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白玉县麻绒乡麻绒村“第一书记”贾进东
图为贾进东组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任志刚 本网实习记者 向冬梅 文/图
今年已经40岁的贾进东,是省政府法制办副调研员。去年9月,省委一声号召,他毅然决然,不远千里,来到我州白玉县麻绒乡麻绒村任“第一书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15年9月12日,经历了两天长途跋涉,穿越1000多公里的贾进东还未从初到高原引发的胸闷、气喘等高原反应中完全恢复过来,便带领驻村工作组迎着第一缕朝阳奔赴麻绒村,在简单而朴实的自我介绍后,便迅速组织村“两委”干部、农牧民党员、群众代表召开第一次碰头会,全面解读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初步掌握麻绒村的基本情况,并组织村支部党员对村级活动阵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作为省级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他不摆架子、不讲套话、带头实干的作风迅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多登,男,一般贫困户;致贫原因:缺技术。”打开贾进东的笔记本,全村贫困人口信息一目了然。为摸清该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贾进东经过连续3天不间断走访,对该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了然于胸。谁家经济困难、谁孤独无伴,笔记本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和希望解决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贾进东说:“群众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有的虽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有的因学或因病致贫;有的无力脱贫、无业可扶;有的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尽管精准识贫工作辛苦,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接下来的精准脱贫、精准致富工作更是一块硬骨头,哪怕掉几斤肉、脱几层皮也要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麻绒村位于麻绒乡政府以北5公里。全村有菜行、左贡、卡贡3个小组,现有人口55户、23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44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0%、总人口的18.6%;2014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2400元,低于贫困线标准336元,群众收入主要靠政府各项惠民惠农资金和农作物种植,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 “等、靠、要”、守土安贫的落后思想观念,他每月组织开展“解放思想、自力更生”教育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加强与都江堰市光亚学校合作,完成以乡村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教师”培训,共培训乡村骨干教师21人;大力争取慈善基金会、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省教育基金会、省大熊猫保护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支持,以“关爱乡村教师、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共同组织美丽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进一步唤起基层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2015年11月4日—20日,组织麻绒村4名有文化、有头脑的青年参加四川旅游学院举办的为期18天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该村群众视野,激发其立足优势产业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积极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首要的是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贾进东说。
干不好我就不回去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窄、弯多、陡峭是麻绒村通村公路的三大典型特征,该村群众被“出行难”问题困扰多年。2015年10月,贾进东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麻绒村村道建设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目前,麻绒村通村公路改造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全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正在铺就。
麻绒村是高原绿色生态食品元根的主要产地,多年来,受限于交通、市场劣势,高原无公害的元根一直难以走向市场。如何将这一绿色原生态农产品转化为群众的直接收入,是贾进东任职以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在他的全力争取下,2015年11月9日至17日,由省法制办、四川旅游学院组建的9人调研专家组到麻绒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当地特色农畜产品“藏香猪”、“藏鸡”、“元根”等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并以元根为主要食材现场创作了“凉拌元根丝”、“拔丝元根”、“元根狮子头浓汤”等菜品,绿色原生态食品走出神秘的大山,走上大都市的餐桌。同时,贾进东积极与崇州、山东的食品加工公司沟通衔接,采取帮扶单位牵头、公司主导、农牧民参与的形式建成年贮存量达500吨的元根初加工基地,采取“支部+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建立“资源利益共享、生产购销互助、责任风险共担”的组织运行体系,成立元根生产专合组织,发展壮大生产规模。
2016年,麻绒村每户按计划种植2亩元根,元根头亩产约1500公斤,按照与崇州、山东食品加工公司议定收购价0.8元/公斤计算,扣除生产成本后,可实现户均增收2800元。看到增收希望的群众生产热情高涨,纷纷对贾进东竖起大拇指。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2月20日,在与家人短暂的团聚后,贾进东又风尘仆仆的赶赴白玉,与农技人员带着种子、复合肥,整天在地里手把手地现场指导村民科学种地。
面对记者的采访,贾进东抹抹额头的汗水,郑重地说: “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我受组织委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果干不好,我就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