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稻城县各卡乡思子村党支部书记李生
李生指导群众种植青椒。
■ 稻宣 文/图
稻城县各卡乡思子村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农民创收渠道狭窄,是各卡乡有名的贫困村。2004年,李生担任思子村支部书记。他深入分析群众贫困原因和村委班子现状后,提出了“强班子,重稳定、调产业、助增收”的工作和发展思路。经过近10年的努力,思子村早已旧貌换新颜,群众人均收入实现了两次翻番,稳步过上了幸福生活。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维稳基础
李生深知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开展农村工作的核心力量,他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十分注重加强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目标计划,每月组织村党员组织生活会,学习法律知识,传达各项惠民政策,邀请乡干部讲党课;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修路、修水渠、搞环境卫生等公益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把思子村支部从后进党支部晋升为先进党支部。思子村地处两省、两州、两县和四个乡交界处,边界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流动人员带来的隐患比较突出。为了解决好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他曾多次到边界矛盾纠纷的乡、村协调,加强沟通交流。思子村村民和吉呷乡巨水村村民因蓝月山谷地界问题,与云南省格咱乡郎都村因电站开发发生了纠纷,影响了工程施工。李生主动深入农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竭尽全力协助县、乡调解工作组做好调解工作。思子村民极力配合工作组的协调,化解了矛盾纠纷。李生办事公道正派,是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村干部。为加强管理,他带头组织村四职干部分组在村内、村外进行巡逻、值班。他事必躬亲,疲惫不堪,大家劝他休息,他却说:“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务实的工作作风,他坚持了整整10年,他不知疲倦的付出,换来了思子村的安宁祥和。
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致富
思子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发展经济的意识淡薄,虫草和松茸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李生冥思苦想。为了能更好的找准经济发展增长点,他自掏腰包5000元,先后2次到丹巴、泸定等地考察玉米、蔬菜、畜禽养殖等技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玉米良种(冀陈丹三号)2500公斤,小麦良种2500多公斤,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0亩,玉米和小麦亩产由150公斤增长到275公斤,种植户户均增收100元以上;在改良传统农作物的基础上,李生主动与东头海椒专合组织联系,组织全村28户村民建立120亩原生态海椒基地和25亩大蒜基地,东头海椒专合组织按照不低于3——4.5元的价格收购海椒和大蒜,彻底解决了销售难;种植业有起色了,李生想办法发展畜禽养殖,如何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入?他多次到县农牧部门咨询相关技术,结合思子村实际进行详细论证,落实畜禽技术指导和医疗保障人员,最终确定并培育了5户养鸡大户和2户养羊大户,截至目前,年出栏分别达到1500只和300只,养殖户户均增收达到10000元以上;2011年,他又主动到县林业局申请,将本村的500余亩荒山改成核桃干果基地,县林业局安排技术人员免费长期提供技术指导,干果基地建成后,收益资金5%作为村级活动公益基金,95%按户平均分配。10年过去了,思子村已经不再是穷困的面貌,村民思想观念有了变化。农忙时节,家家户户抢抓农业生产;农闲时,大家都想方设法地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已由10年前的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元以上。
心系群众冷暖,真情为民解困
2012年,我州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以来,结对认亲活动在干部和群众中建立起了一座座连心桥。按照当时的规定,李生并没有结对认亲任务,但他还是主动与村里最贫困的阿穷一家结成帮扶对子。他说,在这个村生活了几十年,农牧民群众需要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他比谁都清楚。为了能让阿穷一家尽快脱贫致富,李生先后帮助阿穷家发展了5亩海椒、养鸡100余只,当年收入过万元。阿穷一家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渐渐摆脱了贫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5月,一场车祸导致阿穷家三口人离开人世,家中没有了劳动力,他们一家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去年8月,他们家的房屋遭受了一场暴雨而成为危房,一家人只得用油布搭成简易的屋棚,暂时容身。阿穷一家的不幸遭遇,李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1.6万余元,自己出资1000余元,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25天,阿穷一家最终住进了新房。
去年下半年,村两委7名干部主动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帮扶,扎西、崩呷、拥珍三家不通公路,人畜安全饮水,用东拼西凑来的水管来勉强维持,遇到枯水季节时常没水、雨水季节水管又容易冲毁。李生和村两委其他干部一起积极想办法,多方争取到5万元资金、水管1000米、水泥5吨,对村引水管道进行全面改造。如今,扎西、崩呷、拥珍等终于使用上了稳定、安全的饮用水,入户路也已经建成。面对村民们的赞许,李生却淡然一笑地说:“村民不富,我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