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泸定县田坝乡木角村村民高祥英
高祥英种植的大樱桃树已经挂果。
养蜂人高廷明。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泸定县,除了大渡河沿岸物产丰富外,在高半山区则是另一番景象,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是高半山区农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当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大批农民因此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该县田坝乡木角村村民高祥英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高祥英,那还得说到他的父亲高廷明和妻子杨建琼。在木角村这个偏僻的高半山村里,他们一家人分工明确。父亲养蜂,妻子放羊,自己则从事蔬菜水果种植。他们用羊粪为蔬菜水果施肥,再用蜜蜂为果树授粉,采得的花粉又可以变成蜂蜜。高祥英说,他家也有“三大产业”。但在记者看来,高祥英这位朴实的高原农民,正在用循环发展的方式开启自己的致富“密码”。
■ 记者 周华 文/图
贡嘎山下养蜂人
4月16日,毗邻贡嘎山的木角村艳阳高照,汽车驶过几公里平坦的乡村水泥路、再通过一段砂石路后,记者来到了高祥英家。
这是一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房子虽然不起眼,但院子却干净、整洁。就在记者环顾这处世外桃源时,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从林间传来,紧接着无数蜜蜂扑面而来,让记者有些手足无措。“只要身上没有香水和糖的味道,它们一般不会蛰人。”看到记者害怕的样子,高祥英的父亲高廷明从院子里赶了出来。
一身迷彩服,头戴防护罩,第一次接触养蜂人,高廷明的这身行头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高廷明熟练地打开一只蜂箱,蜂列上密密麻麻的蜜蜂让记者的头皮发麻。“蜜蜂在上午和下午都有可能蛰人,那是因为那时成年蜂要出去,工作蜂要‘回家’;工作蜂只能活30天,分桶时要对雄蜂数量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持蜜蜂的发展速度。”站在自家的蜂场里,高廷明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
今年69岁的高廷明早在20岁时就开始学养蜂了。说起自己学养蜂的经历,高廷明如数家珍。那是1966年,一些崇州人瞅准了木角村依山傍水,菜花、水果花、山花多的优势,到村里放蜂。高廷明那时才20岁,看到放蜂人可以自由转场,还有蜂蜜吃,便拜这些崇州人为师学习养蜂技术。临别时,师傅还送了高廷明一把蜂刷作为纪念。从那时起,高廷明便率先在木角村养起了蜜蜂。
1974年,因为养蜂,高廷明成了割“尾巴”的对象,被连续批斗了好几个晚上。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养蜂的喜好,反而激发了他发展壮大养蜂业的欲望。“我们这里有桃花、李花、金银花、油菜花,山上还有成片的五倍子花,五倍子花粉成糖颜色最好,金银花蜜则有药用价值。养蜂讲究‘三睛两雨’,最好是晚上下雨,白天出太阳,这种天气花粉最好,产糖高。由于人手不够,我都采用小转场放蜂,一般只转场两、三公里,走远了一个人不方便。采蜜时要把准季节,要不然会出现人与蜜蜂抢蜜的现象,说不定还会被蜜蜂蛰伤。”在院子后面的一片树林里,高廷明一边分蜂一边对记者说。他还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天天与蜜蜂打交道,这些有灵性的小家伙似乎已经习惯主人的气味,但自己还是被蜜蜂蛰伤过。每次被蜜蜂蛰伤时,家里的碘酒就派上了用场。
“目前我家已经有58桶蜜蜂,产蜜好的年份,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 高廷明告诉记者。高祥英接过父亲的话说,家里养的蜜蜂除了产蜜外,还承担起了为果树授粉的“重任”,果树的坐果率因此而大幅提高。
土里长出了“金疙瘩”
树林边是嗡嗡乱飞的蜜蜂,院子下方又是另一番景象。高祥英指着已经硕果满枝的9棵大樱桃树对记者说,如果当年不砍掉8棵树,这片大樱桃树现在的数量应该为17棵。提起砍树的事,高祥英显得有些后悔。但他话锋一转说,正是当年那次砍果树的经历,才让他走上了发展种植业的路。
在泸定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祥英是试种大樱桃第一人。说起试种大樱桃的经历,他向记者讲起了一个与民工有关的故事。2004年以前,高祥英家并没有种植大樱桃,那时他在当地承包一些小工程,有些来自汉源清溪的民工每年都要到他的工地打工。从这些民工口中,他知道了大樱桃,也听到了清溪农民靠种植大樱桃致富的故事。后来,这些民工渐渐不到他的工地打工了。经过打听,他才知道原来这些民工在家里种起了大樱桃,收入十分可观。于是,他也种下了17棵大樱桃树苗。大樱桃树是栽下了,但只见樱桃树疯长,却不见挂果。2009年,他专门到汉源清溪考察学习大樱桃栽植技术。但还是因为当地没有人涉足大樱桃产业、自家果树又迟迟不见效益,于2010年砍掉了自家的8棵大樱桃树。就在他砍掉果树的第二年,余下的大樱桃树却意外地挂果了,当年,9棵大樱桃树给他家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益。2014年,这些大樱桃树带给他家的收益居然超过了一万元。
尝到甜头的高祥英,从2014年开始,在州农科所的支持下大规模种植大樱桃。他牵头成立了红雪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6户人家加入合作社,种植大樱桃70亩。“原来的大樱桃品种要8年才挂果,现在的新品种大樱桃只需要3年就能挂果,我们去年种下的大樱桃树,今年就有不少开始挂果了。再加上我自学了嫁接技术,辅以蜜蜂采花授粉,大樱桃的坐果率明显提高。”说起自己种植大樱桃、学习嫁接技术的经历,高祥英显得有些“得意”。他说,果树通过嫁接后品质会更好,挂果时间会提前。原来村里都是请那些来自盐源的技术人员帮助嫁接果树,等那些技术人员离开后,高祥英就解开别人嫁接后缠上的薄膜,研究别人是怎么嫁接果树的。随后,就依样画葫芦地折腾。一来二去,自己居然也掌握了嫁接技术,去年自己动手改良、嫁接了一批果树,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高祥英告诉记者,除了种植大樱桃外,自己还种植各种蔬菜,种果树、蔬菜所用的肥料基本上都是自家的羊粪,所以种出来的水果、蔬菜都是无公害的,市场的接纳度很高。去年冬天,仅9天时间他家的蔬菜就卖了9000多元。当记者问高祥英种植业一年能给他家带来多少收益时,他委婉地回答说,反正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我们这儿土质好,光照、雨水适中,特别适合种大樱桃,我专门请专家对自家产的大樱桃与清溪产的大樱桃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我们当地的大樱桃口感、品质都超过了清溪大樱桃。但最让我担心的是,泸定全县已经种植了近万亩大樱桃,如果这些大樱桃全部挂果,那它的市场销售压力会非常大。所以,我最近准备到汶川去看看,去了解一下大樱桃果酒、果汁的生产、销售情况,如果我们县的大樱桃形成了气候,但却不考虑它的市场和延长产业链,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站在自家的大樱桃树下,高祥英流露出了这样的担忧。
山羊住上了“楼房”
在高祥英家的后院,记者见到了两处“洋气”的羊舍,那是两幢两层楼、面积180多平方米的板房。就在这时,高祥英的妻子杨建琼刚好从山上放羊归来,她告诉记者,这两幢板房是用“泸定县2014年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修建的,因为有了这个项目支持,自己家的山羊也住进了“楼房”。杨建琼说,房子的二楼是羊舍,楼下是羊粪池,这样一来羊舍不但干净整洁,还为发展种植业、使用沼气提供了便利。
“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小怕读书、老怕放羊’,所以当地人都不喜欢养羊,但我家却例外。”杨建琼说,自家是从1997年开始养羊的,当时看到市场上有人卖羊,10只羊要1200元钱,她的老公高祥英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1000元买下了这10只羊。高祥英接过妻子的话说,目前自家已经有138只羊,这些羊的母本是本地山羊,公羊是南江黄羊,去年出栏了33只羊,收入超过了4万元。
记者手记:
虽然男主人公只有初中文化,但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型农民。一年10多万元的纯收入,对于一个高原山区的农民家庭来说,那是最好的回报。眼下,高祥英又流转了100亩土地,相信在他的精心经营下,那片土地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