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深山有远亲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德格县加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纪实之一
何晓春与结对“亲戚”的全家福。德群办摄
■ 记者 田杰
“太阳出来暖阳阳,认亲干部串门忙;推心置腹拉家常,了解困难在现场;你来我往情谊长,城里‘亲戚’帮大忙。”在善地德格,诸如此类的山歌表达了农牧民群众对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发自内心的赞许。
走山路、进村寨、入牧场、访寺庙,探访雪山脚下、白云深处的“亲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实实在在地送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促膝谈心,一次次电话问候,一件件好事实事,让“亲戚”们暖在心里、喜上眉梢。
“结对认亲”,绝非表面文章,而是承载着实实在在的内容:每月电话联系一次、重要会议传达一次、党纪国法宣讲一次、惠民政策讲解一次、发展思路指导一次、实用技术传授一次、春耕秋收帮助一次、子女上学动员一次、重病住院探望一次、重大节日走访一次;有重病住院必访、有子女辍学或待业必访、有意外灾害必访、家中有人去世必访、有思想异常必访、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必访。“十个一次”和“六必访”,既是量化指标,更是考核制度。德格县硬是把这项常态化的工作模式抓得有声有色。从烈日、风雪中的艰难走访,到草原深处的苦苦“寻亲”;从“联系卡”填写时的“不屑一顾”,到黄昏夜幕时的“登门等候”;从先前的“兵团式”集中看望,到随后的“每月轮换背包进驻”;从“一对一”档案的建立,到“亲情”信息库的完善;从最初的“避而不见”,到而今的“敞开心扉”;从有事找‘亲戚’,到凡事问‘亲戚’;……一番脚踏实地的真“结对”、真“认亲”、认“真亲”,不仅填平了机关与基层、干部与农牧民群众之间的感情“鸿沟”,而且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记者在德格采访期间,常常能听到这样感人的故事:生病了,有“亲戚”联系医院;缺技术,有“亲戚”上门传授;去办事,有“亲戚”可以咨询……难怪牧民们纷纷主动要求与干部结对,进而出现了“争亲戚”、“抢亲戚”、“夸亲戚”、“念亲戚”的欢欣场景。
中秋节前夕,记者在白垭乡冷茶村采访时,村民扎西班九一边整理着货架上商品,一边津津有味地哼着小曲。这位神态安详的老人,两年前完全可不是这样。他清楚地记得,2012年8月15日早上,正在家里喝早茶时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当他打开房门时发现是三名“干部模样”的人。其中一位中年人直截了当询问 道:“你是不是扎西班九哦?我是你的亲戚,今天我是特意来串门的!”扎西班九一脸茫然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素不相识的“亲戚”,然而,当他从“亲戚”手中按过哈达、茶叶和糖果时,当他将“亲戚”迎进屋里拉家常时,他终于知道了这位突如其来的“亲戚”不是别人,正是县委书记何晓春。在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中,毫无“官架子”的何晓春虽问得仔细、记得认真,可扎西班九却显得是那样的不以为然。临别时,何晓春将当场填写好的“结对认亲卡”递给了扎西班九,并郑重其事地承诺道:“大哥,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戚’了,有什么事尽管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力帮助你的!”尽管何晓春说得情真意切,可扎西班九依旧是半信半疑。在日后的一次次接触中,他对“亲戚”的好感虽渐渐增多,但对“亲戚”作出的承诺始终觉得是“信口开河”。然而,去年4月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地改变了对“亲戚”的看法。4月的一天下午,扎西班九在家中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家人和好心的邻居一下子就像是无头苍蝇,不知所措。这时,他的儿子突然想起了城里的“何亲戚”,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通了电话。没想到何晓春接罢电话,立即联系车子到了他家门口,并在第一时间将他送到县医院手术。在手术抢救期间,何晓春也赶了过来,并与其家人一道寸步不离地等候在手术室外。当得知扎西班九由于病发突然,其家人在护送时忘记了带钱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时,何晓春一面赶紧垫付了押金为其办理住院手续,一面及时从家里搬来被盖、暖壶等日常用品。3个小时后,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何晓春急步上前,向援藏主治医生询问道:“严医生,手术成功不?他的病情稳定了吗?有没有生命危险?”严医生信誓旦旦地说:“请何书记放心,手术非常成功!幸好送得及时,不然恐怕就危险了!”何晓春一听手术成功,他激动地握住严医生的手连声致谢。在安顿好陪护家属的生活后,何晓春一直守候在“亲戚”的病床前,直至深夜,直到扎西班九儿子边拉边劝地将他送回家中。在扎西班九住院期间,何晓春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到医院看望,陪他摆龙门阵,劝慰他安心治疗。即使工作再忙,也会主动向他和医生电话询问治疗情况。不仅如此,何晓春还亲自安排退休在家的妻子每天送饭、送水,直到康复出院。何晓春的举动,不仅感动了扎西班九一家人,而且也感动了他的病友。更让他感动的是,当扎西班九康复出院后,何晓春还帮助他家建起了一个固定资产达3万元的百货小商店,每月收入至少不下1200元。如今,扎西班九一家逢人便说:“要不是‘何亲戚’,我们真不晓得这日子咋个过?‘何亲戚’确实是比亲人还要亲的真‘亲戚’!”
在德格,像这样真实的干部“亲戚”结对帮忙带来希望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采访中,记者信手拈来、感慨万端——
柯洛洞乡牛麦村泽仁旦珠为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而无计可施,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健主动向“亲戚”伸出援手、共度难关——自己工资帮一点、发动纪委干部职工捐一点和借助社会力量赠一点,“三个一点”不仅已为就读西南交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女儿四朗拥措筹措了3万余元的学习和生活和费用,而且还为她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小女儿扎西泽措今年也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正当泽仁旦珠为小女儿的学费犯愁时,王健及时将2000元现金送到他家中并表示:“兄弟,请放心,我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两个女儿,我每月会准时向她们分别提供300元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面对“亲戚”的无私大爱,泽仁旦珠父女三人除了感动、感激、感恩,便是喜悦与热泪。
达马乡党委书记李新才的“亲戚”干布不仅是折东村首屈一指的特困户,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尽管李新才曾多次劝他到县医院治疗,可他始终“油盐不入”。在前后三次有家访中,他最终说出了实情:“李书记,不是我不想治,而是家里实在没有办法,妻子残疾在身,儿子又在读书,要是我再去住院治疗,恐怕这个家就支撑不下去了!”经过苦口婆心的开导,干布终于勉强答应。去年12月,李新才资助1000元住院金将他送入了县医院,可半个多月后,不断加重的病情迫使他不得不选择“放弃”。闻讯的李新才立即赶到医院,不仅当场结清了欠下的4853元医疗费,而且决定马上送他到华西医院继续治疗。万万没有想到,几天之后,病情急剧恶化的干布去世了。为妥善处理其后事,他发动乡上的党员干部很快筹集了2000元安葬费,并按当地风俗将他入土为安。今年6月2日,当干布的妻子拿着报销后的医药费偿还李新才时,他不但婉言拒绝,而且深情地说:“既然我们是‘亲戚’,那就是一家人。一家人还用得着客气?欠别人的钱你先还,我的那点就用不着还了。以后,无论是孩子读书,还是家里的其它困难,你尽管告诉我,我们一齐想办法去克服。”
“自从有了电视,我们夜晚再也不寂寞了!”白垭乡窝色村民扎西泽仁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2012年8月的一天,当村干部告知大家,州妇联要与我们窝色60户村民结对认亲的消息时,村民们在一阵“冷嘲热讽”之后,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当远道而来的州妇联干部职工初次登门认亲时,村民们的反应同样表现出了“冷淡”;当挨家挨户走访谈心与集体座谈时,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既然是‘亲戚’,那你们能不能为60户人家分别送一台电视机,也好让我们看上电视。”原本没有抱有半点希望的村民们却被随后的事实给征服了:半个月之后,州妇联不仅筹集了30万元资金为全村60户“亲戚”送来了崭新的电视机,而且还安排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安装调试。当我们第一次看到画面清晰的康巴卫视、西藏卫视、青海卫视等众多电视节目时,全村群众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如今,看电视不仅成了村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也成了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采访中,桑珠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以前,在生产之余,我们就靠摆龙门阵打发时间,尽管乡村干部成天‘带着政策跑、带着政策找’,但我们对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还是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现在,有了电视,我们不但知道了很多,也学会了不少。电视管用,州妇联更实在!”
“要是没有‘亲戚’的帮助,恐怕我这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打滚乡村民细雄说起“亲戚”的好简直是没完没了。腿脚残疾的细雄与患有精神病的女儿相依为命。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7月14日的一场暴雨,无情地冲垮了他家的房屋。县法院院长白玛曲扎闻讯“亲戚”的不幸遭遇后,次日一大早便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他家。热心的村民们正在被冲毁的房屋不远处手忙脚乱地帮他搭建简易窝棚,但见“亲戚”的不期而至,细雄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见此情景,白玛曲扎一把拉住他的手泪眼朦胧地说:“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洪水冲毁了你的房屋,但冲不毁你我之间的兄弟情谊。你放心,我会全力帮助你,并尽快让你住上新房子的!你先把这500元收下,回县城后,我马上为你想办法!”在深情感谢村民之后,白玛曲扎火速返回县城,着手筹措“亲戚”家的建房资金。短短几天之后,当他带着全院干警捐赠的3万多元现金再次出现在细雄眼前时,当他为“亲戚”重建房屋而不辞辛苦地展开多方协调时,当一幢崭新的藏房建成入住时,细雄的内心深处对这位素昧平生的“亲戚”充满了无限的感激:“这两年,我让白玛大哥花了不少钱、操了不少心,我能遇上这样的好‘亲戚’,那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共产党是‘活菩萨’,共产党的干部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亲戚’和真‘亲戚’!”
……
从州老干部局干部刘静主动掏钱为马尼干戈镇马尼村82岁的“亲戚”多吉翻修屋顶,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白迎春经常无偿为浪多乡志巴村“亲戚”古绒多吉买衣服、购水磨糌粑、送酥油、清油、茶叶、白糖等生活物资;从县财政局长乔刚每月出资1000元为在城小读书的俄支乡安戈玛村“亲戚”其美登真的儿子租房,到县畜牧局职工尼玛泽仁资助马尼村残疾“亲戚”白玛扎西治病、购物;从县发改局能源办主任贾国华主动带岳巴乡理公村“亲戚”布迫家的一对儿女到县医院治疗与精心照料,到县检察院干警王宇帮助所巴乡模通村身患白内障“亲戚”益西拉姆重见光明;从到教育局干部阳传丹热心出资5000多元为远在260公里外的俄南乡“亲戚”热巴修缮房屋、购买拖拉机,到资助其孩子到遂宁市安居职业中学读书;……
采访中,县委书记何晓春告诉记者:“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德格县、乡(镇)103个部门的2274名干部以及州级机关37个部门的1823名干部与全县17619户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累计走亲访亲3060批次、行程超过了200万公里,发放慰问金、慰问品以及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668.7万元,仅州级37个部门累计争取项目资1258.77万元。随着干部‘亲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来走村串户,农牧民群众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当年县、乡干部进村狗乱叫的尴尬,变成了干部进村狗摇尾的喜乐场景。跋山涉水走‘亲戚’,走出的是干群的‘鱼水情’,架起的更是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