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好“风景”变好“钱景”

四川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五一”精彩亮相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本网记者 陈斌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开门迎客,让众多游客饱览“成都后花园”绚丽风采,体味“康养加休闲”的无限魅力。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颗颗种子已在地里萌生新的希望;一个个美如画卷的秀丽村寨游人如织……

行走在大渡河沿岸的乡村,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田野里生机勃勃,处处瓜果飘香;农家院里欢声笑语,村庄喜迎宾客……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图景愈加清晰。

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大渡河畔的沃土上铺展开来。近几年,我州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甘孜大地。同时,我州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建设“强富美”乡村的目标,努力做好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的文章,把美丽乡村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基本支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村景转变,探索走出了一条“标准引领、特色推进、文化铸魂、产业支撑、共建共享”的景区化乡村建设之路。

 美丽乡村如画来

“很抱歉,实在不好意思!5月1日至4日的房间预定已经满了。”甲居二村安卡儿民族庄园的老板达拥正在通过电话,和顾客不断解释。她说,“‘五一’期间,预定房间的顾客比往年更多了,我们家虽然有40多个床位,但这几天完全不够用。”

记者在安卡儿民族庄园看到,这几天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不肯错过的是这里的乡愁。眼前的“安卡儿民族庄园”是一座藏式三层小楼,以嘉绒民居为主格调。从表面看,这栋三层小楼与村里其他农家小院没有多少差异,但仔细端详,其所有窗户大小、高低不一,隐隐透出其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

“县上对甲居藏寨提档升级,不仅为村民们创业搭建了平台,也让自家的庄园成为这里乡村酒店的典范。”达拥说,为了今年“五一”开门迎客,自家又建起了藏族服饰展示厅、唐卡展示厅和民俗馆,这些休闲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越来越多,自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得益于独特的旅游资源,中路乡的村民陈志这几天忙里忙外喜笑颜开。陈志的喜悦秘境民宿是由一幢藏式民居改造而成,房屋内部装饰体现出浓浓的民族传统文化,外部则与周边的农房、田园和古碉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又雅致。

“现在,州、县正在全力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这是千载难逢的创业机会。因此,我们建了眼前这个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嘉绒民居风格与德格民居风格相融合的农家院落,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老板陈志向记者介绍说,自家民宿今年五、六、九月份的所有房间已经全部预订满了,其余月份还有少量房间,但也得提前半个月预订。

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张莉不无感概地说:“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更向往高原的碧水蓝天。丹巴县独具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让游客羡慕不已,这里的‘钱景’不可限量。”

“独特特色的嘉绒文化和适宜的气候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也让老百姓依托旅游产业增收致富,家家户户腰包鼓起来了,真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李松华表示,大渡河流域美丽乡村一开园即实现开门红,充分说明川西低海拔高原宜居宜旅的气候优势、日益便捷的交通优势、风情浓郁的人文优势、桃源牧歌的田园优势等正成为广大游人休闲度假的向往之地。今年“五一”期间,游客主要来自于川渝以及陕西、山西、广东、浙江、北京等地,甲居藏寨、梭坡、中路等地景区游客较多,比较受广大游客欢迎。

“以政府为主导,引进市场主体,培育旅游要素,实现农旅、文旅融合,打造旅游精品。”丹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万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丹巴县正集中力量加快中路、党岭等地旅游景区建设和甲居藏寨、梭坡古碉景区提档升级,以精品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开发、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以建设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旅融合,建立“康养+休闲,成都后花园”,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嘉绒文化、东女文化和红色文化,实现文旅融合,推动丹巴全域旅游发展,让当地村民从旅游产业中捞“金”。

青山着意迎客来

5月2日,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撒向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村里山峦叠翠,秀水澄澈,满目皆绿;村里宜居宜游的环境,让本地人引以为豪,让外来人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别样魅力。

这里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当游客迎着春风走进这里的山山水水,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花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秀丽画卷。

在色龙村,来来往往的人们与记者擦肩而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成都游客王静感慨地说:“走进这个绿色小山坳,自己仿佛投入了绿色的怀抱,处处绿意盎然,简直是‘世外桃源’。这里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 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色龙村村支部书记陈永强向记者介绍,自去年8月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里秉承绿色环保的规划理念,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立体布局,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打造亮点示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对民居进行风貌改造,让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现在,我们这儿的变化的确比较大,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湖,过去的风沙不见了。远山有冷杉、近坡有经济林,通村路旁有人工湖泊、花卉走廊,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看了,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刘光彬自豪地说,现在,村民们依托独特美景,搞起民居接待,生活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食材全部来自我们自己种的蔬菜、自家养的鸡、猪,是本地相当地道的乡村味道。这段时间是旅游旺季,今天来吃饭的游客有好几批呢!生意不错,收入增加了,村子变了,人也变了。”时值中午,刘光彬一家忙碌而快乐。

色龙村的空前“利好”,只是康定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五一”小长假期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康定市大渡河畔的麦崩、若吉、色龙等美丽新村,正式以“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崭新魅力开园迎客。

“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聚焦优势转化,让美景变‘钱景’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康定市副市长杨恒介绍说,近几年,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不遗余力振兴乡村,着力优化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着力打造大渡河康定康养谷。同时,我们依托本地自然和人文优势,以特色小城镇、乡村田园综合体和村落的关联联动,创新“四态合一”融合发展模式,以康养+、文化+、教育+、农业+、工业+为核心战略因子,进一步构建“一核七园”空间发展布局,全面带动康定市乡村振兴发展。

红城绿谷带笑颜

宽阔的硬化路穿梭在林间,美丽的川西民居掩映在山间。5月3日,记者走进泸定县杵坭乡,树木与碧地相依,民居与蓝天相融,处处都是一幅幅撩人眼球的美丽生态图景。

在该村“板板桥”农庄,记者看到,红红的樱桃挂满枝头,三三两两的游客行走在樱桃林中嬉戏玩乐,或攀枝采摘、或赏阅美景、或自拍留念,疲惫的身心瞬间被眼前如美画卷唤醒。

“板板桥”农庄老板邓安美向记者介绍,一年四季,樱桃、桃子、李子等水果不断,时令蔬菜绿满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采摘。这段时间,樱桃熟了,来我们这里的游客比往常还多,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秀丽的山水,还能享受到采摘、农事体验等乡间休闲活动。

樱桃林掩映下的院落里不时传出锅碗瓢盆“交响曲”,“板板桥”农庄的生意火爆。“5月1日以来,每天我要接听无数个咨询电话,接待好几拨到访客人,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邓安美说,“农家乐,乐万家,乡村旅游富了村里的老百姓,乡村振兴又给我们带来了大机遇,虽然辛苦一点,但心却像‘樱桃’一样是甜!”

“我们已有36家乡村酒店,而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让每个游客吃好住好。”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告诉记者,近几年,泸定县委、政府深度挖掘茶马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发挥杵坭片区亲河水、亲田园优势,以花为媒、以果为介,以四季节庆活动为载体,把杵坭乡的杵坭村和金鸡坝村,打造成集阳光度假、农耕体验、山歌文化、地质博物馆为一体的“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

杵坭乡只是泸定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泸定县着力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泸定观光度假休闲;立足打造全州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川渝两地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实施农旅结合深化行动,深挖“红+绿”旅游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落实茶马古道保护规划和化林坪古村落保护规划,完成兴隆镇化林坪茶马古道飞越岭报春花生态旅游赏花观景线路建设,修缮7公里茶马古道并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及设立标识标牌并策划兴隆镇磨盘塘粉背灯台报春生态旅游赏花观景线路。

泸定县广播影视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榆棋介绍说,泸定县要继续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四大主题”,做好“红+绿”两篇文章,着力打造“红城绿谷、康养泸定”品牌;将依托岚安古镇、二郎山、娘娘山等景区,以沿线点位村庄为重点,聚力打造二郎山山地景观特色乡村旅游带和大渡河乡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带。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野,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乡村振兴正当时。现在,行走在大渡河沿岸的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发展”,看到最多的是“实干”的场景。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经全州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





  • 上一篇:文化强省“强”在什么地方
  • 下一篇:我州扎实推进现代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