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理塘治沙:一场“生命禁区”的绿色博弈

四川日报    2014年07月11日





核心提示

    这是一局与大自然的博弈,进退间关系到高原牧民生存的根本,为了保住这片孕育生命的草原,四川理塘县已经在海拔超过3900米的荒原上开展了长达7年的治沙工作。

    通过努力,理塘县已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47315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当地老百姓创造了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

    理塘县城,这里有国道318线穿城而过,这里又名“世界高城”。城区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人视为“生命的禁区”。世世代代的理塘人在这片草原上生长,但目前沙漠化却危及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

    大风起兮尘飞扬,飞沙罩高城,这是7年前理塘县城的真实写照。而经过林业工作者7年的奋斗,理塘县已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47315亩,漫天黄沙逐渐归于平静,理塘县土地沙漠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6月中旬,记者来到甘孜州南部这片海拔最高的草原上,见证治沙的艰辛与曲折。
 1 绿色博弈之“困”:自然条件恶劣,草地沙化触目惊心

    甘孜州理塘县位于318国道线上,地理位置上紧邻我国西北沙区,土壤质地多为砂土至轻壤土。同时,第四纪冰川末期剧烈运动,导致河流中心不等量的下沉、改道,废弃河床为土壤沙化提供了大量沙源。而大风、干旱和暴雨进一步成为土地沙化的催化剂。

    每年的6、7、8月是高原的集中降雨时段,大量雨水将无植被或植被少的土地冲蚀,形成沙流,覆盖草场,导致草场沙漠化逐步蔓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高原草场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沼泽、水塘、溪河干枯,泥沙裸露,形成新的沙源,循环往复,草场沙漠化日趋严重。

    根据近几年气候数据来看,连年干旱对理塘土地沙化影响较大,尤其以“干冬”气候条件破坏性最大,植被生长不良,甚至无法生长直至死亡,以致土壤裸露形成沙化土地。

    对草地重用轻管,超载过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牧区改革,牧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牲畜数量快速增加,由于忽视对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特别是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草地利用极不合理,致使草地板结、龟裂。“一片草原变为一片荒漠。”理塘县林业局项目办主任、治沙办负责人祝希强至今都难以忘记实地监测的那个景象,触目惊心的草地沙化,不仅没有一只牛羊,甚至不能保持水土。

    理塘县冬季风力非常强劲,一到冬季,大风吹起沙石,呼啸而来,不仅破坏草场的生态,更让高城百姓在沙尘中度日,苦不堪言。风沙甚至被刮到邻近的县城,造成其他城市的环境污染。
 2 绿色博弈之“惑”:缺乏设备,用脚印“绘”出沙化地图

    要治沙,必须要有准确的数据,但沙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想到项目刚实施时的测量和设计,祝希强感慨颇多:“记得有一年2月,我们用人工测量的办法,来规划我们最先治理的高城镇、奔戈乡、藏坝乡,由于当时处于高原冬季,风夹着沙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不到一天,我们的脸就开始脱皮。”

    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缺乏先进设备的支持。由于资金少,他们只能用手掌型的GPS来人工测量草地沙化面积。有时在对面积较大的一块沙地测量时,他们必须在中午12时就出发,一走就是半天,直到19时才能回家,祝希强说,“很多时候回到家中脚疼得都抬不起来。”正是他们以一步一步脚印,最终绘出了理塘县的沙化地图。

    2009年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县沙化土地总面积已经达到568065亩,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地(丘)面积为21055.5亩,半固定沙地(丘)面积102615亩,固定沙地面积296890亩,沙化耕地面积9750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137754亩。理塘县的土地沙漠化治理迫在眉睫。

    但是比起面积还在扩大的沙化草地来说,更为严峻的是,这里的草地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适应这样高寒地区的环境物种缺乏,用什么治沙,更成为治沙成败的关键所在。“过去也有零星的沙漠化草地,但在治理中由于种植成活率不高,治沙效果并不明显。”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
3 绿色博弈之“路”:双管齐下,不仅要建而且要管

    在理塘县,除了以康巴披肩草为主外,其他植物的选择也必须因地制宜,经过多方考虑,理塘县将沙棘、三颗针、茶镳子三种高山植物作为防止草甸土流失的主要植物,这三种植物是理塘县本土植物,成活率高,还有药用价值,如果大量种植,在3年后也会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我们专门在育苗基地对三种植物进行种苗培育,目前已经有30亩以上的种苗,这些种苗将在治沙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

    说干就干,干部们挽起裤脚,扛上锄头与老百姓奔赴第一处治沙点——奔戈乡。

    在奔戈乡的一处沙化土地治理点,一边山坡青草遍地,一边山坡沙沟纵横,“其实两边山坡都进行了沙化治理,但不同的措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祝希强说,牧草较好的山坡在治理时采用了5厘米的培土,而效果较差的山坡采用的是3厘米培土。

    通过一次次努力,不仅在培土方面找到了最好的比例,也在种植的作物上找到了突破口,在种植青草的同时,再种上高原的沙棘、三颗针、茶镳子效果更明显。

    理塘县积极探索治沙经验,工程化治理和生物化治理同时进行。工程化就是在每处沙沟下都建立一座挡墙,挡墙将沙流挡住,而让水流通过;而生物化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物种,保持泥土不流失。

    7年的工作,理塘县总结出自己的治沙经验:沙化治理不仅要建,而且要管。理塘县专门建立密切的监测制度和措施,以每亩4元的价格,聘请当地牧民进行管控,保护刚实施治理工程的沙化土地不被放牧和人为损毁。
 4 绿色博弈之“苦”:缺钱缺人,林业职工背土种草

    “现在就等我们大干一场了。”祝希强说。

    殊不知,找到治沙途径后还会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比如,培土从哪里来,会不会引起新的生态破坏,让当地政府绞尽脑汁。“治沙培土利用高原修路挖掘出的废土,既避免工程队将土遗弃形成新的生态问题,又为我们解决了培土来源,”祝希强对培土来源很满意,我们还利用以前的干土饼作为培土,其实就是以前采集的草甸土堆积的土墙,如果原生土使用完后,未来可能还要引进生物带来进行新一轮的沙化治理。“现在虽然每年的投入都有较大增长,成本每年也在不断增加,不过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对于治理的难度,祝希强为我们抛出底牌,现在每治理1亩沙化土地需要1400元,而每亩只配套625元的项目资金,只能尽可能节省资金。

    理塘县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机械化作业,全靠人背马驮,而劳动力的缺乏更令他们苦恼不已。

    “每年4、5两个月,正是沙化治理下种的黄金季节,如果太早,高原的冰雪会把草种冻死,如果太晚,气候将不利于草种的生长,而这两个月是理塘县农牧民挖虫草的季节,也是他们一年经济收入最高的两个月,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来帮助下种,我们也只有自己扛上锄头,背上背篓,背土种草。”

    去年4月,理塘县林业局100多名职工就自己进行草籽播种,而每天30元的下乡补助对比聘请工人的100元/天,职工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这也没有办法,作为林业人,我们必须要保住一方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而治理好沙化土地,我们义不容辞。”理塘县林业局局长杨正康说,不管实施难度再大,也要坚持下去。 
5 绿色博弈之“喜”: 7年努力,47315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随着祝希强,我们来到了奔戈乡另一处治理点,围栏将草地包围,不让牛羊进入,在沙沟旁,茶镳子、高山柳等植物将土地进行固定,中间是大片的草场,奔戈乡村民绕节感慨:“已经有6年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草场了。”“这是治理了三年的土地,现在牧草已经有成人膝盖高,由于草原土地非常脆弱,草甸最多能达到10厘米厚,如果草甸土流失,草地必然会沙化,所以这块草地暂时还不能作为夏季牧场,等冬天牧草枯萎了,能为牧民提供冬季的牦牛食料。”

    我们踏上草地,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蝴蝶、蜜蜂在野花上起舞,小鸟、青蛙也在尽情的欢唱,映照于蓝天白云间,“现在这片草场已经在自我恢复,这几年到理塘来繁殖的白鹭和仙鹤数量也明显增加,还有许多原生牧草也开始生根发芽,用不了多久这片草地就能够成为牧民们的牧场。”

    牧草的茁壮成长,令当地的百姓也非常高兴,“以前意识不高,没有采取科学化放牧,去年我们还在30公里外的草场放牧,现在这片草场离家就近了很多。”对于逐渐恢复的草场,绕节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失去草原,牧民就失去了一切,”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只有良好的生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对于牧民,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源。

    在理塘县,牧民除了放牧,最大的经济来源是虫草和松茸,而如果草场消失,将直接导致虫草和松茸绝迹。

    通过近7年的试验和努力,理塘县沙化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47315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9315亩草地植被得到恢复。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治沙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贡献,草地植被的恢复,也为改善理塘县的大气候和当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生态变美了,将为理塘县带来丰富的旅游资源。(耿冉 记者 陈建兵)

  • 上一篇:暴雨袭击四川受灾严重 强降雨还将持续
  • 下一篇:甘孜军分区召开宣布领导班子调整命令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