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双圈”规划纲要解读④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怎么干?

四川在线    2021年10月22日

    “公共服务是促进区域内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重要基础性支撑。”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指出,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规划纲要》明确列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和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怎么干?四川在线记者为此多方采访。

融入双核

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规划纲要》着重强调了“强化”一词。在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看来,这一方面体现了川渝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基础有条件,地缘的接近性和文化的亲缘性为两地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石;另一方面也存在发展的不均衡性,需要在接下来推进中不断强化。

对此,《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大双城经济圈对周边地区支持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比如,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规划纲要》提到,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推动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

“成渝地区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分布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区域间和城乡间存在较大的级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认为,要构建融入双核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分享机制,辐射提升成渝地区相关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丁任重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需要通过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协调协作,从而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周边城市在公共服务上的发展。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此前也提出,圈层推进是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要推进成德眉资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大力推动成都市优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资源向环成都经济圈延伸。

瞄准短板

提升公共服务基础水平

自去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两地已经在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构建机制、开展合作,不断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加深两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

虽然川渝两地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工作成效显著,但在汤继强看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工作已经逐步迈入“深水区”,这就好比低处的果子已经摘完,现在就剩下高处的果子需要想办法摘。

“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利益非均衡问题,这就需要两地推进协调办公室下功夫去解决。”汤继强指出,比如两地医保、社保的缴纳标准不一导致的落差问题,能否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来削峰填谷,即国家支持一点、地方政府补贴一点,个人缴一点。

“目前川渝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工作还处于由浅入深的阶段。”盛毅指出,以前两地都是以行政区在推进,比如在公共服务建设上只考虑常住人口,现在还需考虑流动人口等,需要在更大区域、更大范围上进行共建共享,推进的制度也要根据实践不断完善。

贾晋认为,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区域内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坚持先易后难、民生优先,有序推动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实现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

加强共建

共谋增进区域民生福祉

在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规划纲要》强调,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在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看来,两地亟需建立统一市场体系,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及各类标准体系衔接协同。

“要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重点,在成渝毗邻地区率先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贾晋指出,在政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领域搭建一批公共服务重大功能性平台,包装和策划一批公共服务重大项目。

《规划纲要》提到,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在汤继强看来,川渝两地文化同根、山水相连、性格相近,在教育文化体育资源的合作共享上空间更大。

在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方面,《规划纲要》提出,统筹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联手打造“巴蜀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品牌,打造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

“川渝两地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是因为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又亟需应用型人才,目前两地应用型人才并不充足,所以有必要在两地的中间区域,比如内江、广安等地,联合华为、腾讯等大型技术公司共建共享职业人才培养基地或院校。”汤继强建议。

鲁荣东也认为,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更加强调“以城育人、以人兴产”的发展理念,通过对人需求的深度挖掘,完善公共服务,打造舒适环境、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才集聚,带动相关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 上一篇:四川首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决赛举行
  • 下一篇: “双圈”规划纲要解读③丨基础设施短板如何补?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