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纪实
盛夏时节,走进甘孜县甘孜镇、呷拉乡等乡镇的一个个村庄,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雅砻江畔徐徐展开:藏式特色农家院落掩映在树木之中,宽敞平整的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眼前幸福美丽的场景,源于甘孜县扶贫开发攻坚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创新扶贫机制、加大扶贫投入,整体推进连片开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扶贫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余应琼
改善条件“换穷貌”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还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新房!”甘孜县东谷片区泥科乡村民泽翁感慨万千。泽翁一家住在斯日村,原来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夏天一屋泥,冬天风穿墙。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他家在夺依村建起了100多平米的新家,房子结实又美观。“搬到这里后,生活生产都方便多了,日子肯定会比过去好。”泽翁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该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将新农办、牧定办设在县扶贫移民局,进行职能整合。同时,整合扶贫解困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户住房、道路、产业发展等突出贫困问题。积极引导村集体实施自建项目,并协调金融机构等帮助农户贷款。去年,该县整合资金1.2亿元,建设村级道路78.3公里,解决4520人安全饮水、3690人用电等问题;完成了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同步完成教育、医疗、科技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遏制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森林、草原综合植被工程任务,兑现落实生态补偿资金3451.92万元,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持力度,落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贫困生资助939.43万元。
今年,该县围绕12项重点扶贫工作,统筹相关工作部门,扎实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
产业扶贫“走富路”
在扶贫攻坚战中,该县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由单村独户、分散单一实施项目扶贫开发方式向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积极引导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对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
该县拖坝省级扶贫集中连片开发项目已建成使用。拖坝乡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行,由甘孜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公司以技术入股方式承包经营。生猪养殖基地以出栏商品猪为主要经营模式,配套生猪自繁技术,实行全封闭现代养殖,目前,基地生猪存栏400头;大棚蔬菜基地以种植时令蔬菜和高原反季节蔬菜为主。并开展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技术免费培训,达到项目区群众人人懂技术、人人有门路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输血”为“造血”。
该县在呷拉乡呷拉村、自贡村建设温室大棚,发展种植大田蔬菜1500亩。目前,24个大棚已投产使用,还有10个大棚即将动工建设。该地区的蔬菜已远销白玉、德格、石渠等地,2013年,全村蔬菜产值达470万元,直接带动人均纯收入增长5000元,成为呷拉村、自贡村的主导产业。
去年,全县贫困村创建星级农家乐或乡村酒店增加数量为23家,新增贫困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增加数为2个。实施贴息贷款12.3万元,拖坝乡移民新村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和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分红达27.2万元。
精准扶贫“拔穷根”
去年,该县各级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真正摸清摸准扶贫对象信息,精准识别129个贫困村、贫困农户6157户、贫困人口14161人,并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之后,该县“对症下药”,合力帮扶拔掉穷根。全县79个机关单位、5个片区工委、22个乡镇219名机关干部职工按照“1+1”“1+N”方式,对6157户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点对点”挂联帮扶,他们深入贫困户家中,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订脱贫计划;搭建平台,动员、鼓励和聚集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20个爱心企业点对点帮扶20户贫困户;积极对接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富阳市、省政法委、国电四川分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邛崃市开展定点帮扶,整合对口援助地帮扶资金和社会爱心慈善资金4468万元。组织种植、养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33名,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贫困村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等。去年,该县实施扶贫项目200余个,促使830户1867人成功脱贫。今年,将投入6.6亿元实施278个重点扶贫民生工程项目,预计在129个贫困村减贫1061户24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