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2019年09月20日
19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媒体座谈会,通报四川深化医改的成效和典型案例。据悉,2009年,四川省启动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上下克服“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巨大特殊困难,坚持把深化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6年,我省被国家列为综合医改试点省,深化医改持续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我省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取得了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好成绩。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座谈会现场了解到,四川省深化医改主要取得了八大方面的成效。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实现“一升三降”,全省人均期望寿命由2008年的73.93岁提高到2018年的77.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51.45/10万、12.57‰下降至2018年的18.2/10万和5.48‰,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6.36/10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值。
二是健康公平性得到显著改善。深入实施健康精准扶贫,全省616万贫困人口得到特别强化、特殊优惠的医疗卫生保障,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贫困地区人群各项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消除了城乡二元差别,提升了医保公平性。
三是医疗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强。2018年全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7、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97、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18,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0.97人、2.01人、4.18床。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不足、能力薄弱的状况持续改善,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达到最近的医疗点。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诊疗时间短)、加床现象突出等问题逐步缓解。
四是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释放,2018全省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5.16亿人次,比2008年增加1.94亿人次,增幅达60.06%;住院量1834.39万人,比2008年增加980.22,增幅达114.76%。居民平均就诊人次由2008年的3.96次提高到2018年的6.19次,年住院率由10.50%增加到21.99%。
五是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为9.52%,次均门急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分别为4.68%、5.09%,增幅分别比2008年降低14.41、6.69和8.35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降至2017年的27.9%,为历史最低水平,群众看病贵有效缓解。
六是卫生健康投入保障不断增强。全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从2009年的219.09亿元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880.8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72%,比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增速高5个百分点。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占整个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9年的7.54%提高到2018年的9.06%。2009—2018年,全省争取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625个,中央预算内资金208.49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七是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018年,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1.53%、78.63%,比2008年分别提高17.1个百分点、19.15个百分点;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平均封顶线分别达到26万元、14.5万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21.21万元、11.95万元。
八是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广大医务人员恪守“以病人为中心”、“群众利益至上”的职业道德,坚持“五加二”、“白加黑”,为群众健康勤勉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医改主力军作用。基层医务人员在工作条件较差、待遇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努力为群众防好疾、看好病、服好务,为维护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最美乡村医生谭晓琴、高原守望者许光荣、彝寨天使韦琼英等大批先进典型。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医患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