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精准发力“拔穷根”

《甘孜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白玉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干净整治的厨房。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白玉县灯龙乡,发现这里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争创幸福的热潮,只见乡上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联村单位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出谋划策,当地群众在人饮工程、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忙个不停……
    今年以来,白玉县把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工作来抓,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项目帮扶、卫生帮扶、产业帮扶、基建帮扶等方式,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有针对性的“滴灌”式扶贫,促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就地脱贫,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

      ■ 本网记者 陈斌 文/图
      精准识别 加大帮扶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2月1日,初冬早晨的一抹阳光把一片金黄涂在了灯龙乡深处的山沟里。地处该乡最远处的定戈村里,村民色根玛正忙着整理庭院、收拾房间,为自家的室内装修作准备。“如今村里路、电、水全通,大伙儿脱贫致富的信心很足。”村民色根玛说,“现在,政府又要对村里贫困户的房屋进行改造和装修,想着马上就能住上漂亮洋气的藏式小楼,我做梦都能笑醒。”
      为加快农牧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白玉县提出“公路全覆盖、通行提能力、安全有保障、建成致富路”的思路,并以此为决战贫困的突破口。在今年精准脱贫工作中,该县对灯龙乡7个村的贫困户开展住房帮扶,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持久脱贫。同时,该县还下派第一书记到灯龙乡7个村,着力“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并结合各村实际,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自从县乡来的干部驻村后,我们平时只要遇到难题,一个电话打过去,扶贫干部都会耐心地解答和提出建议。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有希望了。”定戈村贫困户拥珠色巴感慨地说。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贫困户数量和收入情况。我们按照组内最穷、村内平衡、乡镇把关、和谐推进的识别原则,以及一访、二榜、三会、四议、五核的识别方式,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住房、财产和贫困程度实行倒排序,分级实施住房改造,着力开展住房帮扶工作。”定戈村驻村干部绒他尔告诉记者,本着“村建册、户建卡”的原则,驻村干部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计划”的帮扶方式,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同时,为促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真正用心帮、真心扶,县乡制定了扶贫考核方案,进行专项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真正落到实处。
      据了解,自今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白玉县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开展进村入户、信息采集和需求摸底工作,精准识别出2565户建卡贫困户,同时强化跟踪调查,实行动态精准管理。
      “扶贫不是单纯的数据上升,而是老百姓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实实在在得到提高,只有做到扶贫对象、基础数据和工作措施的精准,才能确保扶贫真正扶到实处,扶到点子上。”采访中,德格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顺发说。
      革除陋习注重卫生
      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通村水泥路干净平坦,藏家小楼内整齐有序,村口清澈的溪水倒映着座座群山……12月1日,当记者走进灯龙乡龚巴村时,洁净如新的村容村貌映入眼帘。自从开展“革除陋习、洁净乡村”活动以来,在灯龙乡,像龚巴村这样美丽如画的乡村图景随处可见。
      “厕所露天在村头,牛栏羊栏隔床头,污水横流扑鼻臭,饮水卫生无保障”是龚巴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灯龙乡乡长多吉巴登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们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乡里掀起了一场以“革除陋习、洁净乡村”为主题,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活动。全乡各村老少齐动手,从深化村庄整治着手,全面清除了村内牛栏和露天厕所。同时,建立了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帮助村民购买脸盆、拖帕、垃圾桶等日常生活用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的藏家环境。
      “过去,我们村脏乱差可是远近出了名的,大家总是羡慕城里的生活环境。现在你看看,我家房前屋后多干净,跟你们城里人没什么两样吧!”龚巴村村民泽仁拥措自豪地对记者说。自启动“陋习革命”以来,村民门前有了“三包”。每天,驻村干部都要带领村民们一起清洁村道、整理垃圾。如今,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变干净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文明新风正逐步在全乡各村兴起。
      选准路子 发展产业
      打造助农增收“新引擎”

      “我们世代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山沟里,没有什么致富产业,只能种些洋芋、青稞糊口。”灯龙乡康通村村民西绕说,“现在村里来了驻村干部,他们动员大伙儿发展种植业,还争取到扶贫产业资金,给我们发展特色产业带来了机遇,明年我打算试种白菜。”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灯龙乡龚巴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村民选准富民产业载体和路子。
      龚巴村村民向巴的父母和妻子长期患病,全家只能靠向巴种几亩地的洋芋过日子。今年,他家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后,驻村干部动员他家养殖山羊,使其脱贫致富,“有了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扶,我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向巴感慨地说。
      为了打破昔日“年年扶、年年贫”的格局,龚巴村依托本地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思路,大力发展养殖业。“我们将统筹帮扶资源,准备投放274只山羊让贫困户养殖。同时,合作社将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提供劳动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合作社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创造条件。”谈起走山羊养殖的脱贫之路,该村第一书记段正影信心满满。
      “以前是我们给什么贫困户得什么,现在除了‘输血’,更要‘造血’,针对贫困户急需改善的问题,通过制订年度总体计划,一户一策,帮助他们发展适合的产业。”采访中,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杰文介绍说,如今全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心里想的最多的不再是给多少钱,而是通过什么方法帮助贫困户提升主动性,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没有增收产业,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郑宁告诉记者,传统的农业生产把村民们束缚在这片土地上,部分贫困户只能“等、靠、要”,长期不能脱贫。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白玉县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帮扶来激发扶贫开发助农增收“新引擎”。
      
            

 
  • 上一篇:靓丽的白玉县城夜景
  • 下一篇:康定市违建拆除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