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燕 魏丽雯 文/图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则是美丽中国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康定市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增效为主线,以农村增色为重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三农”发展新机遇。
产业支撑
让生态农业“强起来”
“等明年大樱桃挂果了,我们的生活就好了。”望着地里的一排排大樱桃树,康定市姑咱镇羊厂村村民李通燕满怀憧憬。随着该市“三农”工作的加力推进,大樱桃正在一步步点亮该村村民的脱贫梦。
谈到羊厂村的过去,李通燕感慨地说:“以前我们一年到头就靠栽点花椒、核桃、玉米生活,但庄稼只有一季,一年下来,收入简直少得不敢看,生活真的是相当苦。”
2014年底,情况开始发生转变。村干部动员村民种植了210亩大樱桃,牵头成立了羊厂樱桃种植农民专业社,全村群众自发加入合作社。该市农牧科技局向羊厂村免费提供大樱桃树苗。与此同时,村委会还挑选了8名村民参加了省农科院的大樱桃种植专题培训,并以点带面,由他们带领全村种植发展大樱桃。
“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树苗、肥料都是政府给的,还组织我们村民开展技术培训,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们就能脱贫,过上富裕的生活。”李通燕告诉笔者,她家有8亩地,其中6亩全部栽种了大樱桃树苗。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支撑,要发展特色农业,关键是让农民群众“摸得着实惠”。该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把现代科技成果、产业组织方式和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农业,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成效。充分发挥康定生态优势,规划建成庄上村、羊厂村、边坝村甜樱桃标准化基地1000亩;达杠村、杠江沟苹果基地10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1500亩;中藏药基地3000亩;优质青稞基地35000亩;蔬菜基地10000亩。
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引进、扶持青稞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农畜深加工等龙头企业27家,培育农业专合组织22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3个)、种粮大户114户、家庭农(牧)场 9个。积极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63万元,扶持农业专合组织11个。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着力打造“康定芫根”、“红皮萝卜”等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截止目前,全市完成无公害认证10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1个和有机食品3个。
发展旅游
让民居接待“借春风”
康定市瓦泽乡营官村海拔3440米,坐落在距离新都桥3公里的国道318线两旁,沿线10多公里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民居接待,利用毗邻国道318川藏线新都桥的独特优势,结合实际,修建独具一格的民居接待点,以藏民族独特的接待方式吸引游客,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整体提升进藏第一村的旅游品牌形象。
“每年七八月和国庆小长假期间,我们这儿家家户户住宿几乎‘爆满’。”当地居民甲玛向笔者介绍,曾经的营官村村民靠种青稞、养牦牛为收入来源。“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加上紧邻国道318的天然地理优势,村里兴办起了旅游接待,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在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钱包不断鼓起来的背后是该村始终坚持文旅互动、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产业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做强乡村旅游业。
福建人吴秋告诉笔者:“两年前,我就来过一次营官村。这一来,让我对这里的美景一直念念不忘。去年初,听说村里鼓励外地人来此经营客栈,我马上就盘下了一间客栈并和房东一起经营,没想到,经营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
据了解,现在在营官村像吴秋一样的外地人与当地村民共同经营的客栈有25家。从2014年开始,该村还逐步投入美丽幸福新村建设和扶贫专项资金共计2321万元,用于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来,该市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提出“农旅统筹、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村相融”的新农村建设思路。该市规划将市境内国道318线、省道215线、机场路沿线的新都桥、瓦泽、呷巴等6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片打造。
突显特色、
让农村更有“乡土味”
“如今村里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新修的楼房气派非凡,新村前后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村子环境变漂亮了,民居接待条件好了,村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幸福新村建设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采访中,折多塘村民李军情不自禁地对笔者说道。
据了解,康定市炉城镇折多塘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村”,甲根坝乡木雅村、捧塔乡阳林村、三合乡新五大寺村入围四川省千个“美丽乡村”,同时,该市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了“三农”工作先进县。
近年来,该市以新农村建设、文明新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围绕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地面绿化、环境洁化等重点,加速推进美丽幸福新村建设。在建设中,打破“农村模仿城市”的惯性思维,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善用乡土材料、藏族工艺,因地制宜建设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同时,该市整合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类项目资金5.3亿元,新建聚居点7个、旧村落民居改造提升54个、幸福美丽新村16个以及新建并投入运行新农村综合体4个。完成新、改建民居建设2638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户,村庄绿化20000平方米,完成村内硬化道路332公里,修建桥梁52座,农田水利渠系建设4公里、河堤堡坎38000立方米,解决7000余人口安全饮水,“1+6”村民活动中心52处、体育活动广场20个;实施17个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国道318沿线道路两旁种植柳树、白杨树等2万余株,村内绿化率达到80%,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村容更加整洁干净,村貌更具田园风光。
今年4月,雅拉乡各村结合该市“五片四线”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了各类“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全乡营造出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三道桥村民投工投劳在新兴村纪念碑至三道桥村与鱼斯村交界处公路沿线约2000米开展义务种花活动;王母和鱼斯村民对木格措景区沿途绿化、植物进行盆栽;中古村提倡每人种一棵树,育本地野生小葡萄苗1500株,绿化家园。
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该市积极引入参与式社区建设的基层治理模式,组织村民群众在参与村事村务,特别是新村建设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水平。加快公共基础、旅游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建成的美丽新村全部实现公共基础旅游设施“五通”“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