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新龙 精准扶贫强“腰”突破

《甘孜日报》    2015年07月24日

    在甘孜经济板块中,如果把东部看作“龙头”,北部看作“龙尾”,那么,地处腹地的新龙就是“龙腰”。“腰”不硬,身体必然不灵。新龙不振兴,全州的“腰”就不硬。近年来,新龙用新理念新思路,精准扶贫,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让一个国定贫困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随着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新龙县的交通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图为穿城而过的S217线。
     ■ 本网记者 阿连 袁飞 文/图
    昔日的新龙县甲拉西乡曲格村,环境恶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大部分群众居住在土坯房里。从2012年开始,当地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结对、援建地区帮扶”的机制,现在全部村民住上了依山傍水、生态休闲、独具民族建筑特色的新居,曲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曲格村只是新龙县开展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新龙,藏语称“梁茹”,意为林间的河谷,地处雅砻江中游高山峡谷地带,是康南、康北的连接地,因其位于甘孜州的腹心地带,故有“肚脐县”之说。
    “天保工程”实施前,林业开发一直是新龙县的支柱产业,“木头财政”占据整个财政收入的96%,原有5个国有企业,其中3个就是林业企业。1998年8月31日,随着一纸“禁伐令”,全县2000多名伐木工人撤离下山,斧锯全部封存入库,自1972年以来逐步形成的“木头财政”成为历史,坚固的根基也怦然倒塌,新龙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打出“组合拳”
    五大措施确保扶贫到户
    蓄之既久,发之必速。面对贫困,在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勤劳智慧的新龙人民立下愚公志,敢啃硬骨头。他们“内”“外”兼修,外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内部深挖各级干部群众潜力,在州委、州政府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改变命运的脱贫之战。 
    在新龙县委书记公纠的眼里“肚脐就是中心,在甘孜州经济带中,东部是‘龙头’,北部是‘龙尾’,新龙就是‘腰身’,新龙要更好地发挥‘腰身’作用,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打造名符其实的‘钢腰’。”
    公纠认为,“龙腰不壮,甘孜经济带这条龙就难以真正舞动起来。因此,强腰突破、加快新龙振兴,是事关新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事,是历史赋予新龙的时代重任。”
    要强腰突破,振兴新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头上这顶“国定贫困县”的帽子。
    新龙县属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农牧民收入大部分依赖国家惠民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十分艰巨,2013年全县有贫困村90个,国家标准贫困户2515户9790人,贫困发生率为21.6%。
    “十二五”以来,新龙县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把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扶贫开发有序推进,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490元提高到2014年的5867元,年均增长24%;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8067人下降到2014年的8390人。
    “通过兴产业、建基地、扶龙头、育大户、创品牌,在稳固优势青稞产业的基础上,加力发展高原优质油菜、紫皮马铃薯、洋葱、元根、玛卡等特色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责任落实精准,着力实施‘强腰壮体’工程,继续培育高原特色农业,以支撑扶贫攻坚力度。”新龙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德洪告诉记者。
    在扶贫过程中,新龙县全面实行各单位“一把手”挂钩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制度。在一系列扶贫攻坚“组合拳”的作用下,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突出政策扶贫。该县重点抓好三方面的政策保障,即:加强社会保障,把不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不断提高特困群体的生活水平。推进医疗保障,帮助贫困家庭全部参加新农合,切实解决贫困户因病返贫问题。抓好救助保障,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突出产业扶贫。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中间促两头,沿雅砻江两岸建立产业带,让老百姓粮袋子、钱袋子鼓起来,选准产业,为新龙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打好基础,并逐步形成上下两条产业链条”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突出技能扶贫。该县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余元,由县农广校、林业、畜牧部门承担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以“县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层层培训方式,每年培训就业3000人以上,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场),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使每户家庭都至少有一人掌握生产技术或者科技知识。
    突出社会扶贫。抢抓对口支援机遇,与省司法厅共同编制完成《2012—2015帮助协调新龙县扶贫项目规划》,已争取到的项目投资过亿;争取宜宾市对口援建项目24个,援建资金6450万元;承接浙江省东西扶贫协作项目3个,援建资金900万元。对口支援该县的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帮助贫困乡村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发展制约因素,拿出解决办法,提供科学路径,加大资金投入。
    突出信息扶贫。该县充分发挥包扶部门、包扶干部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注重提供市场、投资、用工三大信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选好项目,发展二三产业。
    唱响“合奏曲”
    “九大精准”助扶贫“突围”
    “过去扶贫,是撒胡椒面儿,项目来了,资金来了,大家都分点,结果实际效果甚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波说,扶贫进入新阶段,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思路和办法都得变,“比如,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必须把真贫挑出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记者了解到,该县已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公平、公开。
    新龙县在精准扶贫大合唱中,唱出了新声音。为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化状况,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坚持精确制导,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分项施策,切实做到工作思路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滴灌、精准脱贫。这一连串以“精准”为核心的创新举措,已成为新龙县统领扶贫工作“突围”的关键所在。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新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分解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三到位”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是部署动员到位。2014年6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新龙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利用召开大小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把政策讲清、程序讲透、要求讲明。三是程序执行到位。严格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组织民主评议,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程序公正、群众公认。
    “三落实”促帮扶落地见效。一是落实结对帮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对90个贫困村、2515户贫困户实施“一对一”帮扶,制订贫困村帮扶规划90份,印发《扶贫手册》2515份。二是落实社会帮扶。以省司法厅为代表的各级各部门深化“挂、包、帮”活动,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深入各帮扶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三是落实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0万元,建设各类扶贫项目32个,项目覆盖贫困村23个,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三强化”保障扶贫工作推进。一是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全面落实县级财政报帐制,无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二是强化目标管理。根据新形势需要,完善《新龙县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扶贫工作目标考核分值由1分增加到2分。三是强化经费保障。2014年,在县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落实工作经费15万元,全力保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
    下好“增收棋”
    发展产业加快脱贫步伐
    妙棋一着,满盘皆活。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在新龙乡村,饮水、行路、建果园、盖大棚、搞养殖……一件件事关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事、实事正在推进。
    按照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上占片区以打造青稞、紫皮马铃薯基地为主,下占片区以打造洋葱、油菜、干果基地为主,河东河西以打造俄色茶、蔬菜、元根基地为主的产业布局。着力突出基地辐射作用,以大盖乡大盖村玛卡示范基地、寺庙村青稞示范基地,雄龙西乡堤坝村洋葱基地以及和平乡油菜基地为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推广种植玛卡200亩、青稞30000亩、洋葱500亩、油菜3000亩。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不断提高农业产值,增加群众收入,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867元,比2010年的2490元增3377元。
    精准发力,使新龙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贫困户居住环境、贫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扶贫工作、农业人口转户进城、“精准扶贫”力度明显加强,扶贫工作不断深入,扶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扶贫如看中医,把准脉,下对药,就能除病根。”如今在新龙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油菜之乡、洋葱之乡、元根之乡、玛卡之乡、洋芋之乡”等,逐步形成“县有骨干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局面,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使广大贫困山村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今天的新龙,“钢腰”渐硬,充满生机。
    
   
 
  • 上一篇:色达县上好基层党课
  • 下一篇:康定市“五项政策”引导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