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逐梦前行书辉煌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14日

 ——九龙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藏家新村。

彝家新寨。

赵景强指导踏卡乡彝家新寨建设。

丰收的喜悦。

 九龙县城全景。

新村美景。
    感言
    中共九龙县委书记 赵景强

    “十二五”时期,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民生稳定任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按照“1234”总体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人才工程、融入攀西”四大战略,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州第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州第一。“十二五”成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基础设施改善最快、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先后获得“四川省牧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四川省绿色模范示范县”“四川省城乡环境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县”“四川省卫生县城”“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展望“十三五”,挑战与机遇并存。九龙要把握好中央、省委、州委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效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开创九龙更好的明天。
    九龙已站在历史性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干劲,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九龙实践,为率先在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幸福新九龙而不懈奋斗!
    数说十二五
    2015年,九龙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87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6.7%;工业增加值12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十二五”累计完成投资94.7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63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2.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2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7%。
    刚刚过去“十二五”,是九龙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九龙县历史变迁中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面对“十二五”期的发展民生稳定任务,九龙县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按照“1234”总体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人才工程、融入攀西”四大战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创了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民生加快改善、社会安定团结、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的良好局面。
    走过“十二五”,我们看到九龙县调结构、促增长、保稳定,砥砺前行;走过“十二五”,我们看到九龙县抓民生、重保障、强基础,奋进前行;走过“十二五”,我们还看到九龙县讲法治、固团结、创和谐,稳健前行。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过去五年,九龙县深化县情认识,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调优经济结构,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工业引领经济,农牧业和旅游业迎头追赶、互动发展的经济格局不断巩固,县域经济稳中求进。做优旅游业,立足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藏彝民俗文化,全力打造“藏彝走廊·秘境九龙”品牌,伍须海、猎塔湖等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做强电矿业,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法关闭了一批小矿,停建了一批小水电,启动了全州第一个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做精特色农牧业,重点打造“五朵金花”品牌,培育农业专合组织242个,一批特色农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显著提高。
    2015年,九龙县着力“十二五”经济建设发展目标精准发力,着力调优经济结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该县坚持全域观念,突出文旅结合,加快核心景区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接待游客4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1亿元;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加快推进中咀铜矿、雅砻江矿业和溪古、杨房沟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湾坝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实现电矿产业增加值8.8亿元;坚持加快推进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步伐,“九龙牦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天乡茶叶“藏红”荣获第二届中国四川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养生茶金奖”,预计农业产值达到3.6亿元。
    民计民生加快改善
    过去五年,九龙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一网络”交通体系,原S215线成功升级为G248线,争取到G549线过境九龙,改造提升国道、省道258.8公里,建成或在建通乡通村公路303.5公里;积极实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农水、规划外新增安全饮水等项目,解决5.6万余人饮水难问题,新增灌溉面积 9450亩;扎实推进电力天路建设,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座500kV输变电站的县;创造性地将10个彝族聚居乡挤入彝家新寨建设范畴,圆满完成4555户彝家新寨、2608户藏区新居、1240户牧民定居建设。投入5.8亿元打造全州优质教育品牌,率先在全州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免费教育,以县城为中心的万人教育大园区初具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九龙大力实施“健康九龙2020行动”计划,县医院、乡镇(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深入推进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力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公共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2015年,九龙县围绕民生优先精准施策,突出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该县坚持全力打好交通攻坚战,G248线瓦九段全面完成、九江段基本完工;坚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通乡通村等群众致富路网加速形成;坚持深入推进饮水安全、小农水等农田水利建设,解决新增规划外3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坚持大力实施“电力天路”工程和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溪古500kV输变电站有力推进,完成了11个宽带乡村建设;坚持深入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滨河休闲长廊、伍须啤酒广场等一批市政项目投入使用,县城中心功能不断凸显,成功召开了全州城乡提升战略东路片区现场会;坚持深入推进烟袋、湾坝“双轮驱动”,烟袋镇和湾坝乡集中供水、湾坝乡通乡公路、湾坝工业园区35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有力推进;坚持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精确识别贫困对象2101户7114人,剖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方案,落实联系帮扶责任、深入开展调研督查,全面推进教育、医疗、产业、社会、新村、新风文明等13个专项扶贫,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各族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功能逐步健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环境监管执法,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扎实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有序实施水土涵养、生态保育和防洪抗旱等工程,创建生态村7个,生态保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广大群众在生态保护中不断受益。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九龙县全力推进主动创稳,全面落实维稳九条措施,强化网格化管理,重点抓好乡村治理、民族团结教育、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社会和谐稳定根基不断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基本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良序。积极化解交通、住房公积金、发展环境等各类历史债务1.3亿元,化解小金乡“一碗水”、里伍公司矽肺病、吉利公司欠薪案等一批信访积案,群众集访、闹访、缠访等非正常上访率大幅降低。
    2015年,九龙县围绕依法治县,积极构建法制社会,社会和谐局面不断稳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大力开展依法治县“4+2”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处置涉稳隐患20余个。全面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联系点制度,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84起。加力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实施“红袖套”工程,平安九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过去五年,九龙县深入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庸懒散浮拖”及选人用人专项整治,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年、软乡弱村集中整顿等活动,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及社会团体作用,党的思想建设、民主建设取得成效。强力推进“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和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搭建“县校合作”平台,大力实施“2468”干部培养计划,做好援藏干部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选任更加规范,公信度进一步提高,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使用。同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在全州率先启动“一案双查”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逗硬处理违纪违法案件41起50人。
    2015年,九龙县强化党的建设,积极推动党建常态化,发展根基全面夯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拧紧思想“总开关”。抓实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调整干部64名,从重点工作一线提拔使用干部9人,选派33名干部顶岗锻炼、跟班学习。扎实开展软乡弱村集中整顿,1个软乡7个弱村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保持案件查处高压态势,逗硬处理干部16件21人。
    回首“十二五”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新未来,“十二五”期间,特别是换届以来,九龙县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承受压力考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质量同步提升,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扩大了九龙对外影响力。特别是在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重心下沉农村,改善城乡面貌;发力教育卫生,补齐民生短板;化解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优化发展环境;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更是取得了突出成效。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更是全县6.7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创新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

    变迁故事:
   尔恩尔呷家的丧事新习俗

    ☆回顾九龙县“十二五”期间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基础建设、民生事业、产业发展的明显改善,还可喜的看到农牧民群众在发展观念意识上的明显变化。
    去年6月26日,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九龙县湾坝彝族乡湾子村尔恩尔呷家86岁高龄的父亲尔恩解放前几天病逝,家里正在料理丧事。
    宽敞明亮的彝家新寨院落里,没有豪华的灵堂、漂亮的花圈,也没有喧嚣的唢呐。前来奔丧的亲戚朋友坐在院子里谈论着老人的生前琐事,与主人家说些宽慰的话。
    厨房里,五、六个妇女在灶台上忙碌着张罗午饭。地面上看不见大肆宰杀牛羊的痕迹。
    “以前办个丧事要杀十几头乃至几十头牛,给村里的每家每户分坨坨肉。特别是做道场,村与村、户与户相互攀比,排场越弄越大,花费也越来越高。”前来奔丧的邻村村民乌尼有珍莫深有感触地说。她的母亲五年前去世,一场丧事办下来,不仅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钱也花了不少。
    乌尼有珍莫的话一点儿都不假。以前村里一桩丧事办下来,少则花费几万、多则十几万。由于相互攀比,使原本家境贫寒的村民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家庭为此背上了数十万元的沉重债务。
    “还好,自从乡政府出台了新规定后,不管你有钱、没钱,现在村里都倡导节俭办丧事。”尔恩尔呷的一席话把时光倒回到从前。
    湾坝属彝族聚居区,一直以来存在许多陈规陋习,有些甚至根深蒂固,延续了成百上千年。对于他们来说,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才能表达出对死者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显示出死者后人的“本事”,因而杀的牲畜越多、分的肉越多,这家人也就越有面子。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藏区深入推进,千百年遗传下来的陈规陋习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
    为适应新形势新常态,2013年底,湾坝彝族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专门成立民风民俗调查工作组,走村入户广泛开展民意调查,与村、组干部会商,并召集村民代表共同探讨,征求意见建议。几经斟酌、反复酝酿,历时两个多月,初步拟定:老人去世宰牛不超过3头,接待亲戚不搞宰杀,安排流水席桌餐,不分坨坨肉,本乡奔丧人员要统一时间集中奔丧;做道场聘请“毕摩”的费用不超过2000元,不得大肆搞“接舅舅”、“接亲家”仪式。除此之外,还拟定了看望危重病人一律不搞宰杀、子女婚嫁礼金必须控制在9万元以内等新规定。
    2014年2月,上述四点意见建议在湾坝乡十三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并被充实到各村《村规民约》中,要求村民严格遵守。同时,乡党委、政府制定出配套措施:一是积极引导,为各村第一户带头执行人员给予1000元的奖励;二是将每个村的执行情况与所在村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将农牧民执行情况与其享受的惠民政策挂钩。
    新规定出台后,村民拍手称快。九龙县委、县政府也对湾坝乡的做法给予极大肯定,并在全县推广。
    时间过去了一年半,现在湾坝乡各村村民都自觉维护、遵守新规定,节俭、文明的葬礼新习俗在湾坝蔚然成风。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午饭时间到了,前来奔丧的亲戚朋友们有秩序地每八个人围成一桌,津津有味地吃着流水席,再也看不到昔日桌上大块分肉的场景了。
    “晚上做道场的事我跟家人商量好了,准备简单搞一下就行。父亲生前也很节俭,加之全社会都提倡勤俭节约,我不想看到有人在背后戳我脊梁骨。”尔恩尔呷语气非常坚定。
    第二天,尔恩解放的遗体被抬上了山火化,一切又归于自然、平静。
    雨过天晴,一轮红日破云而出,光芒万丈。金色的阳光刺透重重暮霭洒在村前巍巍雪山之巅,闪闪发光,把湾子村刚建好的幸福美丽文明新村映衬得格外漂亮、耀眼。    (图文均由九龙县委宣传部提供) 
    
  • 上一篇:德格县推进农村公路“三年攻坚”
  • 下一篇: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