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长歌一路竞风流

《甘孜日报》    2016年06月14日

——泸定县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纪实

村民义务修筑通村公路。

县委书记陈廷全检查客运市场。

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检查通村公路建设情况。

客运车辆有序停放在站点。

安检人员对客运车辆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交警及运管执法人员对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本网记者
    这里是红色名城,英雄泸定,这里留有诸多红色记忆,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这里有一支敢闯敢干敢打硬仗的队伍、一支毫无怨言顽强拼搏的队伍,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在运政管理的最前线,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演绎并诠释着道路交通运输战线上新的长征精神。
    近年来,泸定县道路运输行业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运输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主线,以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全县道路运输转型跨越发展,道路运输工作呈现出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全县道路运输由弱变强,运输规模从小到大,运输结构日趋合理,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道路运输保障。
    打通城乡经脉科学规划交通网
    曾几何时,在泸定的广大城市和乡村,不少人一直被交通不便、乘车安全等问题困扰着。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如今,泸定城乡居民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了。随着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快速延伸,一个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结点,辐射广大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网络已在泸定基本形成。
    一条条客运线路,犹如一道道彩练,成为连接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一辆辆客运班车,把昔日偏远的山村和外面的精彩世界紧紧连接起来。
    去年以来,泸定县启动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6月8日,正值端午假期,记者来到泸定县采访,亲身体验了城乡公交给农村群众带来的便利。一张张纯朴的笑脸背后,是当地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生产生活变化的生动见证。
    “我们现在在家门口除了能享受到城里人的服务外,还能把山里的‘土货’卖到城里的餐桌上,实现脱贫增收。”这是泸定县岚安乡农户最深刻的感受。
    为啥土特产能走出大山,成为农户们的“金疙瘩”?
    “交通建设为泸定的脱贫攻坚起到了先行的作用。”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认为,“交通先行,带动了脱贫增收产业的发展,为泸定的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基础。”
    位于我州东部的泸定县,是我州进藏出川的咽喉要地,素有“康巴东大门”之称。虽然国道318和省道211线纵贯全境,便捷的交通让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这里也因山高谷深的特殊自然环境,60%的村组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地区,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村组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坝区相比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山区乡村人民饱受了交通不便之苦。县内丰富的资源,也因交通的落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开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落后的农村交通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十二五”期间,泸定县不断深化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90%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标,全州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泸定召开。
    “在交通建设中,除了限时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外,还需要打通城乡‘经脉’,实现交通助推脱贫的可持续。”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认为,要实现可持续脱贫还需要完善农村“大交通”网。
    “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高标准的农村公路,连接起一个又一个村庄,打破了农村自然封闭状况。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网络的基本形成,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问题。老百姓破天荒地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
    “‘十二五’期间,泸定县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入资金2.7亿元,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新(改、扩)建通村通达道路350公里、通畅道路370公里、入户硬化路360公里,87个村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三议一承诺’模式得到省州认可并广泛推广。基本形成以国省道为主干线,县道、旅游公路为干线,乡道、通村公路为支线的外通周边、内联城乡、工矿、旅游景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道路运输经营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采访中,泸定县政府副县长林东升告诉记者。
    和谐发展 城乡齐头并进
    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判断一个地区的道路是否通达,只看城市“大道”是不够的,更要看村镇“小路”能否交织成网;判断一个地区的运输是否顺畅,只看城市的车站枢纽是不够的,更要看百姓出行是否方便。农村公路网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泸定县交通局运管所立足农村客源、客流实际,利用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公路等级提高的有利时机,大力整合农村运输市场资源,采取定线定班、分段分区、循环发车、延伸线路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农村客运网络,推进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服务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他们从线路许可、班线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农村客运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使具备通车条件的乡村都能够及时通上班车、已经开通的班线能够正常运行。同时,把城乡公交网络建设作为优化道路运输结构、完善道路运输网络的重要举措,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全面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并对全县乡镇的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实行公司化管理,统一车型、统一车体颜色、统一标志标识和设施配备,循环运营,滚动发车,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城乡公交,既使农村融入城市,也让城市走向农村。随着公路的延伸,昔日闭塞的行政村、偏僻的自然村如今珍珠般串联起来,处处闪现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光芒。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一辆辆客车开进了乡镇,一辆辆货车开进了村庄,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方便了老百姓,运出了农产品,赚回了大钞票。公路沿线,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生意兴隆,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来来往往……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得益于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公路工程。
    如果说乡村公路建设村民们也享受到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出行条件,那么,公路沿线站点建设则将成为百姓出行的快速通道。
    “十二五”期间,泸定县已基本完成了城区至乡镇至建制村的纵向农村客运干线布局,未来一段时期,泸定发展农村客运将把重点放在稳定城区至乡镇的农村客运干线,鼓励发展乡镇至乡镇的横向农村客运线路,大力发展乡镇至建制村、建制村至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支线,重点发展区县城区以外的乡镇至乡镇、乡镇至建制村、建制村至建制村的农村客运线路,着重解决建制村通客车的问题,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农村客运网络。
    “完善的客运网络需要布局合理的农村客运站点作支撑,我县将根据‘农村客运站点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定位,强化国家、州县站点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财政配套资金,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站点建设步伐。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和经营管理,努力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同时落实站点维护与运营管理主体。”泸定县交通局局长袁熙洪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泸定县已经完成3个乡镇客运站,3个双向港湾站和37个村级招呼站建设项目。
    新思路带来新变化,小窗口温暖大社会。正是由于泸定县运管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县道路运输事业呈现出了质量提升、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县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市场 服务监管两手硬
    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行业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无从谈发展,无从抓队伍,也就无法开展其它工作。近年来,泸定县运管部门始终把道路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全局工作首位,坚守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建立和落实抓安全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做到时时抓、经常抓,道路运输经营秩序明显好转,道路运输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无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的道路运输秩序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为保证。为此,泸定县运管部门对全县道路运输情况和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刻查找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思路上、制度上、体制上进行完善,着力构建市场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多年来,泸定县交通运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四川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对各客运企业明确责任人,建立建全安全生产、车辆技术管理、驾驶员管理、GPS监控等管理部门,建立建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等制度,做到机构明确、责任明确、制度明确。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设备确保运输安全,泸定县交通运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各客运公司每台车必须配齐安全锤、灭火器、防滑链等安全设施设备,必须安装安全承诺语音播放设备并要求每台车必须安装3G视频,企业必须建立3G视频监控平台,配齐配足监控人员,做到24小时全监控,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私拉乱跑等违法行为发生。
    根据旅客运输相关规定,泸定县交通运管部门要求各企业在驾驶员招聘时必须核对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的真实性和驾驶车型要求,上岗前必须进行理论和实际驾驶能力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各企业必须加强驾驶员日常管理,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驾驶员违章情况进行查询并及时处理教育。与此同时,还不断加强以车辆技术的管理,按照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要求,泸定县交通运管部门下发相关文件,要求企业依据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自行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并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配齐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为加强车辆维护工作,要求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及维修手册、使用说明制定车辆详细维护周期,拟定维护计划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近年来,泸定县交通运管部门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全县开展“进站场、除隐患、达标准”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集中专项整治和旅游客运市场专项整治,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管理职能,实现了车流、人流、物流分离,彻底杜绝了违规揽客下客的现象。特别是在旅游客运市场整治中,运管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同市安监、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
    未雨绸缪抓安全,近年来,运管部门不断完善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信访工作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在信访中反映出来的、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做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严防影响道路运输行业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稳定了社会发展大局。
    为强化企业监管,全面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泸定县运管部门把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职责作为企业监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全县客运企业及客运站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在客运企业开发应用了客运企业管理软件,实现客运企业对车辆基础信息和违章行为进行查询,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态,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在维修企业开发应用了全市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管理系统,对全县所有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情况实行微机化自动管理;完善了全县道路运输行业GPS监管平台,目前,全县所有客运车辆全部实现了道路运输GPS监管平台的对接联网。
    道路运输是一个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是对外展示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为了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泸定县运管部门大力整顿班线客运市场,重点对发往各地的班线客车不按核定路线、班次经营,私自串线,甩客、倒客、宰客和哄抬票价及部分客运班车超员、超载、超速等行为,加强班线稽查,从路线核定、经营行为、服务水平等源头方面查找问题,对违法违规经营者采取警告、处罚、停业整顿等措施,切实规范班线客运市场秩序。针对城区部分出租车乱停乱放、乱掉头、超员占道、随意上下客、拒载、甩客、绕道、不使用计价器、服务态度恶劣、车容车貌不整洁、强行拼座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定期进行专项整顿,引导出租行业从业人员遵章守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为确保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科学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市场,和谐的市场成就发展的速度。由于泸定县运管部门各项工作抓得科学,抓得细,抓得严,抓得实,全县道路运输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从业者诚信经营和文明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整个行业走上了文明、向上、和谐的快车道。
    和谐管理 城乡客运上台阶
    随着泸定县城乡公交改造的推进,城乡公交也越来越规范。各运输企业统一车型、车貌;在运行上,实行低票价、高密度运行班次;在服务上,实现司乘人员规范操作、安全运行;在票价上,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运价,让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服务。同时,还推行残疾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小学生半票的优惠。
    2013年11月之前,泸定县城区居民、中、小学生等几万人出行仅靠43辆出租车,整个城市运力严重不足,造成城区非法营运的黑出租、黑校车十分猖獗,给广大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群众安全出行和黑出租、黑校车猖獗的问题,泸定县委、县政府及交通运管等部门,重拳出击,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制约泸定发展的局面。
    2013年11月通过招商引资,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等,大胆引进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了泸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014年1月1日,泸定县公共交通车正式投入营运,从而结束了泸定县无公交的历史,现有公交客运36辆。同时,不断加强城市出租车的管理,目前,泸定县已拥有出租车经营企业1家(企业拥有经营权20个,个体挂靠经营权23个),出租车60辆,正式在册登记的客运出租车从业人员近90人,年完成运输量300多万人次。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去年泸定县新增公交36辆、出租17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大大地减少了群众的出行成本,有效地减少了群众乘坐非法营运的机会,大大压缩了城区的黑出租、黑校车的生存空间。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农村运输事业,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是建设农村公路的根本目的。泸定县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建成效应,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同时,切实加快农村客运建设,要求农村公路建到哪里,农村客运就通到哪里,让城市公交下乡、农村客运班车进城,城乡居民共享现代交通发展成果。
    农村客运市场存在高风险、高成本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村客运的推进,为进一步激发经营者的经营活力,泸定县在资金扶持方面,将会继续落实好国家对农村客运的燃油补贴,政府资助购买农村客运保险,农村客运站场建设配套补助,农村客运建设用地以及对支线农村客运实行营运补贴等政策,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新的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针对农村地区客流小、运价低、效益差等状况,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泸定县秉承“多予少取,让利于民”的原则,努力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以解决农村客运承运人的后顾之忧。
    2014年12月之前泸定县有农村客运经营者43户,县际班线客运经营者27户均为个体经营,安全主体责任、驾驶员安全教育、安全例检等无法落实,超速、超载现象严重,私拉乱跑、串线经营时有发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沿途老百姓乘车难问题十分突出,非法营运猖獗。为消除全县农村客运、县际班线客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泸定县运管所通过逐户的宣传动员,于2014年10月,由泸定至磨西、得妥、兴隆线路现有个体农村客运经营者32户自愿申请以现有经营车辆入股合作的形式组建股份制公司,公司名称为农客运业有限公司。
    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对原农村客运个体经营者进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组建泸定县农村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农村客运车辆32台;对泸定至康定、泸定至姑咱、磨西至康定个体经营者进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组建了泸定县民生客运有限公司,现有车辆38台。公司成立后逐步更换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车辆,以公交化运营的方式定时定点定线滚动发班。沿途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老百姓乘车难得到了明显改善,非法营运得到了有效遏制。
    和谐运政 内外兼修再创辉煌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流的班子和队伍是构建和谐运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泸定县运管部门围绕提高运政能力,不断加强运管部门自身建设,把抓好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不断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能吃苦、愿奉献的工作团队。为了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泸定县运管部门要求班子“一把手”必须带头讲民主,凡是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必须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决定,在集体决策之前,要充分征求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不得先定调子诱导他人;该放的权力要放下去,保证人人肩上有担子、手中有权力;不断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善于调研,创新思路,力求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上级精神,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泸定县运管部门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强化运政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法纪意识,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队伍;进一步抓好运政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学习运用,提高运管人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力倡导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努力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居安思危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团结奉献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纠正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正之风,培育良好的政风行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以道路运输项目建设、行政许可、运政执法、行政收费为重点,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坚持定期征求行风监督员、评议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加强行风建设,努力营造“文明、诚信、和谐”的行业风气。通过全体运管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泸定县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呈现出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亮点的可喜局面,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
    规范执法行为,是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运政的客观需要。为了构建法制行业,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泸定县运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各项监督和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过错责任追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管理权和处罚权,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滥用权力问题的发生。
    巧织路网绘远景,富民强县铺坦途。在推进跨越转型的征程中,泸定县运管部门用辛勤的汗水精心打造出了优质畅通的交通环境,为泸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展望未来,泸定运管人信心百倍、凝神聚力、朝气蓬勃,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图片均由泸定县委宣传部、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 上一篇:白玉县“四注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下一篇:甘孜“第一书记” 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