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2年04月22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鸿
近日,省教育厅面向全国遴选组建四川省法学教师专家智库,旨在服务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前列“法学+”人才培养基地。无独有偶,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也与天府中央法务区明确了多项校地合作项目清单。
这些举措无不助推着天府中央法务区的起势成型。
去年2月5日,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启动运行,旨在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运行一年多来,已引进涉法律服务机构100余家;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等司法资源也在此布局。
一年起势成型,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引力”源于什么?法务资源集聚产生了怎样的“磁场”?
“引力”
全链条法务业态初步形成
过去一年,北京通商(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巍几乎每个月都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往返。
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后,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在此设立了成都分所——这是近20年,“通商”在北京以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所。“分所成立后,我们在川渝地区的业务量增长了约30%。”陈巍介绍。
不仅是“通商”,截至2021年底,天府中央法务区内律师事务所数量已达成都全市的7.2%。
“法务区‘法商融合’的发展环境对律所和企业都有吸引力——企业聚集,律所的业务空间更广;法务资源聚集,企业的发展之路更顺。”上海中联(天府)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国荣认为,法务区与商务区的伴生关系,是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引力所在。
陈巍表示,引力还源于政策优势。据了解,一年多来,从国家部委到省委省政府、再到成都市及天府新区,都为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律服务产业集聚及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陈巍说,“天府新区的人才政策,吸引到北大、人大、复旦等知名高校法学人才加入我们团队。”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曹代学表示,强大的引力也离不开强劲的改革推力。今年初,“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名单发布,“四川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被推荐为“中国改革2021年度特别案例”。曹代学说,“省委、省政府将法务区建设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置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和依法治省全局统筹部署,作为一项重大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推进实施。在此过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牵引着法务区快速起势。”
据统计,目前,法务区内已聚集了100多家涉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律所、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税务等机构,全链条法务业态初步形成。2021年,涉法律服务机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9.9%,完成税收同比增长200.2%。
“磁场”
法治实践创新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人脸识别、电子签名、自助拷贝……在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全国检察机关第一台律师自助阅卷刻录一体机可帮助律师几分钟内实现异地阅卷。
类似科技和法务的融合创新,在法务区内还有很多。
曹代学表示,法治要素配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法务区筑起了“创新磁场”,让法务区成为法治实践创新的热土。
记者了解到,目前,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外国律所设立代表机构等司法领域改革已在法务区率先探路;天府中央法务区公证研究院、公安部批准建设的网络安全实战基地、国家版权局设立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等多个法治创新和研学平台在法务区聚集。
创新融入到各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成都破产法庭建立“预重整”制度,帮助“困境”企业重生;成都互联网法庭制定互联网借贷纠纷审查规则,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知识产权检察专班在全国首创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指标体系,保护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磁场”也带动法务资源互动与协作。
“我们与多家入驻法务区的单位签署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实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一盘棋’、维权服务‘一张网’。”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部负责人李雨尧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协助行政执法、法院巡回审理和公安刑事侦查案件552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实践的创新,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去年,四川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2.1万户、同比增长23%,吸引落户注册高能级总部企业增长46%,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授权等相关的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61.3%。
四川省新立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正在开拓东盟市场,该公司董事长马忻表示,“新的贸易领域,可能会遇到新的法律问题。法务区设立‘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组建‘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成都中心等,为我们企业‘走出去’增添了底气。”
“一年起势,五年聚能。”曹代学表示,未来,法务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强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法律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