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磊 文/图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记者走进乡城县青德镇呷乃卡村,只见村民们有的忙着在地里收玉米,有的爬到树上摘苹果……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此时,记者发现更多的村民却围坐一起,手里拿着一串东西不停地摆弄着,交谈着。记者走近一看,原来是由十几颗菩提籽串成的手链。村民赐美赐称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菩提籽,它可是当地村民致富的“新宝贝”。
说着,赐美便拉着记者去他家,见识一下让他发财的“宝贝”。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不一会儿便来到赐美家,只见他家白藏房旁挺立着一棵高大茂密的树。“我家这棵菩提树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整个藏区都非常有名,我家11亩地的收成都不如它挣得多,现在它是我家名副其实的‘摇钱树’。”赐美骄傲地说。
乡城,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菩萨遗落的佛珠”。相传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松钦巴来乡城讲经传法,有一天,法王在讲法时,手中的佛珠串突然断落,108颗佛珠撒落一地,其中两颗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法王认为此为因缘造化,预示此地将成为殊胜祥瑞之地。据传,遗落的两颗佛珠早已长成菩提树,其中一颗正是村民赐美赐称家院坝内的这棵。
据了解,菩提主要产自印度、尼泊尔等国,我州乡城县青德、青麦、洞松等乡镇,也有许多野生菩提树。
近年来,受国内外民族工艺品市场影响,菩提籽做成的佛珠串、手串逐渐成为一款热销的旅游文化产品。一般的菩提能卖到几百上千元,而品相好的老凤眼菩提至少要卖到万元以上。
乡城的菩提虽然有名,但传统的销售模式,让这里的菩提“身价”远不如“名气”。为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县相关部门加大了营销力度,精心制作了宣传片,进行品牌打造,并尝试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来对菩提产品进行价值提升。
青德镇人大主席格绒泽仁说,我们逐渐改变去简单的销售模式,以前是将菩提籽一袋袋地卖,现在则是一颗、一串地卖,提高了收入,让菩提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由于大部分菩提是野生的,现在菩提火了,如果不管理好现有的菩提树,那么群众将损失一笔财富。”青德镇镇长里吾丁真说,前年开始,当菩提逐渐成为内地商人的抢手货后,县、乡领导意识到菩提在给老百姓带来效益的同时,如果不管理好也可能会带来麻烦,于是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通过讨论,大会决定村民院内的菩提树属于个人,田间地头的菩提树均属集体所有,由镇上统一管理、采摘、销售,平时村干部带头值班巡逻保护,年底将销售利润分红到群众手中,这种管理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以前我们收入主要靠种水果、挖虫草和采松茸,平均一个人的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仲德村村支书丁真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光是呷乃卡村的菩提销售额就达77万元,每户分得1.4万元,自家有菩提树的家庭,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