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谱写美丽幸福新泸定发展新辉煌

《甘孜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泸定县“十二五”发展纪实
 
县委书记陈廷全在基层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在基层开展工作。

举办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活动。

举办第五届中国红樱桃节。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今日泸定。

新建成的得妥乡发旺小学校。

电站移民安置点建设不断推进。

南头村新貌。

党员突击队帮助灾区群众恢复受损房屋。

建设中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

山村里的致富路。

采购商收购红樱桃。

村民们正在交易蔬菜。

高山村大力发展养殖业。

羊肚菌产业已成规模。
    回 眸 “十二五”
    强执政根基
    抓牢“最大政绩” 
 
  “支部书记是个实在人,他带领党员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真的很感谢他。”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村民夏发珍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激动地说。
  一直以来,金鸡坝村的水、电是全村群众关注的热点。村支部书记许忠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想方设法从4公里以外的地方引来干净的山泉水,解决村民的饮水灌溉难,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
  把触角伸到最基层,把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五年来,泸定县不断强化“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理念,在加强干部作风、基层组织和民风“三项建设”中适应新常态,在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和创建“百里党建示范长廊”中树立新品牌,在建设规范化、服务型基层组织中提升新能力,全力夯实基层、固牢执政基础,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该县把水电移民、灾后重建、高半山扶贫、市政建管、主动创稳作为党建工作最直接的载体,以移民群众、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和城市居民“四个满意”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着力推动阵地、制度、组织、队伍、统筹规范化,提升“五个规范”,严格标准抓党建。
  同时,还按照“一年树形象、两年出成效、三年创精品”目标,按机关、乡镇、村、“两新”组织、示范户5个层面,梯次打造、全域覆盖、整体推进创建“百里党建示范长廊”,重点培育打造4个党建示范机关、3个“文建明工作法”示范乡镇、46个重点示范村、1个党建示范社区、1个非公党建示范企业。评选出党员示范户和文明家庭315户,整合4600余万元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党建产业基地5390亩,探索出“支部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新模式,冷碛镇团结村、兴隆镇和平村、杵坭乡金鸡坝村、烹坝乡黄草坪村等一大批党组织、党员引领致富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抓脱贫奔康
    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从种植玉米、水稻、魔芋、核桃入手,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泸定县得妥乡何家山村群众增收的历程是该县高半山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该县按照《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始终将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置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强力推进优质核桃、优质魔芋、特色水果“三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五年来,已发展核桃6.23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花椒2.5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0.7万亩、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创建了泸定“红樱桃”、“雪域野农”苹果、“幸福仙桃”、无公害蔬菜等本土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发挥市场作用,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场经营、协会引领、基地创建、农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3967亩;培育出盛煌农业产业园、团结羊肚菌种植园等产业大户20家;引进元正食品有限公司、桑吉卓玛青稞酒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康东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抓交通攻坚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记得几年前,村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村民们走在路上就像跳舞,左闪右避、上蹿下跳,以避开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坑。”近年来,海子环环村整合农村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以及彩票公益金,建成了4.3公里的通村公路和17公里的入户硬化路,让曾经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老百姓彻底摆脱了出行难。
因山高谷深的特殊自然环境,泸定县60%的村组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地区,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村组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坝区相比明显滞后。
  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县确立“一事一议、村民自治,充分发动群众”的农村公路建设思路,实行“三议一承诺”制度,让村两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真正业主,让老百姓成为公路建设的真正主体,让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率先修路,让广大群众主动投身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力军。
  该县紧紧抓住全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民生路、民富路、民心路”为目标,集中力量、埋头苦干、发动全县、会战交通,快步推进雅康高速、泸石旅游快速通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累计建成通达公路350公里、通畅公路372.7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其中90%的行政村已通油路或水泥路。到2016年,将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
    抓公共民生
    社会保障全面发展

    “以前觉得自己身体好,一年下来头痛粉都很难吃一包,没有买医疗保险的必要。但自从上次出车祸,本来要花6万多医药费,结果国家就报销了4万多,如果没买医疗保险,那还不是所有费用都得自己出。”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文书周启发在宣传农村医疗保险政策的时候,与群众推心置腹。
  五年来,泸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保障和维护了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该县坚持把扩面提标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使各项社会保险覆盖更多人群,使参保人员享受到更好的参保待遇。仅2015年,该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就达6137人,征收医疗保险金2200余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9013人(含磨西镇、新兴乡),参合率达99.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617人,缴费人数17208人;制作发放社保金融IC卡1845张,累计完成57354张社保金融IC卡的发放工作;完成12个乡镇社保经办服务延伸,全面完成50%以上乡镇经办服务延伸的目标任务。
    抓均衡发展
    打造全州教育高地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县内学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不用再为孩子读书问题发愁了。”近年来,泸定县以打造服务全州教育高地为目标,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强化保障、区域均衡、制度创新,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各学校布局优化、城乡间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年间,实施64个校园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并投入使用寄宿制学校1所、教师周转房345套、校舍54784平方米,改建加固校舍23953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21所;为15所小学、7所中学购置图书、计算机、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等设备,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23个、多媒体教室42个,全县共开设各类网络教学班66个,各中小学校电子白板及网络教室普及率达100%;设置城区幼儿园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所、乡村独立幼儿园1所,建成了以“城区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办幼儿园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
    同时,该县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县所有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课后辅导、生活帮扶等系列关爱活动。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残疾学生救助体系,设立学生资助中心,对贫困学生和“三残儿童”进行帮扶,促成512名留守儿童、25名“三类残疾”儿童、232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接受公平教育。
经过努力,泸定县成功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建服务体系
    卫生服务促健康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以前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现在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生了病可以放心地来医院就诊了。”在泸定县人民医院门口,一位刚看完病出来的老大爷乐呵呵地说。
  “十二五”期间,泸定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全面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大力改善医疗硬件设施,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了泸定县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大力改善医疗硬件设施,2015年,该县完成了40个卫生室提档升级建设;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和附属工程及总投资37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4·20灾后重建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岚安、德威乡卫生院业务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已竣工审计;总投入1750万元的冷碛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已竣工并完成初步验收,进入初验整改阶段。
  该县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州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同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违法和犯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时刻提醒我们要公正廉洁执法。”近年来,泸定县致力开展送法律下乡活动,以群众身边的实例,教育群众在加强自身防范的同时,不要越过法律红线。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依法治县工作核心,依托群众工作全覆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四下乡”、法治基层行、主题宣传日、“法律八进”等活动,通过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上法制课、悬挂标语,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网络平台、 “两微” (微博、微信)服务新平台,宣传栏等形式,并以“一线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把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普法宣传和培训工作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工作格局,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同时,按照“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结合本县的工作实际,将水电移民、乡村治理及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坚持以“1+4”和“10+1”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以落实建设措施为重点,以全民普法工作为基础,以执法为民为目标,有效推进依法治县。2015年,该县共排查矛盾纠纷387件,调处矛盾纠纷380件,调处成功率达98%;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3起,共为170余名农民工协调兑付工资200余万元;立各类刑事案件224起、破79起;受理治安案件102起,查处93起,行政拘留87人;共抓获网上逃犯12人。
    抓灾后重建
    建美丽幸福新农村

    “在4·20地震灾后重建中,我把房子建好了,以后准备接待更多的游人。”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村民赵朝勇一家的灾后重建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保持了农村风貌的石木结构。房子建好后,他们全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准备依托全域旅游发展乡村特色农家乐,促进增收致富。
   受“4·20”芦山地震影响,该县共有20536户64959人不同程度受灾;民房倒塌12623间,造成经济损失30.3亿元。灾情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举全县之力,以城乡居民受损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五保供养机构重建和地质灾害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已全面完成2398户城镇居民、13502户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2475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12个新村聚居点743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工。
   2014年,康定“11·22”地震波及泸定县,造成2人受伤和一定程度财产损失。该县在全面总结“4·20”芦山地震城乡住房灾后重建和维修加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示范试点要求和《康定“11·22”地震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和加固技术指南》标准,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编制成册、发放到户、宣传到人,确保城乡住房维修加固技术准则人人知晓。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房维修加固实际开工6072户,累计开工率99.1%,累计完工率90.3%;全县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开工236户,累计开工率92.9%,累计完工率91.3%;州级核灾农房维修加固户数5146户,累计开工率为100%,累计完工率100%;城镇维修加固户数210户,累计开工率100%,累计完工率100%。
    抓移民安置
    建移民安居好房子

  “我们属本地原址安置,新房子都是统一风貌设计。入户路、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入住安置点就像住在城里的小区,很安逸。”在泸定电站沙湾移民安置点,移民户汪登林看着自己即将建成的新房子满脸喜气。
   五年来,泸定坚持“三推进、三到位”的工作思路,落实“工作管理、信息沟通协调、宣传教育引导、政策法律研究、工作激励表彰、属地责任管辖、维稳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处理”“八大机制”,科学有序、稳步加快各移民安置点建设。
    截至2015年底,泸定电站已签订安置协议1220户,永久安置229户,移民自愿选择到安置点建房964户(其中统规代建918户,移民自建46户),自建户已全面完成宅基地划分,正实施建设14户(7户已入住);已启动统规代建房屋889户,其中806户完成初验,剩余27户正抓紧启动建设;在移民工作中,将“旅游全域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一个个“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移民新村正在形成。大岗山电站已完成得妥、繁荣垫高防护工程;基本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选择自主安置方式的移民1504人,已完成安置1431人;完成生产安置人口界定2850人,完成临时过渡搬迁移民174户583人。
    抓旅游规划
    促全域旅游大发展

    43岁的雷元强是泸定县杵坭乡第一个办农家乐的。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雷元强在老房子里开起了农家乐。刚开始,他啥也不懂,顾虑重重,乡政府组织他们去雅安、乐山等地参观、学习……如今,雷元强多次对自家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还投资50多万元扩大了规模,形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梦想。
   近年来,该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完成了《泸定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岚安古镇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泸定县红色旅游修建性详规》、《泸定桥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控制性规划》、《化林坪——娘娘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泸定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并继续坚持“红绿结合、农旅相融、文旅互兴”总体发展思路,以环成都三小时旅游经济圈为远期定位,完善升级了旅游基础设施,整体提升了旅游形象。
   截止2015年底,该县指导1家酒店打造成为茶马文化主题酒店,引导3家宾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县酒店业的品位;在甘谷地G318沿线,培育引进企业开设了4家具有甘孜州特色和主营甘孜州土特产品的旅游商品购物店,极大丰富了全县旅游商品种类;积极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指导开设了30余家乡村酒店(农家乐);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打造,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对岚安刺绣进行发掘和打造,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成立了岚安贵琼刺绣公司,其产品已上市销售,获得了游客的好评。
  抓城乡提升
    建红色宜居新泸定
“不仅外在形象在变化,道路和建筑规划设计水准、建筑质量也在提高。高楼、小区不仅好看,设计也更科学,功能更加完善,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停车、出行、休闲娱乐等需求。”家住泸定县北段社区的周大爷回忆说,以前泸定城比较乱,现在新楼多了,环境也好了。
   泸定作为甘孜州的“东大门”,气候宜人、适宜人居。“十二五”期间,该县按照“宜商宜旅、宜养宜疗、宜居宜业”的规划思路,合理统筹教育、物流、商贸、会展等功能布局,加快推进红色宜居城市建设,逐步显现出现代城市的雏形。
   五年来,泸定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底的1.35平方公里扩大到2.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近3.5万人,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35.34%提高到40.08%;城市建设综合投入资金4.5亿元,全面实施了城市道路改造等12个城市建设项目;新改建城市道路6.8公里,新建城市河堤4.6公里,新增排水管道6.8公里;新开6条城市公交专线,新增32辆公交车;投入资金4870万元,完成河西街风貌改造、城南大桥重建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三馆”建设;建成6个、26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及沙坝熙和盛世商贸步行街。
    展望 “十三五”
    泸定县委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县情和发展环境再认识、再思考,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2018年消除基本贫困,在全州率先脱贫;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与全省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紧扣‘率先脱贫、同步小康’这一核心任务,紧抓脱贫奔康和转型发展两个关键,抓好‘建生态、提基础,调结构、统城乡,强管理、抓法治’三大重点,加快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确保在全州率先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思路。
  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泸定全县上下将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务实奋进、超常作为,做到能快就不要慢,能多快就多快,切实形成脱贫攻坚、加快发展、同步小康的强劲势头。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未来五年,泸定县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坚持“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理念,落实“强农优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建设“四大基地”,发展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化、效益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积极发展生态能源产业、巩固提升建材产业、加快发展中藏药业,并推进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全力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国际山地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全州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目标,抓好“一桥两镇,三山一环线”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精品景区,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康养服务产业,打造“修身养性就到泸定”新品牌;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强化交通运输、能源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深化经济体制、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新提升。未来五年,泸定县将围绕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目标,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实施老城提档升级、加快新城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构建县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大渡河西岸旅游经济区、河谷经济区、东岸山地综合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共同繁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丰富生态文明新内涵。未来五年,泸定县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为发展理念,推进泸定绿色经济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完善生态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各方协同、科学高效,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源头污染防治,大力改善环境质量。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增添加快发展新动力。未来五年,泸定县将积极对接国家、省、州开放战略布局,深化对口支援合作,积极借力外部市场、借助外部资金,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开发、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实现招商引资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健全开放合作机制,依托区位优势,统筹利用县内、县外两个市场,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未来五年,泸定县将围绕“率先脱贫、同步小康”,强化政策支撑和责任机制,突出“六个精准”,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改革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20年,泸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14:42:4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镇城化率达到47%,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1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忆往昔,风劲潮水涌,自当扬帆破浪;看今朝,泸定铿锵脚步踏歌行。
  我们相信,泸定的明天会更美好!    (姜涛 罗楚凯文/图)
 
  •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聆听村民聊幸福
  • 下一篇:巴塘天籁童声合唱团将赴澳进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