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木拉乡八洛村村民真它开着播种机,一个小时就轻松搞定了他的2亩多青稞地。
本网讯(叶强平 李广林 文/图)农牧区变景区,牧场变景点,进公司打工,种大棚蔬菜……在理塘农牧区,农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
理塘县是全国120个、全省10个、全州5个重点畜牧业大县。全县拥有天然草地1346万亩,农耕地6.4万亩。农牧产业是承载着理塘县6万多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农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理塘县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发展思路,切合区域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提出了“巩固农牧产业基础地位,提升农牧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发展战略,为该县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拉开了序幕。
为实现理塘县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强农惠民政策的支撑下,自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9亿元,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成草原围栏735万亩。实施草原“三化两害”治理,完成草原鼠虫害治理300万亩次。全力推进428万亩草原禁牧和632万亩草畜平衡奖励,使牧区超载现象得到了一定缓解。每年实施人工种草2万亩,储备青干草400万公斤。基本实现了“大灾能防、小灾可控”。通过多年项目建设,初步改变了农牧区“靠天养畜、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农牧区呈现了农牧民安民乐业,草原生态得到进一步恢复。
理塘县还紧紧围绕创建“百千万”工程(百亩蔬菜、千亩油菜、万亩青稞)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为抓手,建立青稞、油菜、蔬菜高产示范生产基地3.8万亩。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新建农田灌溉渠道12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0多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万余亩。农业机耕率达42.3%、机播率30.3%,良种覆盖率92.1%,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次。按区域分布和气候特点,提出了建设“一带、二区、三中心、四基地”新的发展思路。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粮食增产创造了有利的前提和保障。
由于农牧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局面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牧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需求。为此,理塘县紧紧依托农牧区资源优势,克服“等、靠、要”的旧观念,积极引进牦牛肉加工企业——高城鹏飞公司(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占地92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员工120人,年加工销售风干牦牛肉、金丝肉干系列产品500吨,总产值3000多万元的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生产的牦牛肉产品已远销至成都、重庆、广州、西藏等省区市。带动全县2000多牧户发展牦牛养殖,实现了牧民人均增收600元。2013年引进了以高原生态蔬菜、菌类、药材为原料,以低温冻干加工技术(简称FD)为手段的——高城天然食品公司(理塘县世界高城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规划总投资7650万元;目前,公司已注入资金800万元,建立蔬菜、马铃薯、玛卡、大黄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200亩,安置本地农牧民进场务工40名,招收“9+3”毕业生10名,为培养本地种植工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示范引领,目前该县已培育牦牛养殖、油菜种植专合组织6个,带动了3000多农牧户增产增收。通过积极扶持“藏家乐”、“牧家乐”、“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发展,目前国道318线的“所波骑友之家”已初具影响力,年收入3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牧民转产转业和增收致富,初步改善了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理塘县充分发挥康南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农牧业生态资源优势,依托FD公司在理塘落户发展及鹏飞公司在已取得QS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引进加工工艺、规范工艺流程、创新加工产品,扶持创建“名、特、优、新”地方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引领带动农牧民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实现“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协调统筹发展。结合该县地处国省主干道的区位优势,紧紧依托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农牧业旅游观光景观带。稳步推进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建立专合组织,通过生产资料的重组、劳动力的分工,引导牧民从事旅游接待及旅游商品加工。2013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31.3万头(只、匹),粮食总产1.23万吨。农牧业生产总值3.1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