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3月05日
麦克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老年人群获取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渠道之一就是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我国需要认真对待老龄化进程给公共交通出行带来的问题和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高晓笛在提案《关于加快公共交通适老化进程的建议》中呼吁。
高晓笛认为,目前国内公交站台的设计研究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对老龄人群的考虑仅仅体现在安置简易座椅、设置简易信息牌。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专门针对老龄人群出行需求的设计都寥寥无几。
高晓笛建议,因地制宜地将有条件的直排式公交停靠站改造成港湾式停靠站,最大限度提升市区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对不具备改造成港湾式公交站的,采取适当加长站台或采取分设站点的方法,分流部分公交线路到新设站点。
对城市新建市政道路的公交停靠站,高晓笛建议,以“无障碍化”“适老化”为建设标准,满足轮椅、拐杖等助行器的通过性和上下公交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站台导视系统和公交车报站系统要满足低视力老人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设置老人休息座椅,提高老人出行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