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记者 袁飞
“玛咖的经济效益很好,这里的自然条件对玛咖生长十分有利。但是,老百姓始终不愿意种植。”新龙县农牧局副局长丹巴格西深有感触。
盛夏,记者来到新龙县大盖乡采访,正看到一些村民在地里除草。
“这是我县培育的玛咖基地。”丹巴格西告诉记者。
“你不是说老百姓不愿意种吗,怎么有基地?”记者问。
“他们不全是农民,他们……”这位副局长有些紧张。
“不是农民是什么?”记者感到其中可能有蹊跷,也难怪,现在都喜欢报喜不报忧,也许是听说有记者要来,他们做的表面文章吧?
“这是你的地?”记者走到一位正在地里忙碌的年轻人面前。
“这地是我们……不,是我们租的。”他显得十分紧张,说起话来有些吞吞吐吐。记者从他的胸牌上看到了他的身份:姓名:李万友,职务:大盖乡农技员。
“租了多少亩?租金高不高?”记者有些好奇。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租了40亩,每亩租金700元。”李万友告诉记者,除他外还有4人,分别是大盖乡农技员沙玛泽古、马红才,色威乡农技员何超,县农牧局技术员谢成才。
“你们都是国家干部,租地搞副业政策允许吗?”记者问。
“没办法,我们心里既着急又担心,都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干的。”李万友说,新龙县属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牧民收入大部分依赖国家惠民政策。为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中间促两头,沿雅龚江两岸建立产业带,让老百姓粮袋子、钱袋子鼓起来,选准产业,为新龙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打好基础,并逐步形成上下两条产业链条”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这里种植玛咖得天独厚,可老百姓听说对土地破坏很大,都不愿意种。没办法,作为乡干部,我们不能看到老百姓受穷,经过商量后决定带头搞试验,把积蓄拿出来,搞起了这个基地。”李万友说起这些显得有委曲的样子。他说,玛咖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近年来玛咖的功能被人们日益重视,玛咖产品也备受市场欢迎。
“现在社会上对乡干部带头承包或租地的做法还有分歧,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是为了群众能够增收致富,再大的风险我们也愿意承担。”李万友说。
“农民很现实,无论你种什么,农民见不到好处是不认可的,所以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新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雪梅说。
杨雪梅,这位曾经担任过新龙县博美乡乡长职务的她,对此深有感触。
她告诉记者,新龙县在稳固优势青稞产业的基础上,加力发展高原优质油菜、紫皮马铃薯、洋葱、元根、玛咖等特色产业的培育。按照县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她担任博美乡乡长期间,为了加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几名乡干部就带头种植洋葱,结果当年收入上万元,在他们的带领下,全乡90%的农户建起了洋葱基地。
近年来,新龙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以“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州“2423”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突出抓好“两大”工程(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具有新龙县特色的现代农业。他们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建设起青稞、紫皮红马铃薯基地、洋葱、油菜、干果基地、俄色茶、蔬菜、芫根等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
45岁的泽仁拉花是玛咖种植的受益者,去年她把自己的一亩多地租给了李万友,虽然在种植玛咖中遇到了干旱和冰雹,她也还赚了700元租金。
听说今年乡干部还要大量租用土地,泽仁拉花把自己的10亩地全部租了出去。“租用我们的土地每亩有700元的租金,现在,村上每天有30多人到玛咖种植基地打工,一人一天100元。”
“乡干部特别是乡农技员为了群众增收致富,敢于做出奉献和牺牲,敢于冒风险‘吃螃蟹’实在可贵,如果没有他们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很难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这样,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县委书记公纠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各级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带动示范下,目前,全县推广种植玛咖200亩、青稞30000亩、洋葱500亩、油菜3000亩。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867元,比2010年增加3377元。
种植玛咖对土地有没有破坏?县农牧局副局长丹巴格西告诉记者,“玛咖的种植由于其大量地吸收氮肥和其他营养物质,使生长地的土壤的营养结构造成很大破坏,因此我们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这样就不会对土地造成破坏。”
新龙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德洪告诉记者,下一步新龙县将以广东、宜宾市等对口援建为契机,通过对口援建省市的影响力,接线搭桥,招商引资,引进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牢固的产业链,壮大洋葱、玛咖、油菜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农牧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