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龙县政协副主席、县交通建设协调指挥员郑立军
郑立军生前检修公路。
郑立军,1990年高中毕业后招聘为乡镇干部,从事过乡司法助理、乡专武干事到乡长、乡党委书记、区工委主任到县政协副主席、县交通建设协调指挥人员。曾获得“九龙县资源开发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区工委主任”、“全州优秀党委书记”、“全州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参与开展群众协调工作1000余起,用3年时间所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先后帮助200余名群众解决打工就业途径。
■ 九宣 文/图
为群众苦干实干
郑立军刚参加工作时分配到了烟袋乡,在一次下队途中,他遇见一个衣衫褴褛,赤着脚的小姑娘背着一个黑瘦小男孩,躬身在一棵核桃树下捡核桃。小男孩不停地哭,小女孩就说:“弟弟别哭了,等姐姐卖了桃核我们就有钱上学了。”看到这一幕,他的眼眶湿润了,面对贫困的山村和群众期盼的目光,他暗下决心,不把这里的贫困面貌改变了,决不离开这片土地。
郑立军主动向乡党委提出请求,要联系最偏远且不通公路的上海底和白岩子组的28户贫困户。他只身一人到联系的贫困户家里调研,一去就是一个多月,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情况,他制定出了一套发展经济林木、特色养殖业的脱贫计划,通过种植花椒、核桃栽种、土豆和养殖本地土鸡、黑山羊来带动大家致富。为了跑项目、找资金,他奔波于县级有关部门和群众之间,脚磨起泡了,用钢针挑破,继续走,鞋子穿坏了舍不得买一双,拿起麻绳缝补又穿。为了说服群众改变传统守旧观念,搞特色种养,他三天三夜“赖”在人家不走。通过不懈努力,28户贫困户全部验收合格,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贫困户的孩子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湾坝、洪坝乡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是唯一一条到雅安地区石棉县的外出公路一到雨天就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法通行,群众出行、买卖货物、运送物资特别困难,当地流传这样一句童谣:“河连着河,山连着山,河东望到河西边,走个山路走半天!”当官的不把路修好,山里百姓就吃不饱!”
郑立军在担任湾坝乡党委书记时,为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绞尽脑汁,他四处争取资金,到处碰壁。他却乐观的说:“我鼻子大不怕碰,胃口好吃得多”,靠着坚强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采取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加上争取到位的补助资金,他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马,苦干实干,修通了湾坝乡39.5公里的通乡路,新架设了该乡钢索桥11座,解决了6700多人的行路难题。
为工作亲力亲为
1994年至1998年郑立军在县属重点企业龙财公司兼任办公室主任、企管科科长,负责龙财公司办公室工作,分管挖金沟铜选厂、矿山管理等业务,全面负责矿山公路建设。当时修建的一条公路要经过一段叫“柏香林”的路段,该路段全在高山峻岭之上,悬崖峭壁,山石林立,长达11公里没有一寸土质层,为了搞好工程建设,郑立军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带队上山,天天吃住工地上,每天都要在数百米的峭壁上摸爬十来回,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随行的同志因为恐高无法跟进,最陡峭的地方的勘察都是他亲力亲为,当地的村民佩服的戏谑道:“比猴子还麻利!”一年多,他仅仅回过家里一次,年幼的儿子见了他,竟然都不认识了。
1997年挖金沟铜选厂所在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9名工人被无情的吞噬,崭新的厂房化为乌有,新凿的矿洞被泥石掩盖,在这人力不能掌控的天灾发生后,郑立军迅速带队抗灾抢险,不等不靠不要,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处理善后,组织人力物力重建工厂,有人预计至少3个月才能恢复生产,可他仅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抢通了公路,修复了机械设备,恢复了生产。公司领导感慨的对他说:“你真是铁打的好汉!”
为群众忠孝难两全
在基层工作中,他每到一个乡镇都会了解全乡有多少孤儿、五保老人,有多少特别贫困户,有多少因病返贫的群众,将这些牢记在心每月走访慰问,结帮扶对子,并长期帮扶孤儿和特困户。
“忠孝不能两全”,郑立军把时间花在群众身上太多,为家庭付出却太少,他有着一个个永远无法舒缓的心结——在湾坝水电开发工作的紧要关头,母亲因癌症去世,他最终没有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提到这事,这位铁骨硬汉不禁潸然泪下,他说:“没有能尽到人子之责,没能报答母亲恩情,他是不孝之子。”在斜卡乡征地拆迁的紧要关头在家务农的妻子却因病倒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他却在工地上调解纠纷,没有能送上一杯热水。他说:“作为一个丈夫,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能尽到人夫之责,没有能给她应有的关怀,我不称职!”
为工作鞠躬精粹
2013年6月10日,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也是瓦九路建设工程最紧要的攻坚阶段,各标段施工队趁着这几天天气状况良好正抓紧时间铺设水稳层。想到最近路面铺设还需要马上协调村组支持施工队采挖1000多方的石灰岩,郑立军又一次选择了放弃假期休息,并要求协调办的高学明、刘心武两位同志和他一道上山去找到正在山上采集虫草的村组干部就采挖石灰岩的事情再做一次协调。通过一个上午的耐心协调,最终村民们答应以每方4元的价格将石材出让给施工队。当3人回到指挥部驻地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炊事员刘永红看见郑立军便抱怨总是没有正点吃饭,饭弄好,郑立军却突然一拍大腿说:“再等一下,我到山上有信号的地方给县上打个电话,要跟林业局长马文才协商一下采石灰岩牵涉砍伐部分杂木的事情。”话还没有说完,人已走出了指挥部大门。当他们安心的吃完一顿饭,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11时。
“你去倒车,我有点不舒服,要休息一下。”郑立军对刘永红说道。
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郑立军回来,刘永红担心天色黑暗老郑不识路径发生危险,便拨通了郑立军的电话:“老郑,你在哪里?需要我把车开过来吗?”“你就在路边等我,这里到处是水坑,车开过来容易陷着……”老郑话还没有说完,电话那头传来了嘟、嘟、嘟的忙音。刘永红心里咯噔一下,他一边大声呼喊老郑的名字,一边跑下路坎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寻找郑立军。
当来到一处水塘边上时,水塘中央漂浮着郑立军的衣服一下映入刘永红眼前,“老郑,老郑,来人啊!救命啊!”刘永红一边呼喊一边涉着齐腰深的水向水塘中央奋力靠拢…….
“老郑,你坚持住,我马上去叫人!”筋疲力尽的刘永红把气息微弱的老郑拖到岸边后,立即向公路边上跑去。
几分钟后,当路过的一位热心司机和刘永红赶到时,老郑已经永远的停止了呼吸……
清理老郑的随身遗物的时候,刘永红捧着那本被浸泡的字迹模糊的工作日志泣不成声。
郑立军用48岁的人生为民鞠躬尽瘁,他为九龙人民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