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 2019年02月15日
一条“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的话题,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在13日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第一名。
据世界卫生组织12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这种说法是有理有据的,长期戴耳机听歌属于一种不良习惯。”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的耳科专家,在他们看来,高强度的声音不断地撞击耳膜,会造成耳蜗内毛细胞等组织的损伤,尤其影响人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
案例
经常戴耳机听音乐
28岁小伙出现耳鸣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约4.66亿人(包括约3400万名儿童)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占全球总人口的5%,大部分集中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目前,全世界未得到妥善解决的残疾性听力损失每年造成7.5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损失。
看了世卫组织发布的消息,28岁的成都市民小王感觉“一语中的”。“从青春期开始,每天都要塞着耳机听歌,至少一两个小时,现在偶尔会耳鸣,别人叫自己名字也常常听不到。”小王说。
小王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尤其喜欢听节奏激烈的摇滚、金属音乐,上下班的路上,他总是戴着耳机,用音乐把自己隔绝起来。业余时间,他还经常出入Livehouse听现场音乐。
2月13日,他来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科医生告诉他,当耳朵出现耳鸣,甚至偶尔听不清别人说话时,说明耳朵已经在对自己发出警告,“该休息一下了”。医生说,长期戴耳机听歌或处于高强度音乐的环境,可能已经损害了小王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但具体损伤多大需要做专门的高频听力测试。
现象
很多年轻人的听力下降
已经和老年人差不多
“像小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很多年轻人到我们这里一检查,发现听力已经和老年人差不多。”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胡纯红告诉记者,这和年轻人喜欢用耳机听歌有相关性。
胡纯红介绍了一例她接诊的极端案例。此前,成都一名12岁男孩因听力受损到医院就诊,原因是他长期听歌,最终在一个夜晚因为忘了关音乐,高强度的声音撞击耳膜一个通宵后,他的一只耳朵听力严重下降,“还能听到一些声音,但基本分辨不出来了,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
胡纯红认为,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长期戴耳机对人造成的听力损伤有个体差异,但绝对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这种损伤通常是慢性的,不做测试普通人完全感觉不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建辉也说,当听力因此受损的人反应过来时,通常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释疑
为何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内耳里的毛细胞不可再生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年轻人更热衷于接触娱乐性,尤其是个人音频设备发出的噪音。张建辉介绍,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能对人听力造成损伤。就算平时用耳机听音乐时对音量有所注意,但音乐里的一部分音量是会超过85分贝的,“1个小时里有5-10分钟,通常就会超过人的耐受力。”胡纯红认为,虽然这种噪音很难短期内严重损害听力,但长此以往,损害是慢性的。
噪音引起听力损失的机理是什么?张建辉打了个比方,这就像高强度的声音不断地撞击耳膜,从而损伤内耳里的毛细胞、神经、血管等组织。而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掉一个少一个,这也是为什么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耳机音量开到过大。
两位医生均告诉记者,短期的、暂时性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休息和治疗得到改善。而长期受噪音刺激则会发生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觉损伤,直径仅为0.01毫米的毛细胞一旦损伤不能再生,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人工耳蜗补救。
建议
音量不要超过60%,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张建辉建议,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也就是说,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损伤更大。
尽量不在嘈杂环境听音乐,室内听歌最好别戴耳机
胡纯红建议,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下听音乐,在地铁、公交车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在室内听音乐时,最好不戴耳机听外放的音乐,声音经过耳廓再进入耳道,是更自然的状态。
耳鸣、耳闷、听不清声音,尽快离开高分贝音乐环境
当高负荷听歌后,引起耳鸣、耳闷、发晕、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清声音等现象时,说明耳朵是在发出警报,可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医生建议应尽快离开高分贝的音乐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下多注意休息。另外,平时合理饮食、少熬夜、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保护听力的好方法。
听力损伤超过3个月很难治愈,应定期检查
一般来说,由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如果能在一周内就诊,通常是可以治好的。当听力损伤超过3个月,则是永久性的,很难治愈。人类用于交流的声音都处在200-2000赫兹范围内,而戴耳机听音乐造成的损伤通常是影响人对较高频音的感知,即4000赫兹以上,所以常人很难自主发觉。医生建议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