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09月18日
主题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发布人
宋光辉 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余华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杨品华 省科技厅副厅长
宣迅 省国资委副主任
王箭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史绍伟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川是怎么干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发布会上,媒体记者们普遍关注这一问题。对此,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负责人给出回答。□本报记者 梁现瑞 罗之飏
抓住关键时机 在三个窗口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推进?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余华表示,四川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由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由探索试验到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92年,改革探索阶段;1992年—2012年,改革构建阶段;2012年至今,改革深化阶段。“三个阶段也是三个关键时机,四川紧紧抓住这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进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阶段,四川率先启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宁江机床厂等6户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第二阶段,宜宾县率先推进县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都市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某种角度来看,三个关键时机也是改革窗口期,社会各界对改革达成了某种共识,改革动力强劲、阻力相对较小,成功的概率就大。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推动改革的难度就会加大,成功的概率就会降低。
聚焦关键领域 在两个环节切入,对接国家战略
“用好关键一招,紧紧抓住关键领域。”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认为,所谓关键,首先体现为“动全身之一发”,即要在大局下谋划推进改革,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我省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内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这就是四川当前的大局。服务好这个大局,要构建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四川选择在这两个环节切入,就是抓关键领域。
所谓关键,还体现于“谋当下为长远”。比如推出一批打基础、谋长远的改革举措,当前推进营商环境改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改革,都意在打基础、谋长远。
所谓关键,还体现于事关民生福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推进什么,比如教育体制机制、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司法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改革。
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用力正风反腐,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落实关键行动 25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226项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干。宋光辉透露,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25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226项,部分完成30项,合计完成率93.1%。
怎么做到的?宋光辉介绍,这是因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把抓改革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确保中央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省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抓改革。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省委深改组组长、深改委主任,主持召开省委深改组、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专项改革方案,既抓改革谋划、统筹推进面上改革,又亲自上手、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对攻坚难度大、影响面广的电力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改革,亲自部署改革任务、研究把关改革方案、从严督察任务落实。
省委建立了系列抓改革落实的机制,形成全链条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包括中央改革部署对接落实机制、省委改革部署定期报告机制、党政领导直接抓改革机制、重点改革现场推进机制、重大改革试点联系机制、重点改革督察调研机制、宣传引导促落实机制、改革目标考核评价机制等。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