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应琼
糌粑是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主食之一。提起糌粑,就不能不提到甘孜特产水淘糌粑。水淘糌粑制作技艺是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县南多乡三村村民扎呷则是代表性传承人。
17日上午10时许,从超市送货回来的扎呷向笔者介绍了水淘糌粑的加工工艺流程,首先选用优质青稞风干筛好,放入山泉水中洗净、晒干,再用热水淘洗,沥干水分趁热装入麻袋密封,保持恒温,放上一夜之后把青稞炒熟,再用传统的水磨磨糌粑。
“我们这里还是保持着人工炒青稞,这样能保证炒制出的青稞有着最佳的火候。”在扎呷的介绍下,笔者走进了炒制车间,一股青稞炒熟后的清香迎面扑来,只见几个工人正在炒青稞,他们是当地的贫困群众,在这里打工挣钱并学习水淘糌粑制作技艺。扎呷还通过收购青稞,带动当地1000多农户增收。
走出炒制车间,走向磨房,“哗啦啦”的流水冲打水轮的撞击声和“吱吱呀呀”磨盘转动发出的震颤声便闯入耳朵。进入磨房,只见两个直径一米多的石磨盘不停地转动着,细细的青稞面从磨盘间慢慢滑落。扎呷说:“水磨糌粑恒温匀速,糌粑口感更细腻,而且保质时间更长。”
这里出品的糌粑名叫“德琼牌”水淘糌粑,是扎呷于2011年11月注册的商标,去年该品牌获国家食品QS认证。如今,“德琼牌”水淘糌粑已成为甘孜特色产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目前,扎呷在传统的包装上新增加了方便性、速溶的冲泡性包装产品,即将进入市场。
扎呷告诉笔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绿色健康的糌粑广受人们的追捧。“德琼牌”水淘糌粑不仅在自己的雪域如意商店销售,还进驻甘孜各大超市,外销到德格、康定、成都等地,并在网上销售,仅去年就销售了10万斤。
如今,依靠糌粑致富的不仅仅扎呷一人,周围的很多群众也依靠青稞种植,在糌粑加工中走出一条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