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多彩风光绽放美丽经济

甘孜日报    2021年06月30日

乡村旅游筑牢百姓奔康路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最近几年,按照县上脱贫攻坚统一部署,我的农家乐先后解决了十几个贫困人员就业,全村所有贫困人员都通过涉旅就业创业实现了高质量脱贫。”6月28日,看着游客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说笑,丹巴县 “甲居三姐妹”老板桂花感到十分满足。

“甲居三姐妹”位于丹巴县特色旅游景区甲居藏寨,是丹巴县第一个藏家乐。近年来,“甲居三姐妹”紧跟乡村旅游步伐,成为了全县乃至川西高原乡村旅游致富的先行。据统计,目前“甲居三姐妹”有100多个床位,年收入高达100多万元。

我州旅游的缘起可追溯到1987年海螺沟景区开营,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我州旅游得到高质高效发展,其中乡村旅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甲居三姐妹”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桂花等人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建党100年来我州乡村旅游助力百姓增收的真实写照。如今,乡村旅游早已在甘孜大地扎下深根,为百姓开辟出致富奔康大道,也让他们看到了的新希望和“钱景”。

文旅融合拓宽发展道路

夏日,泸定桥畔游人如织。或拍照留恋,或感叹赞美,虽说是从不同地方来到泸定桥,游人们却做着相同的动作。对于这样的景象,姚先贵早已司空见惯。姚先贵家距离泸定桥不到100米,是地道的桥畔人家。

“我家世代居住在泸定桥头。”姚先贵说,过去家里靠铁匠铺为生,日子过得清贫。早些年,姚先贵是一名泥水匠,每天都要经过泸定桥到城里找活儿干。后来,泸定红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姚先贵做起了开客栈的营生。

上世纪90年代末,看到来泸定桥的游客日益增多,姚先贵买了两匹马,并添置了红军服和藏服供游客照相,依靠照相和经营客栈,他一年就能挣3万多元。姚先贵算是依靠旅游致富的典范,利用多年的积蓄,他还修建了5层楼的“河景房”,如今他的生意干得如火如荼。

在姚先贵看来,一路走来,党委政府对旅游的重视是自己能致富的基础,旅游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则是致富的有力保障,他说:“我一个普通农村人能有今天收获,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离不开泸定红色文化的支撑。”

“过去到处打零工,只能填饱肚子,现在呆在家里招待游客,收入有充分的保障。”一提及乡村旅游,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村民雷元强兴奋不已。自从修建小桥流水,办起了农家乐,他的命运就彻底被改写。

而对于自己农家乐不缺生意的原因,雷元强将功劳归于樱桃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杵坭乡位于泸定县城南面、大渡河西岸,境内有红樱桃1500余亩,是中国果蔬协会命名的“中国红樱桃之乡”的核心地,目前当地已举办多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同时该节还纳入了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范畴,推进了当地特色餐饮、赏花品果、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据统计,杵坭村现有农家乐、民宿36家,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在“中国最美藏寨”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一幢幢充满浓郁风情文化的建筑十分抢眼,罕额庄园是代表之一。在该庄园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乡村秀景,还可以亲身体验丹巴传统土陶制作、传统木版画和嘉绒手工艺刺绣等传统民俗手工艺文化。

“目前我州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向好,要想将乡村旅游做出成效,就要让游客愿意留、留得住,这就需要在特色文化上动脑筋,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始终将文旅融合放在第一位。”据罕额庄园负责人降初介绍,该庄园营业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并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2018年,该庄园还入选 “乡村遗产酒店”首批示范项目,成为丹巴县促进乡村遗产资源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聚焦民宿把牢发展方向

在道孚县东北部距离县城65公里的玉科镇街头,放眼望去,“因喀精舍”的招牌闯入眼帘。近段时间,“因喀精舍”老板七美总是忙着接待游客。七美说,过去靠着放牧生活,收入有限生活水平低,开办“因喀精舍”后,一年收入几十万元没有问题,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善。

去年国庆小长假期间,“因喀精舍”“玉科花海驿站”等精品民宿迎来了它自开业以来最火爆的时刻。不少操着外省口音的游客依靠高德地图和各大涉旅电商平台的指引陆续来到了这片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藏乡之地;俊男靓女的游客们玩着抖音吃着烧烤,很快就把这个小店玩成了假期间网络上的打卡网红地。七美告诉记者,目前玉科镇已开办了几家民俗酒店,形成了较稳定的产业链,玉科镇的人均纯收入直接上升到1万元左右。

在稻城县的香格里拉镇,彩色卵石铺就步行道,水景与绿树相映成趣,鳞次栉比的藏式风情建筑展现新姿,引得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然而过去,这里却是被嫌弃的“偏僻角落”。随着乡村旅游的推进,该镇从镇里到乡村,所有闲置房变成了抢手民宿。

丁杰东是亚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几年前,他家破旧的闲置房摇身一变,成了风情浓郁藏家小洋楼,经村上帮助协调,他将该房出租给景区旅游公司,一年有25万元的收入。亚丁村其他34户村民的闲置房,也都在当地旅游产业的辐射中齐刷刷变成了“摇钱树”。

在川藏公路国道318线沿线的雅江县河口镇相克宗村,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骑行客和自驾游客入住“布珠三姐妹客栈”,在乡村旅游中发展起来的“布珠三姐妹客栈”被游客们称作“318国道上温暖的家”。据了解,在布珠家的带动下,现在的相克宗村,有10户人家在开客栈,还有一部分把房屋出租给外来的老板开餐馆,整个村落成了游客在国道318线上歇脚的重要驿站,村民们收入翻了几番。

在九龙县汤古乡伍须村,彩色卵石铺就入户路,新建藏寨错落有致,藏家乐、乡村酒店彩旗飘飘,一幢幢美丽而独具民族特色的房屋整洁排列在道路两侧,宾客满堂。走进村民泽仁扎西开办的格桑花客栈,舒惬怡人的风光、独具风情的装修、干净整洁的房屋,让舟车劳顿的旅客留恋不已、驻足观望。泽仁扎西的格桑花客栈有十个房间,每年夏季都要接待上千人次的游客,有着不菲的收入。

创新升级增强内生动力

为更好促进百姓致富增收,我州乡村旅游还注重创新升级,通过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创意策划水平,规范发展乡村民宿,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让游客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我们能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的特色所在。”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要做好全州乡村旅游转型,旅游人文尤为重要,需要在该方面用心用功夫,为此,我州绝大部分乡村民宿内均设有标间、商务套房、家庭温馨房等多种房型供游客选择,同时为丰富游客乡村旅游生活,各大民宿还配备有篝火晚会、田园采摘等特色体验项目。

2018年5月,我州正式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流域内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善治、乡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七项行动,全力打造28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期间,我州突破常规,除吃农家菜、赏原生态风景之外,突破乡村旅游产业瓶颈,打造了包括化石文创、音乐狂欢、金矿探秘、藏寨寻趣在内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有效推进了泸定、康定和丹巴等大渡河沿岸乡村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个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甘孜”催生出了“美丽经济”。据统计,截止2020年末,我州旅游接待和综合收入分别达到3100万人次和341亿元,成为全国旅游热度最高、游客评价最好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州旅游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乡村旅游功不可没。据统计,我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直接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804元,助推2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摘帽,创建泸定县、乡城县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为旅游产业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九大报告中的二十字方针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一路走来,我州乡村旅游发展奋勇前行,成为我州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面对新一轮的征程,它仍不忘初心,积极为我州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 上一篇:我省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老党员老干部报告会
  • 下一篇:我州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老年书画暨历史图片......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