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绿色生态新农村。
■姜涛 尼胡克布 袁帅 罗楚凯
近年来,泸定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进行布局,在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领域寻求突破,立体生态格局正逐步形成,不仅绿了山川,更富了百姓。
山顶“戴帽子”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但若不好好保护,再优质的环境资源也会很快枯竭。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场‘持久战’。”泸定县环保局局长杜艳向笔者娓娓道来。
近年来,泸定县大力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及生态项目,竭力为县域内山顶戴上“生态帽子”。全县共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及人工造林1.43万亩,封山育林1.29亩,实现森林管护19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90.9万株,完成新建核桃基地3200亩,核桃品种改良4384.6亩。2013年实施大渡河绿色长廊建设绿化造林3300亩,并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退耕还林阶段验收通过了省级复查和国家核查,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
山腰“挣票子”
“前段时间,我们在康定卖核桃,每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400公斤,销售额至少在4000元以上。”泸定县德威乡奎武村村民伍玉香无不高兴地告诉笔者,由于她家的核桃品质好,因此价格也好,每次一车核桃运拉到康定,就被买家抢购一空。
17年前,因为山高路陡,伍玉香家中经济十分困难。为解决高半山农民致富难,泸定县编制了《泸定县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拟用3到5年的时间,在高半山地区建成5万亩特色水果、5万亩高产核桃、5万亩优质魔芋“三大产业基地”。如今,伍玉香家的核桃已发展到200多亩,种植核桃近2万株,每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离小康之路的目标越走越近。
据了解,目前泸定县已发展核桃6.23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花椒2.5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0.7万亩,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创建了泸定“红樱桃”、“雪域野农”苹果、“幸福仙桃”、无公害蔬菜等本土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山下“饱肚子”
杵坭乡位于大渡河畔,这里阳光充足,盛产红樱桃,素有“中国红樱桃之乡”的美誉。但这里曾因交通不便,使得老百姓抱着“金娃娃”却过着苦日子。
2010年5月,“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在杵坭乡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红樱桃之乡”品牌在游客和媒体的追捧之中带来了“涟漪效应”:大红樱桃畅销,其它农副产品也有了市场,杵坭乡六家农家乐正式开门迎客。
“如今,我们杵坭乡的休闲农庄不仅发展到了28家,而且还成立了协会。”乡党委书记高健说,杵坭已基本形成了产业良性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保护了生态、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带动了广大群众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