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纪实
生机盎然的理塘大草原。(资料图)
■记者 张涛
“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挺好,无论草场多的牧民,还是草场少的,每个人都能受益。作为牧民,草原没了,我们生活的来源就没有了。只有草原好了,我们后辈子孙才有未来。”初春时节,记者在理塘县奔戈乡萨戈村见到了昂旺扎西一家,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记者介绍着。同住在一个村庄的的牧民绕吉今年62岁,全家每年都能够享受草原奖补这一政策,大大地调动了他保护草原的积极性,从2011年国家建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以来,他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同村上的19户养畜大户成立了牦牛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户营打贮畜草基地和牲畜暖棚建设,采取出售犊牛、土种换良种的办法控制牲畜数量,促进减畜增收。
“原来养了150多头牛,120只羊和6匹马,全家10口人就靠放牧生活。受传统观念影响,以牲畜多少论贫富,舍不得杀牛,一年收入就1万元左右,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草补政策出台后,我把家里部分公牛和羊卖了,减少了杂畜的饲养量,仅去年冬天就卖给鹏飞公司了15头牦牛和20只羊。去年国家发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就有9千多元,加上出售牛羊,我家收入就上了10万元。牲畜从数量上看,减少了,但收入增加了一大块。现在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帮我们恢复草原生态,我们应身体力行,寻找既保护生态,又能增收的路子。” 对于未来的生活,绕吉充满了希望。他说:“草场又绿了,这两年牛羊肉市场行情也不错,我们牧民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作为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政策实施大户,理塘县2015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包含禁牧补助428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32万亩(出栏减畜3.2万个羊单位)、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1107户、牧草良种补贴23.4万亩(人工草地建设10.12万亩),涉及总资金4305.33万元(含牧草良种补贴234万元)。该县所有乡镇的补奖资金已以“一折通”形式直接发放至牧户手中。同时,根据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理塘县2014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舍饲棚圈建设265户,项目区涉及3乡12个行政村的265户牧民。去年,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已全面完成了项目草种采购、人工饲草地建设和舍饲棚圈建设工作。
绕吉在去年用县农牧科技局补助的2.4万元建了一个牲畜棚圈,去年冬天,他把家里的牛羊全部放进了暖棚,喂食就从秋季打贮草基地收割的燕麦,至今没冻死一头牛、一只羊。“原来一头500斤的牛一个冬天下来至少要掉膘80斤,现在住进暖棚后,草料又够,再也不拍牛羊掉膘了。”
“理塘县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契机,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遏制草场退化的趋势。”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介绍道,当前,该县正大力实施现代家庭牧场建设、标准化草场示范建设、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牲畜棚圈示范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改善畜牧业大户基础设施,推行牲畜半舍饲圈养,提高饲草料贮备,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项目实施后,可以缓解长期放牧对周边草原生产压力,间接为草原提供休养恢复,减缓草原退化,提高植被盖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