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从口水仗到龙门阵|川渝两地如何互学,专家组团来支招

川报观察    2020年07月31日

    “重庆、成都同属巴蜀文化,既有共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双方都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外。对成都而言,尤其应该学习重庆人的竞争意识、探索精神。”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接受川报观察记者采访时说。

自2003年参与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的课题研究以来,17年间戴宾一直关注、研究成渝地区的发展。

戴宾说,成渝两地从过去的竞争阶段,如今已经开始向竞合转变,这是为未来成势的一种积累。

“要学习对方的优点”

在戴宾的观察中,注意到了成渝两地的文化差异而形成城市个性。

“历史上,成都受都江堰灌溉之处,自然条件好,物产丰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再加上对外交通相对不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成都人对外面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戴宾解释说,“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需要与外部自然环境做更大的抗争,再加上有长江这样的通道沟通联系外部,这就让重庆人天然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抢位意识。”

“这种文化氛围下,两地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戴宾认为,成渝两地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中,要学习对方的优点,比如成都需要学习重庆人的精神气,多一些闯劲、冲劲,特别是其中的“竞争意识,探索精神”。

在戴宾看来,文化性格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助力,“特别在大变革时期,重庆那种主动担当精神,主动去改革的探索,格外值得学习。”

两地开始向竞合转变

早在2003年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时,便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戴宾也在此时参与到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的课题研究。

戴宾说,当时两地还在为叫“成渝”还是“渝蓉”有过争论。转眼已过17年,今年成都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成渝”不仅在两地已是约定俗成的称谓,也得到中央的认可。

戴宾研究成渝区域经济已有17年,他说区域关系从来就是竞争与合作同时并存在的竞合关系。从构建成渝经济区到规划建设成渝城市群,成渝两地曾经之间主要还是以竞争为主,竞争远大于合作。

戴宾说,这么多年来,两地都逐渐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由竞争转向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事实上,近期成渝之间的合作明显增强。“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合作大于竞争,但合作已经开始了,这是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的一种积累。”

川渝如何丰富合作的内涵

共建双城经济圈

看看这些专家怎么说

必须强化“一盘棋”思想

孙凌宇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一个地方发展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落实到川渝毗邻地区联动发展的进程中,就必须强化“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服务全局中把握自身定位、找准自身方位,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全方位合作,构建出特色鲜明、相得益彰、联动发展的功能平台。

聚合力量推进两地产业协作

达捷 胡庆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特约研究员)

四川和重庆凭借其自身的资源禀赋,通过合理规划及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但是,川渝两地由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近似性及历史原因,都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为更好地协同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对同质化产业进行价值链重塑,显得尤为必要。

产业链重构还需要通过发现新的需求、新的市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把产业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组织进行对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整合,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行产业调查,了解各类产业在经济圈的空间地理分布,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地图”。

打破“各炒各菜、各配各料”的要素隔离

汤继强 李婷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

从理念上,我们应认识到川渝两地必须用现代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去调度促进产业、经济、空间等市场资源要素作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破“各炒各菜、各配各料”的要素隔离,注重市场主体的合作参与,激发内生增长动能,形成产业闭环链条。

要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培育市场化环境。市场主体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互协性合作、互补性合作、互惠性合作,如果两地市场主体在资源技术等市场要素方面不能真正流动起来、融合起来,那也就很难激发出区域发展的内生增长动能。而要实现这种流动和融合,政府就必须要解开一道道捆绑在要素市场上的绳索,最大程度地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

以整体性融入代替同质化竞争

张建 成杜若 (成都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任务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紧密联系。成都和重庆正在克服行政壁垒和特殊的“邻里效应”,以整体性融入代替同质化竞争。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作,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

另一方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区资源要素分配和经济发展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因势利导”发挥各自优势。在资本较丰富、人才较集中的成都、重庆等城市,可以布局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人口较稠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适合承接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将推动四川各地区错位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局当中。


  • 上一篇: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祝贺
  • 下一篇:打造悬崖特色:悬崖村的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