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7月14日
开栏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专栏,聚焦我省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敬请垂注。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
人物名片:
王丛林,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科研一线默默坚守33年,在核动力、核材料、核燃料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推动核动力技术跨越式发展。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局先进个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莉莎
7月13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在海南开工建设。而在千里之外的成都,王丛林不禁感慨,“十年磨一剑,玉汝于成!”
“玲龙一号”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历时十余年自主研发。作为党委副书记、院长的王丛林,是核动力院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王丛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8岁时,王丛林已是核动力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获奖无数。此时,一项重要科研任务进入关键期,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主动请缨,再驻科研一线。而这一驻,就是近10年。
这期间,王丛林几乎每天都在科研现场度过,“5+2”“白+黑”成为常态,每天吃、住在现场,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置。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王丛林甘之如饴。他开玩笑说:“第一代核动力院人最初来到这里,住的是‘干打垒’、喝的是池塘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当年可好太多了!”
这期间,他想得最多的是工作,关注最多的是科研现场。2017年,妻子病重住院。王丛林一边陪伴一边关注科研现场,反复叮嘱同事“现场要注意节奏,稳中求进”。
2020年8月,57岁的王丛林出任核动力院院长。此时,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即将并网。而中国核动力事业也已经历三次创业,实现了关键技术从“跟跑”到“并跑”,跻身先进核电技术行列。
在即将启航四次创业的关键时期,王丛林需要思考:未来中国核动力如何完全“并跑”,关键技术实现“领跑”?核动力事业如何更好地惠及社会?他说,“核动力院作为我国核动力科研创新的排头兵,自主创新之路还要持续不懈!”
在王丛林的带领下,“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工程项目在漳州等地稳步推进,持续优化改进;更先进、更安全、更经济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以先进核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与核动力专家前辈一样,王丛林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让技术惠及更多群众。为此,他推动调整和优化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国内使用的医用同位素90%以上依赖进口的情况,在王丛林的支持下,核动力院加码医用同位素自主研发。目前,核动力院已布局“两堆研发、两堆生产”,进行多类医用同位素研发,力争尽快实现医用同位素自主化生产,让患者能享受更稳定、低价的核医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