地见效。
“现在,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已基本消除,讲卫生、守法纪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邻里之间动辄争吵打闹的情况已经完全没了。”采访中,布初这样向记者描述色拉乡践行“1356”工作法半年以来发生的变化。
群众思想改善以后,色拉乡的富民产业也飞速发展。今年,该乡抓住稻城县连片发展特色农牧业和中藏药业的机遇,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与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种植了1000亩黑青稞、108亩雪上一枝蒿和100亩红皮土豆;另外,该乡群众还踊跃到色拉花海基地务工,已经实现务工收入16万多元;同时,该乡还组建了石匠务工队、木匠务工队、雕刻务工队、泥塑务工队和普工务工队,把全乡的富裕劳动力转移到了省内外务工增收。
“通过践行‘1356’工作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大改善,乡村干部的精气神也得到了很大振奋。现在全乡上下都是一心一意谋发展,鼓足干劲奔小康。我们离建设‘绿色、和谐、繁荣色拉’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采访最后,布初这样概括了“1356”工作法对色拉乡的影响。
谢臣仁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