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激发“第一书记”工作热情
甘孜县“第一书记”共商扶贫大计。
■记者 马建华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甘孜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但见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复核各村上报的扶贫基础数据。
“你看,这是我们建立的扶贫攻坚指挥信息平台,22个乡镇的书记、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县领导和县级机关主要负责人都在这个平台里面。这几天,我们编发了藏区工作会、州委常委扩大会、精准扶贫政策和知识,以及州委书记刘成鸣怒批部分基层开展精准扶贫不力的种种表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在这里交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这个平台,有助于县领导及时掌握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开展精准扶贫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达到传达信息、掌握情况,及时纠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甘孜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杨志刚掏出手机,向记者演示扶贫攻坚指挥信息平台的有效功能。
杨志刚交给记者一份《甘孜县精准扶贫工作明白卡》,在这份卡片上清楚地写道:“截止2014年底,甘孜县共有贫困村129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有5353户,贫困人口12278人。2015年贫困村摘帽11个,贫困户预脱贫1062户,2438人。”明白卡还详细记载了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基本情况,精确到户,户数、人口、贫困发生率等一目了然。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县委主要领导要求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要当明白人,要对帮扶对象、帮扶措施胸中有数。”杨志刚告诉记者,为了强化精准扶贫工作,各单位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责任进度和项目规划,每名职工自加压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力、有序、有成效。
“第一书记”开赴精准扶贫主战场
今年8月底,33名州级机关派驻甘孜县17个乡镇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与此同时,县级和乡镇机关也派驻96名干部进村担任“第一书记”。该县着重强化“思想教育、能力提升、保障服务、监督管理”,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该县将“扶心”作为提升“第一书记”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教育。县委要求“第一书记”做到思想认识、角色转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自我约束、监督管理六个到位。先后召开“第一书记”驻村动员会、谈心谈话会、县委十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传达会3场次,按照组工干部包片,对思想不上进、不愿攻坚克难的“第一书记”谈心谈话,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心里疏导和思想教育。
强化能力提升,以知促行。县委组织部、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做法、“三分类三升级”“软乡弱村”工作对“第一书记”进行详细辅导;让“第一书记”熟悉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流程、精准扶贫数据分析、具体操作实施,讲解介绍21条扶贫知识。截止目前,采取“5+1”模式开展“精细化”培训2场次;制作“第一书记”通讯录,建立微信群,方便“第一书记”相互学习交流;组工信息微信平台分享交流“第一书记”工作日志13篇;22个乡镇党委每周开展“第一书记”碰头会,相互找问题,提建议,并形成书面材料。开展“第一书记”“我为精准扶贫做了什么?”主题讨论会,并将形成常态化。拟定“第一书记”培训计划,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以会代训等方式,每季度至少对95%以上的“第一书记”培训充电一次。
从严管理 确保“第一书记”精准发力
强化保障服务,以爱促力。该县为129名“第一书记”配置一把雨伞和一个保温杯;配备工作手册、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本。出台关心关爱细则,从9月起,执行所在乡镇干部同等津补贴;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每年开展一次“第一书记”评先选优;落实每人200元保险费,为129名“第一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7个派出单位为“第一书记”每月报50元通讯费。驻村工作组成员、村支部书记平均每周与“第一书记”共同开展帮扶工作3天以上,全力协助研判、落实帮扶工作。
强化监督管理,以严促效。乡镇党委负责对“第一书记”进行考勤,建立“第一书记”管理及在岗台账。与129名“第一书记”签订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书。“第一书记”必须按时上报周报表、月报表、工作日志、每月工作总结,每周工作日志不少于3篇,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第一书记”每月进行通报批评;要求每年6月和12月报送半(全)年工作总结;拟定“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调研计划,按片区分四个调研组对全县22个乡镇全覆盖调研。截至目前,已采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调研信息采集表141份。分片区成立以县级驻村帮扶工作督查组,重点严查“第一书记”在岗情况、在村履职情况、乡镇对“第一书记”管理情况等,截止目前,县委组织部已单独约谈1名“第一书记”。
该县要求“第一书记”坚持每周在村上工作4天以上,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截止目前,“第一书记”收集群众困难诉求350余件,现场解决70个,分类向州县机关申请支持280余个;排查矛盾纠纷23件,目前已化解17件,开展政策、法律知识宣讲150余场次,并为95名农牧民群众提供政策、法律知识咨询,与村“两委”班子座谈300余场次、走访农牧群众1000余户、同农牧民党员谈心谈话500余次,会同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农牧民代表制定工作计划、扶贫规划129套。
县委全力支持“第一书记”为所在村制定的致富目标,“第一书记”紧紧围绕省、州、县委和乡镇党委驻村帮扶要点,有的结合原岗位工作着手打开帮扶工作局面,有的跳出原岗位职责从头梳理帮扶工作计划,从严从实践行驻村帮扶。来马镇纳瓦村“第一书记”计划发展青稞种植,建水磨房进行初加工,并建大棚蔬菜孵化基地,药材种植基地;色西底乡恩珠三村“第一书记”计划利用集体用地,修建生猪养殖场,吸纳剩余劳动力在家赚钱;昔色乡下村“第一书记”计划在上中下三村联合成立合作社,种植油菜并成立油菜加工坊等。县委先后派出50余人次深入派驻村开展工作调研,听取派驻“第一书记”工作汇报60人次,协调解决活动场所维修、特困户慰问、道路饮水建设、扶贫项目推进等资金37万余元,部分村支部书记利用自己的摩托车,带领“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行程达10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